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失眠?53%新冠感染者长期睡不好,5招教你摆脱睡眠障碍

 常笑健康 2023-02-11 发布于江苏
阳康后,你有没有感觉怎么都睡不够、睡不好呢?其实,存在这样问题的绝不是少数!

2022年4月发表了全球50万参与者的研究发现[1],52% 的阳康者出现了睡眠障碍,有些地区数据显示,甚至可以高达 74.8% 的比例。


超过一半的阳康者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而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免疫力,面对着即将来临的第二波疫情冲击,睡不好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为什么阳康后会睡不好?



阳康后,总感觉睡不好、睡不够,其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新冠感染期间心理、身体状态的波动,影响到睡眠并遗留下来;二是新冠对中枢神经造成长期的损伤。


01

感染后的心理应激


长时间居家,社交互动减少,各种症状反复,社交媒体和新闻曝光……这些可能会加剧对新冠的恐惧,甚至引发对自身和家人身体状况的过度担忧。

新冠感染后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因素可造成身心如一根弦紧紧地绷着,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睡眠障碍。


02

感染后症状影响到睡眠


新冠的典型症状:发热、头痛、浑身酸痛和咳嗽等,还有大家熟悉的“宝娟嗓”、“吞刀片”、“水泥封鼻”等,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让人感觉“长夜漫漫”。



03

眠节紊乱


新冠症状发作阶段,很多人都会出现嗜睡的状态,白天睡、晚上睡,有时候因为晚上出现的头痛、咳嗽等症状,白天反而睡得更多。

感染期间基本上闭门不出,白天没事就躺着休息,体力消耗活动减少,这些会打破原有的生物钟,并造成紊乱,进而诱发失眠。


0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国外研究显示[2],新冠病毒可能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可损害睡眠及改变睡眠结构。

更扎心的是,新冠导致的睡眠障碍还不一定是短期的,是“长新冠”(后新冠综合征)的一种,持续时间甚至超过了4个月!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显示[3],45%的新冠患者康复4个月后仍有至少一种持续性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28.4%)、疼痛不适(27.9%)、睡眠障碍(23.5%)、呼吸困难(22.6%)和日常活动受限(22.3%)。



饱受睡眠障碍,

究竟该怎么做?




01

改善睡眠环境


在睡眠环境方面,避免嘈杂的噪音、保持黑暗的卧室、舒适的温度与卧床等,都是让身心放松的重要因素。

空气的湿度对睡眠质量也有影响,太干或太湿都会让你睡得不够安稳。理想的卧室湿度在50%-70%之间,但湿度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可以借助加湿器等达到适宜的湿度。



02

纠正不良习惯


刺激物质的使用,会破坏睡眠结构。比如咖啡、茶、香烟等都应睡前尽量避免。有些慢性失眠者喜欢用酒精帮助入睡,但长期而言会破坏睡眠结构,所以最好也要避免使用。

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多上班族只能在下班之后锻炼,但是处于兴奋状态的话,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想要运动和睡眠兼得,一定要安排好时间,睡前两小时就不要剧烈运动了,可以做一些拉伸、平缓的运动。


03

睡前减少刷手机时间


刷手机能让你越来越睡不着的,手机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别以为刷着就能累了睡着了,它只会让你的大脑越来越兴奋。


04

学习放松和助眠技巧


不妨睡前试试腹式呼吸:舒服地躺在床上,慢慢地闭上眼睛,通过鼻子缓慢地呼吸。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腹部,随着自己缓慢而有深度地呼吸,感受到腹部的起落变化。

当我们缓慢吸气时,感受到腹部慢慢地鼓起来;缓慢呼气时,感受到腹部慢慢地瘪下去。大约十次,身体就会进入放松的状态.

当然也可以试试γ-氨基丁酸(GABA),是脑体自然分泌的一种“睡眠氨基酸”,也是公认的“神经镇定剂”,能够帮助我们镇定神经、创造睡眠诱导、舒缓情绪。


05

补充卵磷脂


胆碱是卵磷脂的基本成份,卵磷脂充分供给人体,合成乙酰胆碱,体内乙酰胆碱的含量增加了,为大脑提供传递信息的物质多,大脑功能就能增强。经常补充卵磷脂,可以让大脑神经及时得到营养补充。

另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失眠、头痛、焦躁等,卵磷脂构成人体细胞膜并分解出营养神经的胆碱,每天补充,神经系统将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保护,促进神经细胞功能康复,防止功能紊乱。


上面这些方法不妨尝试起来,祝早日拥有一个好觉!

参考文献:

[1]Evgenia Kalamara,et al.Persistent Sleep Quality Deterioration among Post-COVID-19 Patients: Results from a 6-Month Follow-Up Study.J. Pers. Med. 2022, 12(11), 1909; [2]Athanasia Pataka,et al.Sleep Dysfunc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J. Pers. Med. 2021, 11(11), 1203; 
[2]Lavienraj Premraj,Nivedha V. Kannapadi,Jack Briggs,et al.Mid and long-term neurological and neuropsychiatric manifestations of post-COVID-19 syndrome: A meta-analysis.J Neurol Sci.2022 Mar 15;434:120162. doi: 10.1016/j.jns.2022.120162.
[3]O'Mahoney LL, Routen A, Gillies C,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long-term health effects of Long Covid among hospitalised and non-hospitalised popul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ClinicalMedicine. 2022 Dec 1;55:101762. doi: 10.1016/j.eclinm.2022.101762. PMID: 36474804; PMCID: PMC9714474.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