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冬不拉拉 2023-02-11 发布于安徽

2011年,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独立研发的一项新技术——“航空发动机滚轮叶片精密磨削技术”横空出世。

这将意味着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从此不再依赖于进口,而是可以自主的研发和量产,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不再受制于其他国家。

而研究出这项尖端技术的团队的领头人却只有技校学历,他就是洪家光。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对航空发动机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

但西方国家一直都进行着严格的技术封锁,其中就包括最核心的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加工打磨技术。

叶片可以说是整个发动机的关键部位,发动机又是飞机的动力来源,重要性可想而知。

1、不甘平凡,一心求学

1979年,洪家光出生于沈阳新城子区的一个小农村。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每天早出晚归,做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

洪家光从小就特别的懂事,他知道父母的不易,经常会帮助父母干活。

但洪家光却有着远大志向,他不想像父母一样,当一辈子的庄稼人。

农村的生活虽然安静祥和,但却并不是洪家光想要的。

有一次帮父母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抬头一看,一架飞机从头顶掠过。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短短的几秒钟,让洪家光跟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洪家光的父母虽然是农民,却非常支持儿子上学,他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

父母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在洪家光6岁的时候,全家一起搬到了城里去生活。

父亲找了一份泥瓦匠的活,母亲也扫起了大街,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去。

16岁的时候,洪家光的父母因为长期劳累,身体渐渐出现了问题。

为了能够让二老轻松一些,洪家光最终选择了去沈阳黎明技校上学。

为了照顾父母,洪家光没有选择住校,而是每天坐着火车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来回需要花费四个小时。

后来洪家光觉得火车上的四个小时也不能浪费,可以用这段时间学习一下课外的知识。

短短三年的时间,洪家光就利用火车空余时间吃透了四本课外知识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的时间很快来临,之后的他,被分配到了中航工业去上班,成为了车间里的一名技术职工。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2、虚心求教,一战成名

当洪家光第一次来到公司的车间时,最先看到的是一面劳动模范墙,墙上全都是我国在该项技术的顶尖人才。

此时的他也暗暗下定了决心,终有一天自己也要登上这面墙。

虽然洪家光在学校里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来到了这里,就是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小白。

洪家光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想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刀工是关键,更是基础。

想要提高刀工,除了刻苦练习以外,还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这就需要有一位师傅来指导自己。

洪家光观察了车间内每一个老职工的刀工水平,最后选择了隔壁车间的老师傅孟宪新。

不得不说洪家光的眼光还是很厉害的,一眼就选中了车间里刀工最好的师傅。

车间的其他老师傅打磨刀片的速度平均在400转每分钟,并且都是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导致打刀。

但是孟宪新老师傅却可以达到1200转每分钟,并且打磨刀片时淡定自若,胸有成竹,成品刀片也非常的精密。

但洪家光和孟宪新不是一个车间的,如何让老师傅收了他,成为了一个难题。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洪家光没有那么多的小心思,他用了一个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死缠烂打,靠真心打动师傅。

一有空他就会跑到孟宪新所在的车间,充当助手和下手,各种献殷勤,并且一坚持就是好几个月。

孟宪新见眼前的小伙子性格坚定,踏实能干,便同意了拜师请求。

之后也是对其倾囊相授,毫不保留的将本领教给了洪家光。

洪家光更是没有辜负师傅的遵遵教诲,为了尽快磨练出刀工,他每天会自发得多干好几个小时。

工友们一年干四千多个工时,但洪家光却足足干了七千多个工时。

磨刀技术更是日益精进,甚至可以跟那些最资深的工厂老师傅相媲美,这件事也让洪家光在车间里小有名气。

其实洪家光如此坚决地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还有一个外部因素,这也是令所有中国人忘不掉的一件事。

那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了美国的轰炸,造成多人伤亡。

但是当时的我国因为技术问题没有研究出属于自己的飞机,就连运送烈士的遗体都是租借的美国飞机。

当时这一幕也是触动了每一个华夏儿女脑海里最敏感的神经。

从那一天起,洪家光就暗下决心,我们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必须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不久后,洪家光也迎来了一场挑战,之后的他更是一战成名。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一天,公司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工航空发动机的滚轮,并且这个滚轮的精确度要达到0.003mm以内。

