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晋卦详解》

 新用户15679553 2023-02-11 发布于安徽

    晋卦,乃火生土之卦。离火为日,乃牝牛,得坤中爻之体,得乾之用,属于体阴而用阳。坤卦,为弱水,天下至弱之物,其性贞,在先则失道,后顺为得常。不自主而从阳,坤虽弱,然而,坤从贞之性在八卦之中属第一,可以如是理解:坤具有无限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可以被仼何的阳卦塑造,但惟独乾卦有足够的阳能成就坤卦,使坤卦化生出万物。也就说只有乾卦对得起坤卦的可塑性,其余的卦都只是部分地开发了坤卦的可塑性罢了。

    晋卦,是由火来塑造坤卦的可塑性,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三点:

    一、离为后天有形之火,有形之火光明必有“定数”,此“定数”不足以充分、彻底地完成对坤卦的塑造,最后反过来会被坤之“黑暗”所淹没,为坤之“昧”所伤,所以晋之后是明夷卦,明夷者,明被坤夷伤也。

    二、虽然离之光明不足以一次性地完成对坤卦的开发,但离是对坤卦开发最好的形式,最公正的光明。对“人”最有利,为什么呢?因为离之光明是“人”可以利用的光明,乾虽可开坤而成泰,可是那时只有天地而没有人,只有离之光明可生地上之万物;有地上之万物,然后才有人。离卦虽不能一次性地开发完毕,但也没关系,可以一次接一次,一日接一日,一代接一代地进行开发。

    三、在离对坤的一次开发过程中,分三个阶段:有始、有中、有终。因为离火运行始于东而毕于西,因为日出扶桑而入咸池,只能半周天而运。就一年来说,是始于立春,盛于夏至而终于秋分。

    晋卦所蕴涵的精神是:干戈止息,化为玉帛,用文明形式开发大地。或者说是战后的建设,坤为顺,己经不需要战斗了,己经如大地般顺从了,只是如何进一步开发了,故曰晋,晋者,进也。故《易林》之辞为:销锋铸耜,休牛放马。甲兵解散,夫妇相保。晋卦与农事有关,与周人先祖后稷有关。晋卦下卦为坤,上卦为离,二卦皆具黄中牝牛之德,土者,出万物者也,故主农事。后稷为稼穑百谷之神。晋还与春有关,与二十八宿的房宿关系密切。因为一年之计始于春,房宿,为东方苍龙之房驷星,是天上的龙马,在立春的凌晨出现在东方,是立春标志性天象。《国语·周语上》云:农祥,晨正,日月会于天庙,土脉乃发。这在卦象上也能读出来:

    离为日,坎为月,艮为天,为庙,故曰天庙;日月交,故曰会。这就是立春凌晨天马将驰之象。这也是古人祭祀房宿的卦象由来。

    另外,晋卦还代表了中华大地上的一个历史最悠久的地方:晋,也就是山西。晋的始祖为西周的康候,即唐叔虞,周武王次子。晋也是尧帝的治所,唐尧之祖为炎帝,炎者,离火也。可以这么说:晋,这个地方在冥冥中受到天帝的庇佑,是一个出王、出将的地方:治时出王,乱时出将,是一个与外族紧相连的地方,坤者为北,为胡也。是一个东西之“中”的地方,因为离东升西落,在东西之“中”的地方,乃是日最盛之时、之地也。晋地也确实在中华大地东西之中。晋地必多山,因为下互为艮,艮在坤上,故地上多山,而且山必是南北向的,坤在北、离在南故也。晋地必然有河,上互为坎,坎为河,在山上。而水必是从北向南流,坤伏乾,乾为寒、为冰,受火而化为水,故从北向南流。而且是两山夹一河,离为中,坎为中,数一,坤也为中,艮为山,伏兑数二,故必二山夹一水。

    好,下面我们来说《易》之晋卦。

《易》曰: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这个“康侯”就是“唐侯”,因为在更早的时候,也就是叔虞未被封于晋之时,“晋”地名为“唐”,有一个唐国,晋是后来的名字。晋是唐尧的治所,包括后来的唐朝之“唐”字,皆源于唐尧帝,唐太祖李渊当时就在山西,起兵也是始于山西。“锡马”就是天上的房驷星,房星立春始动,随日而行,主农耕,出万物,故曰“以锡马蕃庶”,蕃者,繁殖也。庶者,出庶物也。晋卦之象同时也是“禾”字之象。“禾”字上一撇,表示禾的子实下垂的样子,解析如下:坤为土,艮为茎,坎为子实,坤为众多,离为叶。艮为首,坎子实附于首,坎为下首,故子实下垂。

