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頭齋癸卯詩鈔·高州吟六十首

 WENxinHANmo 2023-02-11 发布于辽宁

图片

高州吟六十首

高城瀛洲墩五首

煙波四面島居中。未許塵霑半粒紅。

明月淸風休問價,過江捎我喚漁翁。

靑山衹顧管江流。卻讓肥墩佔斷幽。

莫怪先生城嬾出,門前數武即瀛洲。

老來詩筆漸無靈。醉拍山肩不肯聽。

白鷺近前如有意,忽然飛去落漁汀。

一條銀練繞天囬。風被拉長亦快哉。

僊鶴未甘蓬島困,啄靑叼白過江來。

雲裏觀山寺裏鐘。一聲敲醒翠千重。

風慵日嬾僊娥悃,昨亱分明島上逢。

按:瀛州墩與觀山寺中隔鑒水。

图片

高城小觀山五首

吾廬恰傍美人堆。雨髻煙鬟日亱陪。

山好能觀何礙小,從頭到腳賞千囬。

迴水蓭中佛祖來。潘僊觀裏紫雲開。

此山雖小藏僊佛,更遣寒儒末座陪。

山有梅開未覺寒。此花須當古人看。

即從史論輕荊聶,便作詩譚壓杜韓。

山眼惺忪鳥舌呼。一聲尖細一聲麤。

先生枕上聽來熟,前是斑鳩後鹧鴣。

小觀山後即瀛洲。地上何如水上浮。

猶勝相思不相見,憎他脈脈與悠悠。

高城西㟁五首

凌雲筆挺鑒江西。四百餘年孰與齊。

任是項王扛不起,衹除騒客敢來提。

按:寶光塔。

世上紅羊樹底塵。東風如手挽鬚新。

再來年少頭俱白,唯聽巢鶯喚故人。

按:古榕。

地變天荒獨抱貞。開花結子血澆成。

如何恨葉寃枝上,更長清風度眾生。

按:明缅茄樹。

山得佳名便可觀。況傳鐘唄勒心湍。

佛前容乞門前水,萬頃煙雲一釣竿。

按:觀山寺。寺門所刻聯“雙渚漁歌縈古寺,一竿秋水伴孤山”為家父與邑中名流合撰。

衹記西江月最圓。老尼隨手掛蓭邊。

囬囬阿母燒香罷,背我來呼渡口船。

按:西江渡。兒時過江須付二分擺渡錢,今已建橋。

石鼓鎭五首

僊人腳印幾囬尋。萬翠吞天一徑深。

莫道石頭無意識,敲來觧作故鄉音。

按:石鼓嶺。

亱裏逰神日賽神。揭天鑼鼓正敲春。

東邨喫過西邨去,滿嘴鷄油抹未匀。

按:石鼓年例民俗。

大笠遮頭頸搭巾。相逢都是趁圩人。

亞婆孭我來囬逛,慣損荷包買餅銀。

按:石鼓圩。

黃金如土積成墩。生意經聽父老論。

流月中星皆暗碼,天書讀破始敲門。

按:石鼓俗稱金墩。居民多為走南闖北之行商,其流傳之商業暗語甚夥,如流月中星,為数字一二五七。又如滚龍為沐浴,擺一為下雨等,非個中人未能盡悉也。

一梭拉直一梭橫。唯恐姻緣織不成。

網眼疎疎似郎意,胶絲密密是儂情。

按:石鼓為手工漁網之鄉。

图片

高州民俗五首

一曲迎神下九霄,四山銅鼓百靈朝。

好心誰似夫人冼,折我平生未折腰。

按:冼太誕。

社火燎天起赤龍。紙船行地挾東風。

年年例接諸神駕,炮仗花開第一紅。

按:年例。

乘時木偶亦登臺。鑼鼓聲中早唱開。

多少王侯兼將相,都教一綫暗牽來。

按:傀戲。

嶺腳田頭信口成。絕知天籟本人情。

亞嬷背上曾經我,第一難忘是此聲。

按:山歌。

打鼓聲高若打雷。醒獅威水合爭𣁽。

騰身直上重霄九,採得靑雲始下來。

按:打獅。

高州小食五首

香甜輭糯飫吾民。庖鳳烹龍豈足珍。

垌尾採囬貓屎艾,竈頭蒸出馬蹏銀。

按:艾籺。高城多艾籺店,收入頗豐。

柴火工夫細細炊。嫩於初乳滑於脂。

一層層喫方知味,見底香猶在簸萁。

按:簸箕炊。

薯粉新包肉馅香。個中鱻美要親嚐。

酸甜恰是相思味,一口能教一念鄉。

按:薯包籺。高州人食此喜泡以甜醋。

亦是今生一段癡。堆盤玉白似兒時。

吾鄉未有饞於我,偷米潛來換粉皮。

按:粉皮。兒時城中粉皮舖一斤米兑換三斤粉皮,予嘗偷家中白米以易之。

窰把童眞叠作堆。燒紅到白薯香來。

人間煙火尋常味,總在心頭散不開。

按:窰薯。

图片

高州水果九首

家家種得荔黃金。須把新聲換舊吟。

摘果亞婆甜入鏡,較他妃子更開心。

按:荔枝。

須煩玉指剝金來。龍眼含情嚮客開。

脆到爽心淸到肺,何辭上樹日三囬。

按:龍眼。

蕉陰十里綠遮頭,入夏曹江爽似秋。

恰是梅花初帶點,剝來誰個不涎流。

按:香蕉。又,香蕉表皮有梅花點者最為香甜。