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很有可能导致飞机发动机停止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一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艰巨任务。

洪家光主动请缨,想要接下这个任务,当时的负责人也是再三叮嘱,千万不能出了差错,洪家光语重心长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内,洪家光几乎从早到晚都是呆在了车间里,一心一意地打造叶片滚轮。

终于在最后关头完成了滚轮的打造,还一度超额完成任务,将误差精确到了0.002mm。

至此,洪家光在车间里一战成名,十几天就掌握了别人两三年才能掌握的核心技术,老师傅们也是对其赞不绝口。

3、十年专研,攻克难题

虽然洪家光在车间出了名,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忘乎所以。

从他接触到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后,就意识到了我国对于叶片的加工仍然具有很大的短板。

这也是导致我国不能制造出属于自己的飞机发动机,一直依赖进口的重要原因。

这样下去,我们只会一直被西方国家掐住咽喉,严重阻碍国内飞行行业的制作和量产。

2002年,洪家光在征得了公司的同意后,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而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克服金刚石滚轮打磨叶片的技术难题,让我国的航空事业实现真正的自给自足。

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刚刚成立的时候,面临着很多人的质疑声和反对声。

但是洪家光就是一个喜欢迎难而上的人,你们越反对,我越是要攻克它,证明给你们看。

洪家光团队一路走下来,过程也是相当的坎坷。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首先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金刚石滚轮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含很多其他的学科。

不单单是需要实践操作,更需要庞大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支撑。

洪家光虽然技术方面没得说,但是终究只是一个技校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当有限。

但是这也没有难倒洪家光,没有知识储备,那就采用最简单的方法,买相关知识的书籍,一本本地吃透它们,就像当时在火车上一样。

就这样洪家光一点点的钻研书籍知识,遇到了不会的或者自己钻了牛角尖,就会主动地向一些专家请教。

就是在这种刻苦钻研精神的引导下,洪家光的团队越来越壮大,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

历经5年的时间,洪家光带领团队,反反复复做了1500多次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研究的金刚石滚轮精度可达到2微米,寿命更是延长了2倍多,大大节约了成本,甚至一度超越了西方国家。

这项成就对于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生产制作,产生了推进性的作用。

随后又经过4年时间的实验和研发,洪家光团队终于成功的制造出了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独立研发的一项新技术——“航空发动机滚轮叶片精密磨削技术”。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4、大国工匠,精神传承

2017年1月份,正在忙碌的洪家光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全国总工会通知他去北京领奖,他们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此时的洪家光激动万分,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整个团队,带领着他们来到了北京。

2017年1月8日,洪家光在全国人民的目光下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当时的他还只有39岁。

在一众的老专家,老前辈面前显得格外突出,当颁奖的老院士得知他是技校毕业后更是惊讶不已,洪家光成为了该奖项当时最年轻的领奖人。

很多的博士,院士都没有解决的难题,洪家光却做到了。

洪家光获奖以后,也是有很多的国外企业和机构抛来了橄榄枝。

甚至有一家欧洲企业开出了月份90万的诱人条件,但是依旧被洪家光坚定地拒绝了。

不仅如此,当年的洪家光虚心拜师,得到了师傅的衣钵传承,如今的他也收了13个徒弟,将自己的技术和思想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徒弟们。

这才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洪家光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辽宁小伙凭借技校学历,突破西方绝密航空技术封锁,震惊中外

如今的洪家光更是醉心于研究,一心扑在工作上。

此时的他只想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潜心研究,他的新目标还没有达成,他要打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发动机,将中国送到世界第一的席位。

洪家光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在技术上他精益求精,在工作上他专心致志,对待自我他严苛严谨。

正是因为有洪家光这样的人的存在,我们才能像雄鹰一样在天空上飞翔,让世界看到中国的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