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建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模板支撑体系

 CH123 2023-02-10 发布于四川

一、基本规定

1.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支撑用钢管、扣件等应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等规范要求。

2.模板支撑系统应优先选用技术成熟的定型化、工具式支撑体系如钢管扣件式、碗扣式、盘扣式脚手架。

3.钢管、扣件等材料进场应组织验收钢管规格应为48.3×3.6mm,扣件材质应符合GB15831的规定,扣件螺栓拧紧扭力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4.搭设模板支撑架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当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模板支撑工程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搭设安全技术要求等,并保留记录。

6.作业人员应严格按规范、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文章图片1

7.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符合表1中条件之一的模板工程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对于符合表2中条件之一的模板工程,应当由施工单位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8.模板专项安全方案编制内容应包括表3中所列内容

文章图片2

二、支架构造要求-基础

1.支架立杆安装在地基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地基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浇筑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立杆下沉。

2.底座宜采用规格不小于150×150×6mm钢板和钢管套管焊接组成,底座下应设置长度不少于2跨、宽度不小于150mm、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或槽钢。

3.当满堂模板支架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杆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达不到承载要求,无法防止立杆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地基,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方可搭设模板支撑架。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三、支架构造要求-立杆

1.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

2.扣件式立杆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顶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扣件式支撑体系,顶托伸出长度不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间隙不大于3mm)

3.碗扣式立杆应根据所承受的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底层纵、横向横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等于400mm,严禁施工中拆除扫地杆,立杆应配置可调底座或固定支座。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四、扣件式支撑体系

1.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杆,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顺序设扫地杆,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的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宜为4.5-6m,并在剪刀撑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2.当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条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3.当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上两条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五、碗扣式支撑体系

1.当立柱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2.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3.当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8m时,顶端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六、盘扣式支撑体系

1.盘扣式支撑体系应符合《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等的规定。

2.盘扣式支撑体系搭设、拆除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审批、专家论证、验收核准等应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3.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应符合上文基本规定中的要求。

4.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应当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5.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模板支撑工程工艺、工序、作业要点和搭设安全技术要求等,并保留记录。

6.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验收、混凝土浇筑、安全防护、拆除等施工工序,应满足技术方案要求。

文章图片11

七、支撑体系拉结与防护

1.当扣件式钢管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处固结点;可采用抱柱的方式(如连墙件),如右图,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

2.搭设高度2m以上的支撑架体应设置作业人员登高措施。作业面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0m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

3.当搭设高度5m≤H<10m在中间层加设一道安全平网,≥10m时应按高处作业要求每隔6m加设一道安全平网,安全平网应随架体搭设同步挂设。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八、后浇带架体

1.后浇带模板施工应在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中专项阐述。

2.后浇带两侧木枋顺着后浇带方向设置,按照方案要求设置木枋间距。

3.后浇带竖向剪刀撑应在后浇带两侧连续到顶设置,5m以下层高在扫地杆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5m以上层高水平剪刀撑间距不超过4.8m。

4.后浇带架体搭设基本参数按照施工方案搭设,扫地杆、立杆自由端等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5.后浇带架体过人通道处需进行单独加固处理。

6.后浇带架体施工前应进行专项交底,过程中严格监督搭设情况。

文章图片14

九、铝模基本要求

1.铝模施工应先编制《铝模专项施工方案》,按方案组织施工。

2.铝模板的制作应选用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并在现场进行预拼装,在后期的拼装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指导。

3.第一次拼装成型后,需对铝模体系进行验收。

4.支撑板带需按方案留置,达到规定的强度之后才允许拆除。

5.方案中应对铝模的转运方式进行明确,施工中严格执行

6.铝模支模过程中,应同步设置支撑立杆,严禁无支撑立杆的模板面上人或堆放材料。

7.对传料口、放线孔、泵管洞口等位置进行深化确认,传料口需设置临时防护。

8.铝模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墙模板在未装对拉螺杆前,板面要向内倾斜一定角度并撑牢,以防倒塌。

文章图片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