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3-02-10 13:42 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对于维持免疫稳态和预防有害的自身免疫性病变至关重要。免疫耐受可分为中枢性耐受和外周耐受两类。 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对于维持免疫稳态和预防有害的自身免疫性病变至关重要。免疫耐受可分为中枢性耐受和外周耐受两类。中枢耐受是针对自身抗原的第一层保护性耐受,通过克隆删除胸腺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以及通过无能、受体编辑和克隆删除骨髓中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 由于相当大比例的T和B细胞可以逃脱中枢耐受,第二层外周耐受对于消除或灭活这些逃逸的自身反应淋巴细胞至关重要。外周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包括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T细胞无能、B细胞无能、免疫特异体组织中特异性自身抗原的忽视以及免疫调节细胞类型的产生,如调节性T细胞(Treg)的产生。 免疫抑制分子包括众所周知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T细胞无能是未成熟或调节性抗原提呈细胞(APC)共刺激信号不足的结果,而B细胞无能是由于持续暴露于可溶性抗原或抑制细胞内信号。中枢或外周免疫耐受失败可引发针对自身成分的有害免疫反应,从而使免疫动态平衡向自身免疫和自体炎症倾斜。 图片来源: https:///10.1038/s41422-022-00752-5 近日,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者们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RBP–RNA interactions in the control of autoimmunity and autoinflammation”的综述性文章,在这篇综述中,研究者总结和讨论了RBP-RNA相互作用在控制异常自身免疫性炎症中的作用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 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是由自身成分的异常免疫和炎症反应引起的,导致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Proteins,RBPs)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主要通过对RNA代谢和功能的转录后调节来实现。RBPs功能失调和RNA代谢异常与多种自身免疫性或自身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 不同的RBP通过协调由DNA、RNA和免疫细胞内的蛋白质组成的复杂调控网络,在异常的自身反应性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深入了解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过程中RBP-RNA相互作用的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并有助于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 RBP介导的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免疫反应的调节 图片来源: https:///10.1038/s41422-022-00752-5 尽管在揭示RBPs和RNA代谢在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该领域的许多重要问题仍然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RBP在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机制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促炎性RBP通过增强炎症mRNA的表达和翻译或抑制抑制性免疫信号来促进先天炎症反应和GC反应。另一方面,大量的抗炎RBPs通过转录后或翻译后机制抑制先天炎症反应和获得性免疫,从而成为阻止有害艾滋病发展的必要保障。 这些促炎和抗炎RBPs精确地调节器官炎症生态位的形成和功能,并决定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的启动、激活和消退。促炎症和抗炎RBPs的失衡导致器官病理生理学的恶化和进展,其机制是组织炎症小生境,从而导致持续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文献 |
|
来自: 子孙满堂康复师 > 《药学科 医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