分享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740

 毕天增 2023-02-10 发布于黑龙江

0740-1

泊湖口

宫亭迷首尾,但有瓠壶腹1。引吭循舌下,哆口又微束2大江横啮之倾注无不足3。馀涎纳若拒,澄浊界匹幅4。夜舟插腭罅,万象相照烛5。戍鼓挝参差,旄帜影岩屋6。苍紫下扑人,摩荡千里目7。云间缺月上,坐看石钟矗8。阻绝不得往,想象僧传粥9。蛟鼍几出窥,涛澜闻击触10。形便百战空,遗咏感坡谷11。九华究安归,逸事更谁录12。千载同酒杯,劳生一梦逐13

【笺注】

    陈三立船泊湖口,写此诗描写了湖口奇诡的自然和不宁的人世,描写了夜色中的石钟山,想起苏黄的“壶中九华”的逸事,而生劳生无已、人生如梦的感慨。

1)“宫亭”二句:看不见宫亭湖的首和尾,只有摸着我的大肚子。

宫亭”,鄱阳湖的另名。

瓠壶”,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周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於用。”“瓠壶腹”,形容大肚子。

2)“引吭”二句:要引吭高吟,顺着舌头而出,张开了口,又微微地收束起来。

引吭”,拉开嗓子,谓高鸣或高声吟唱。唐韩愈《燕河南府秀才》诗:“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铿轰。

哆口”,张口。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夜阑纵捭阖,哆口疏眉厖。

诗的首二句,写自己要引吭高吟,又收束起来。为什么,陈三立没有明言,当与以下的描述有关。

3)“大江”二句:大江像横着咬了宫亭湖一口,江水倾注而来,没有不充足的时候。

    横齧”,横咬。“横齧之”之“之”,指宫亭湖。

4)“馀涎”二句:剩下的江水,像要接纳,又像是拒绝,清澈和混浊,一条白绢似的分开。

馀涎”,剩余的口水,比喻江水流经湖口的停蓄下的水。

匹练”,白绢,常以形容江水。宋陈造《县西》诗:“坡头嘉树千幢立,烟际长江匹练横。”

5)“夜舟”二句:夜里的来船,像插入口中的缝隙,万千景象都相互照耀。

齶罅”,同“腭罅”,指如口形的缝隙之处。腭,口腔的上膛。

照烛”,照耀。唐韩愈《宋慧禅师》:“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

6)“戍鼓”二句:驻军的鼓声,敲得参差不齐;军中的旗帜,影子落在山上的屋顶。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旄帜”,军队指挥的旗帜。《吴起兵法·将苑》卷一《重刑》:“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旄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

从第五句“大江横啮之”到第十二句“旄帜影岩屋”,写自己停舟之处,湖口的情势以及周围的情形,自然景物奇诡而人间有军鼓声、战旗影,略有不安的气氛描写。或为陈三立“引吭”而又“微束”的原因。

7)“苍紫”二句:深绿暗红的山色,像跃下扑面而来,望向千里的目光,都被它冲击震撼。

苍紫”,深绿暗红的颜色,形容山色。宋毛滂《下渚湖》:“远岫分苍紫,澄波映渺茫。”

摩荡”,指摩擦振荡。清徐昂发《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岩壑递明晦。”

8)“云间”二句:云间不圆的月亮升上来,因此看见了矗立在那里的石钟山。

坐看”,因看。唐王维《桃源行》:“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石钟”,此指石钟山。

9)“阻绝”二句:湖水阻隔,不能前往,想象庙里的和尚在施舍腊八粥。

    传粥”,此指寺庙的每年腊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都要施舍腊八粥。

10)“蛟鼍”二句:有多少蛟龙鳄鱼出了洞穴窥看?听见了波涛击打碰触石洞的声音。

击触”,此指击打石钟山的蛟鼍之窟。

从第十三句“苍紫下扑人”到第二十句“涛澜闻击触”,写夜中所见石钟山,欲往而不得。

11)“形便”二句:借助险要地形的多次战事已过去了,苏轼、黄庭坚遗留的诗篇还在感动着人。

形便”,谓地理形势有利。《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国……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姚宏注:“攻之不可得,守之不可坏,故曰形便也。”

坡谷”,宋苏东坡(苏轼)和黄山谷(黄庭坚)的并称。石钟山的石刻,有有苏轼的《梅兰竹菊图》,黄庭坚的《翠盖龙旗》七律诗。

12)“九华”二句:那“壶中九华”的山石,究竟归于谁手?这逸事更有谁来记录?

九华”二句,绍圣元年(1097年)四月,苏轼因“坐前掌制命语涉讥讪”的罪名,责知英洲军州事,途中三改谪令,六月至安徽当涂,再次接到“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谪令。七月,苏轼行至湖口,看见“湖口人李正臣蓄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苏轼很喜爱,“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名此石为“壶中九华”,但由于南迁途中,没有来得及买下来,遗憾地写了《壶中九华诗》,颔尾两联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月十六日,苏轼自海外遇赦放还,重经湖口,特意访问了此石的下落,得知已为好事者所取去。苏轼于是自和前韵再次写了一首诗。次年,即崇宁元年(1102年)五月二十日,黄庭坚自荆南放还,系舟湖口,李正臣持苏轼诗来见,当时苏轼已去世,石亦不可复见了。黄庭坚也次韵和了苏轼此诗,亦名《壶中九华诗》。

从第二十一句“形便百战空”到第二十四句“逸事更谁录”,描写战争年代过去,人们为苏黄的诗篇所感动,但苏黄关于“壶中九华”的逸事,又有谁记得呢?颇有人生代谢之感!

13)“千载”二句:千载以来,感慨都在一杯酒中!劳苦的一生,都在追逐着一场梦!

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语出《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

诗的尾联感叹劳生无已,人生如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