不嚮瑤池宴上逰。神僊隊隊入高州。

關堂小住三千歲,日亱唯將口福脩。

按:僊桃。此果以關堂邨最著。

不喚楊桃喚别名。刀開五捻帶香淸。

甜宜即食酸宜晒,燜鴨香噴半座城。

按:楊桃,又名五捻子,酸者用製楊桃鴨,風味獨絕。

一枚纔啖一枚拈。畱得鄉愁在舌尖。

敢喫幾分酸與苦,便能收獲幾分甜。

按:黃皮。此果酸苦中帶甜,生津開胃。

一樣能兼百樣香。樹生鷄蛋摘來忙。

煎油榨汁餘皮骨,公僕須教細細嚐。

按:百香果,又名雞蛋果。

天竺移栽佛氣多。聞香最喜蜜波羅。

四時長饋蒼生飽,認得眞身是達摩。

按:波羅蜜。

多情竊喜喚姑孃。夏尾秋頭山亦香。

口紫脣紅憑啖取,剎那甜到舊時光。

按:姑稔子。

图片

高州土産五首

老來酬酢厭膏粱。微物偏能慰我腸。

食過萬般唯此味,皆因薯是故園香。

按:蕃薯。

愛芋誰能過放翁。朝羹亱粥不曾空。

蹲鴟我亦心頭好,食貨未妨今古同。

按:芋頭。

小名深薯號淮山。日食嘗聞可駐顔。

但有眞材天不負,坭中豈憚出頭艱。

按:深薯。深者,其身細長,深入坭中,故以为名耳。

山窿水是活茶泉。谷雨淸明採最鮮。

新垌家家有纖手,揉香大地焙香天。

按:新垌綠茶。此茶以出水窿所産最名貴。

入鎭唯聞豆餅香。沿街疊白更堆黃。

來囬卌里單車破,我亦平生為口狂。

按:東岸豆餅。

高州佳勝十首

乾坤放入硯來磨。滿貯淸風與碧波。

白首應慚讀書少,胸中墨借此湖多。

按:玉湖。

前生洞口遇僊人。許我今生為寫眞。

石立松飛泉直下,丹靑高掛已千春。

按:僊人洞。

吾郡千年此得名。不須登頂自涼生。

欲知娘子軍容壯,試聽風來草木聲。

按:高涼嶺。今尚存南朝冼夫人練兵場遺址。

被風吹去海浮來。疉作雲邊碧玉堆。

會見潘僊一招手,騎龍並轡上瑤臺。

按:浮山嶺。世傳晉道士潘茂名煉丹處。

最是高涼五月中。千山不放一山空。

荔枝齊點連天火,燒出斜陽十倍紅。

按:紅荔閣。

借得僊山養鳳凰。更營泉石鑿天光。

何時度盡人間刦,乞我池荷一孔藏。

按:鳳凰園。主人以養鷄起家,所築園林乃名之鳳凰。

偶爾雷同小杜詩。邨名已足繫人思。

鸳儔去後花猶發,紅似先生主粤時。

按:杏花邨。陳濟棠、莫秀英故居所在。陳公嘗主粤軍政,地方安定,萬民富足,眾仰之若神明。

盡收天地入心胸。一望平鋪白萬重。

笑說雲中君在下,山尖尚有我為峯。

按:平雲山。

疑從筆架上飛來。萬仞浮雲一蕩開。

認得吾家文字在,白頭曾捧桂宮囬。

按:文筆塔。此塔為清嘉庆年間高州知府戴叙倫所建,風水極佳,與城東筆架山相峙而望。又,塔畔所刻巨幅《高涼賦》為家父所撰。

四十年前過此蓭。庭花忽吐見優昙。

祇今我老僧成佛,猶對空香憶再三。

按:益壽蓭。予四十年前隨母入蓭奉香油,有比丘尼者,眾皆呼其亞释,而未悉其法號也。

图片

高州名人六首

左挹浮邱右拍肩。入山猶在葛洪先。

金丹定起人間疫,何亊靈方竟不傳。

按:潘茂名。

縱亊三朝不貳臣。寧教戰骨委荒榛。

史多辟地開天手,能救蒼生有幾人。

按:冼英。

內握龍韜外虎符。親民太守更攜鋤。

叛平甘下英雌拜,即此襟懷已丈夫。

按:馮寶。高涼太守,冼英之夫也。

不為名將亦賢才。喚作權臣實枉哉。

文士無聊託諧謔,何曾殿上捧靴來。

按:高力士。

豈徒顏色勝橫波。名姓於今亦未磨。

允共河東君伯仲,規郎至死不降倭。

按:莫秀英。高州储良人,世稱莫五姑,為陳濟堂將軍繼室,出身風塵,深明大義。抗日期間,日人誘降陳,五姑力勸陳守節,陳乃從之。今海口市尚有秀英港、秀英街。

人間最急亊無多。第一唯田第二禾。

能使眾生皆喫飽,家家齊供榖彌陀。

按:丁穎。著名水稻專家。

图片
图片

蘇 俊  1975年生,廣東高州人。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硏究院評論部主任,新社學術導師。曾獲2019年度中國對聯創作奬金奬、第三屆中國對聯甘棠奬最佳聯手等。有著述多種。



本期編輯:譚偉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