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校毕业的辽宁小伙洪家光,攻克了西方绝密技术,获得800万奖励

 枫叶红178 2023-06-26 发布于山西

«——【·前言·】——»

2002年,有一个出身贫困的辽宁小伙攻克了航空工业中的发动机核心技术,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令人敬佩。

这个小伙名叫洪家光,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从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他初中毕业便选择去读技校,读技校期间与航空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千锤百炼出深山”。他刻苦钻研,攻克航空发动机打磨技术,这项过硬技术使我国拥有了航空发展的主宰权,国家节省上千亿元也是全靠它,当场洪家光就得到了800万元的奖励,这是他应得的,他做的贡献不可磨灭。

航空发动机像人体的心脏一样重要,我国之前缺乏这项专业技术,只能通过进口欧美国家的发动机以维持飞机的运行及发展。1999年,美国为首公然轰炸我们国家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3位记者不幸丧命。爱国的洪家光感到愤怒,同时他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时飞回国内拉着记者遗体的飞机是美国制造的。此时的洪家光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制造出属于我们中国的飞机。

洪家光的出现,可谓创造了历史,我国不用再进口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这是我国航空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学历不高、背景不强的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经历。他攻克技术时的过程是怎样的?

«——【·热血少年、喜爱机械·】——»

洪家光,1979年12月出生于辽宁沈阳市新城子区一个农村地区,他是家中第五个孩子,前面是4个姐姐,是唯一的男丁。

小时候的他很乖巧懂事,他觉得父母下地劳作很辛苦,于是跟随父母一起下地干农活,以减轻父母、姐姐们的劳动负担。时常劳动的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能经常玩乐。

父母亲每天除了干农活,为了能增加一些收入,还去收废品、卖废品,可依然还是入不敷出,加上父亲身体不好,要经常吃药,一家7口的生活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家中买不起玩具,洪家光就常去附近的机械厂玩耍,从此,就积累了对机械的浓厚兴趣。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虽然年级还小还不知道未来具体能做什么,但是并不想像父母一样,每天过面朝黄土的生活。

一天上午,小小的洪家光和父母亲像以往一样去田里劳作,突然间,看见天上飞了一架飞机,他很欢喜地说:“飞机,老师说过了,这是飞机,飞起来真好看啊。”他没见过真正的飞机,但是在学校里见过飞机模型并且听老师讲过飞行是飞在天上的,飞得很高。

这一天,他真正见到飞机在天上飞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他被深深的吸引了。他又接着说:“我也要开飞机哦,开得高高的。”这个愿望,他将来不仅实现了,而且还攻克了中国航空技术难题,非常的难能可贵。

7岁时,洪家光的父母为了儿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决定去往城里读书,城里的教育一定会比乡下更好,他们深深懂得“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儿子接受好的教育将来可能会更有出息。

搬到了城里,父亲做了瓦工,母亲去做打扫的工作,生活勉强过得去。洪家光来到城里后用功读书,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他还通过捡废品补贴家用。

母亲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她常常和他说:“做人要清清白白,不能贪小便宜,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母亲说的话,对幼小的洪家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母亲还用行动证明了遇到事情应该如何去承担,去实行,对洪家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给他将来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16岁,洪家光本想继续上高中、上大学,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继续上学,那会增加家里的负担,经济困难会加剧,于是,他不再继续上学,而是选择去读技校,上技校有补贴,不会增加家里的负担。

让洪家光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选择,让他与航空技术的接触更进了一步。

在技校3年的时间,为了节省住宿费,也为了能照顾家中的父母,他没有住校,选择了走读。每天车上的4个小时,他觉得这段时间必须要抓紧,他利用这些时间刻苦钻研,自学了4本技术书,理论知识非常的扎实。

1998年,洪家光以专业第一的优秀成绩被分配到中航工业有限公司工作,刚参加工作的他,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

«——【·虚心学习实操·】——»

洪家光开始到公司的时候接触到机器便下定决心要为航空事业做贡献,但是这个愿望还不能马上实现,因为他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操经验,对于实操并不了解。

1999年,美国为首对我们国家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进行轰炸,3位记者丧命,洪家光愤然的同时也注意到拉回3个记者的遗体的飞机是美国制造的。于是,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制造出属于我们中国的飞机。

