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正月二十九雨水,俗语“晦节交雨水,一物通天地”,指的是啥

 一甲山人 2023-02-11 发布于山西

今年的正月为小月,正月二十九就是正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新年的第一个“晦日”。那一天也是雨水节气到来之时,有什么说法?雨水节气最该做什么?今年“晦节交雨水,一物通天地”,指的是什么?

雨水节气的特点

当太阳黄经到达330度时,就是雨水节气交节之时,太阳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北半球的温度开始逐渐回升。此时河面解冻,地气升腾,天气下降,气化为雨,正是下雨之时。所以雨水节气的物候现象为: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月令广义》中说:雨水日,獭祭鱼,是日獭不祭鱼,国多寇贼。此时河面解冻,鱼儿开始往上游,水獭开始捕鱼,并将捕获的鱼儿摆成一个圆圈,前爪供在身前,以感谢上天赐予食物,被称为“獭祭鱼”。

书云: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所谓豺獭知报本。意思就是水獭祭鱼摆成圆形,豺祭鱼则摆成方形,是一种感恩的行为。

那么“獭祭鱼”的前提条件就是冰面融化,温度升高。在冰化为水的过程中,一部分化为了水气,导致空气中的湿度增加,随着阳气的升腾,湿空气的上升而形成了积雨云,从而形成了雨水。当然这一切现象都是天体之力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雨水节气最大的力量就为“化”,冰化为水,水化为气,气散而成雨,雨水滋养万物,木气开始舒展。所以雨水节气不下雨,或者獭不祭鱼,也就意味着温度较低,冰面不化,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不通,上下闭塞,则万物不生也不长,是为春寒之象。

俗话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雨水不下雨,遍地出盗贼”,“雨水雨不落,下秧无着落”,“雨水还下雪,春寒少不了”,“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而雨水节气下雨的根本原因,就是太阳北返,温度回升所导致的,也就是少阳生发,地气开始升腾。

少阳为木,木见雨水,阳气回升,就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雨水节气,天地相通,万物生长,动物求偶,进入了繁衍生息的季节。这些现象的底层力量为“化”,化开之后则天地相通,阴阳交感,万物生长。正如老子所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同样天地相合,以生万物。

晦节交雨水,一物通天地

雨水节气的天体之力化开了冰面,气散而成雨,万物开始生长。那么地气上升也就是少阳之气上升,少阳为木,木为肝,所以雨水节气的力量可以化开“肝气”的郁结,使肝木得以舒展,以顺应节气的变化。

如果木气不能舒展,也就是少阳之气没有升腾,地气不升,则天气寒冷,冰面不化,獭不祭鱼,万物不长。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就容易有地动。如果人的肝木无法舒展,则木气郁积,从而成结,也就是小疙瘩。

所以最容易长疙瘩的地方就是肝气经过的地方,气不通则成结。比如生气、发愁或者郁闷而得不到发泄,就容易凝结成疙瘩。因此《少有经》说:雨水节气要“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被称为雨水十二少。

雨水节气的天体之力为“化”,此时的雨水就是大自然力量的结晶,可以疏通上下,化开闭塞。所以每到雨水节气到来之时,人们收集一些雨水,放入一些辅助之物烧开,比如柴胡等,用以泡脚,并揉搓脚趾之间,以通木气。

因为脚趾之间就是疏通木气的重要位置,所以经常抠脚的大汉不容易长疙瘩。今年的春季来得晚,寒气往后延伸,到了雨水节气依然春气不通,正是需要疏通的时候。当然不下雨,也可以用河水或者井水来代替,也就是大自然中的水。

今年的雨水节气在正月的晦日,晦气的主要习俗就是除晦送穷,妇女们在这一天下河嬉戏,以裙角沾水除晦气,谓之“湔衣”。此时之水可以驱除晦气,可以疏通上下,可以饮用,可以泡脚。天体之力化开了自然的河面,雨水之水化开了闭塞之气,一通万事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