“昼日三接”者,日出于地,昼之象也,离先天数三,艮为手,故为接。朝接令,午接命,暮接果,是以三接也。

    明出地上,君子以自昭明德。

    《大学》之宗旨即为:明明德。明德人人皆有,但明德不会一生下来就会自动发光,需要后天通过修身格物,去除障弊明德之垢,明德方能昭明。明德一旦被唤醒,那么将为自动发光,所发之光于地上就会自发“蕃庶”,故《易》曰:君子以自昭明德。有明德者,必有与其相亲之民,明德者,必有其言;明德者,必载其功。

    初六:晋如摧如,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坤为迷,为真柔,居先必失道,居后、从阳,方能得常而代有终。晋之下卦坤,在下位必贞、必静也。下互为艮,艮为阻;艮伏兑,兑为毁折。下互与坤交而为剥卦,故进必遭摧遇毁也。相当于未交立春,而冬眠之蛇虫便出穴,遇摧乃自然之果也。相当人不明而行,遇凶必也。贞者,谓所伏之乾也,乾为贞。贞其时也,时当冬眠,便伏而不出,故曰:吉。人修身明德未昭,当贞于修德也,不当遽出而欲行也。罔孚者,无所谓孚也,孚乃信也,贞于其性,勿孚于外也。裕也,宽也,缓也,宽缓则无咎也,勿汲汲于事功也,时未至、明未昭故也。

    伏乾为健行,为一,坤为闭,乾为公。故曰:独行正也。未受命者,坤为承,艮为天命。初在艮下,无交于艮,故曰:未受命也。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坤为乱,为穷,为虚,为忧患,为阴极。上互与下互交而为水山蹇卦,蹇者,难也。故曰:晋如愁如。坤有从贞之德,二得中,故曰:贞。乾为王,坤为母,故有王母之象,二位中正,合王母之众以从明也,从明破坤以出庶物也。介者,大也,乾为大,为福。故曰:吉。谓六二乃以中正之德从明而化,将致介福也。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坤为众人,六三在坤上,下二阴皆附三,故曰众。允者,正也,信也。坤为乱极思治,艮为天命,离为光明,谓六三携民,万众一心,止于天命,百废待兴之象也。坎为志,为信,坤为众,离为正。故曰:众允之志。由乱致治,由昧而明,故曰:上行也。坎为忧悔,为暗昧,得明。故曰:悔亡。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鼫鼠者,艮也,艮为鼠。故曰:晋如鼫鼠。厉者,危也。九四为什么位不当呢?首先:晋卦中上为离卦,下为坤卦,皆有“中”德。交卦中,坎也有“中”德,惟有下互艮性偏,无有“中”德,这是“厉”的一个原因。其次:看九四阳据阴位,不中不正,故危。再次:九四下蓄三阴,人多势重。艮为金,为官,为禄。而六五为阴,其势不足敌九四,九四有觊觎之心,是很自然的事。最后:九四是大害虫,吃嘉禾子实的大老鼠。坎为子实,艮伏兑,兑为啮啃,艮为止。即:带着一众人,止在那里吃禾谷。也就是说,九四为了高官厚禄而祸国殃民,是必须除掉的根本祸害,不除的话,庄稼的子实将被它吃光。坎为箭,为陷,为穿,为毙命。九四虽势重,终必覆亡。故曰:贞厉,位不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上互为坎,坎为失,为忧,上卦为离,上互为坎,交而为未济。未济者,事虽未济,人心相合也,人心相合则事必果也。六五虽有所忧,有所失,但不要犹豫,坚持下去,必得嘉禾也,得远大于失也。果得其悔自亡也。故《易》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上六爻是什么情况呢?前面我们说过,离火“有数”,而坤昧无穷,当离火之明不足以烛其暗,这时,坤之势力就会扩张,而入侵离明,坤为北,为胡。这就相当于胡人入侵中原。胡人入侵中原,十有八九是从山西入侵,此时若还用“离柔”之道,必不能通,故须用武力伐胡,不让他们入侵,当下一轮文明出现时再以“离明”之道以化之。此时我们须从上往下看卦,才能解上九之辞。为什么要从上往下看?因为上九为离之穷,退无可退,故须返其道而用之。那么卦就变成了地火明夷卦了,是光明受到伤害之卦了。说是明夷卦其实也不对,因为上九还是上九,并没有变成初九,只不过政策变了,上九仍然具有强大的势与位,具有强大的光明与力量。上九之道是让“胡人”之势力止而不进,将其控制在“长城”之外,一旦胡人南下,就“晋其角”,将胡人斩杀于“杀胡口”,狠狠地敲打他们,惟如此,光明方能不受伤。

    向下看,艮变为震,震为角,为伐。厉者,危者;危而用伐,故吉而无咎。所谓“贞”者,乃继续用“柔”道也,离明数终而“柔”道不变,必致不通,故日:贞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