他知道,想要提升技术,刀功最关键。

要学习刀功只能先拜师,洪家光默默观察车间里的每一个人,他发现,孟宪新是最适合去跟着学习技术的,洪家光有意和孟宪新提起要拜他为师,有空的时候就去往孟宪新车间,给师傅跑腿,也给师傅当助手,持续了两个月时间。

师傅孟宪新也觉得这个年轻人勤劳、干起活来不怕吃亏,学习本领很认真,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才,他放心的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的全都授予他。

为了尽快掌握这门技术,洪家光每天都比别的同事多工作两到三个小时,他一直在重复磨刀片。一年后,同事的工时4000多,而他的工时却达到7000多。

有一件事情同事们都知道,由于工作很繁重,洪家光身心俱疲,手指不小心受伤过一次,疼痛感特别强烈,被同事发现的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句:“不小心碰到而已。”他带着伤工作持续到晚上才被发现,送去医院后医生嘱咐不急着去上班,休息几个月。

可是他不顾医生说的话,即使手包扎了绷带还是继续奔向车间,一手摇动机器,另一只手扎着绷带,让人看了于心不忍。

他的努力,也让他的磨刀技术精湛不已。

经过了长时间艰苦卓绝的练习,他的磨刀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和自己的师傅比肩。除此之外,他创造出的“左右阶梯进刀法”减少了刀具的磨损,使用率得到提高,车间的工作人员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恰逢其时,上级传达一项万分紧急的任务,那就是加工航空发动机中的叶片滚轮,精密度必须要在0.003以内,不准发生误差,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接这项任务的原本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但是这个老师傅身体状况不行,于是一心想要做贡献的洪家光把这项任务接了过来,没有丝毫犹豫。

接任务的时间他把所有的经历都投入进去,甚至连吃饭菜都顾不上,整天都待在车间里。有志者事竟成,十几天后,洪家光竟然完成了对滚轮打造,结果还超出了预期,误差缩小到0.002以内。

车间里所有的老师傅都对他肃然起敬,许多人花几年时间才掌握的技术,他仅用了十几天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呕心沥血的尝试·】——»

发动机叶片加工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封锁。洪家光经过研究及思考,发现攻克发动机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关键是金刚石,金刚石是必不可少的打磨工具,攻克了这个难题,中国航空将有可能实现自给自足。

随后,洪家光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专心致志于攻克金刚石滚轮打磨技术。这一项高精尖技术要攻克难度及其大,但是无论难度多么大,洪家光都不打算放弃。

攻克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学科的知识,这些不同的的知识,洪家光逐个钻研,常常请教专家解答,遇到重难点的地方,他总是用笔记记下来,光是做些笔记心得,就有10万多字。

他们的小组经过了5年时间,呕心沥血的尝试了1500多次,终于成绩斐然。

开发出来的金刚石滚轮精度居然达到了2微米。不仅如此,使用寿命增加了两倍,这可以说超过了西方国家。金刚石滚轮的研发可以说我国距离制造发动机叶片不远了,航空事业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此后的4年洪家光带领的这个小组又再度创造辉煌,他们日夜奋战,终于成功的研发出了飞机发动机滚轮叶片精密研磨技术,这是属于中国航空独有的技术。

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可以说我国可以制造发动机叶片了。

从此以后,我国拥有了航空自主权,再也不受限于他国,也没有必要进口那非常昂贵的航空发动机原料了,大大减少了开支,对中国的发展贡献极大。

«——【·人中翘楚洪家光·】——»

洪家光解决的问题是许多博士、院士都无法解决的,虽然他学历不高、背景不强,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是他的爱国心、他的满腔热情、他的百折不挠最终让他取得巨大的成就。

他得到国家嘉奖800万,他还有机会以“大国工匠”的身份在党的二十大亮相,可谓名利双收。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骄傲自满,相反他还在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术,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和师傅孟宪新传授的技术是分不开的。

实际上,他不仅有孟宪新一个师傅,他还拜了不同的师傅学习操作手法,他一直都是那么的谦虚好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洪家光身上在合适不过,他从小就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又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热爱,他能坚持到最后一刻,研发出金刚石滚轮精度,这非常的了不起,兴趣也能激发人的潜能。

洪家光时刻都保持着一颗爱国心,曾有一家欧洲的企业以月薪90万的超高价格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当时他想都没有想就直接拒绝。

他说自己从小生活在祖国,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他的爱国心,也没有什么比国家富强更重要,而他则更愿意为国争光。洪家光,耀耀生辉,他的贡献,无可比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