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没有人会认真教你怎么挣钱,那好,那我们就自己学习,总结。第一代不富裕,那就努力培养下一代,下一代又教下下一代。前人种树,后人才可以乘凉。我父亲是开小卖部的,所以我从小无忧无虑。自从中学时,父亲过世后,我只能自己独自谋生,自己赚钱自己养自己。 普通人,怎么理解做生意? 商业本质带有 欺诈(欺诈的反面就是:信用/credit。), 商业运作本质上就是在法律或者道德约束下的有限欺骗;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考上大学报到(之前,我连火车都没见过;十几年之后才见过轮船,二十几年之后才见过飞机);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走出熟人圈子,就被骗; 火车站人多,根本买不到票,有几个票贩子主动要求给我买票,我居然将钞票直接给票贩子去买票,结果呢,票贩子拿钱跑了;这就是用熟人圈子的生活习惯来对待商业活动. 这种拿钱跑路的事情,在熟人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熟人社会,你是什么人,大家清清楚楚,你若是个无赖,我根本不会让你给我买火车票;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你跑了,你妻儿老小还在; 你敢骗熟人,唾沫都会淹死你(熟人社会的面子观念与舆论谴责是非常约束人的,也是为什么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因) 另外,假设我家是做生意的,就有'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概念,不会让你拿我的钱去买票(你票贩子去买票,用票来换我的钱) 本质上,票贩子利用我对商业的无知卷走了我的票款,利用商业知识骗走了商业白痴的钱;所以,商业社会的本质有三个特点 ①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商业社会的本质就是不道德,而且是合法地不道德; 商业的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信息不对称本质上就是欺负老实人,让老实人变得不老实;《李嘉诚传》不断强调诚信,仔细想想,根本不可能,五块钱的东西十块钱卖给别人,你不可能告诉别人成本只有五元吧,不告诉别人就是不诚信,告诉别人的话还卖得出去吗? 商业社会和股市差不多,零和博弈,明白人赚糊涂人钱(钓凯子)。股市没有道德,逃顶的欢天喜地,套牢的痛哭流涕,谁管谁! 商业社会就是反道德的社会,换句话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思维模式在商业社会的应用都是错误的,要想盈利,一定要反着来 ② 美国知名学者麦克尔·R. 所罗门的《消费者行为学》里这样定义商业社会:经济发达的商业社会通常被称为消费社会。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人们,要花相当多的时间从事消费活动。每年,成千上万的公司花费数以亿计的美元,试图影响你、影响你的朋友和家人。这种尝试不仅在广告、包装、促销活动、店铺环境等众多方面得到体现,而且也反映在电视节目内容、电影里所使用的产品及中小学生所收到的书籍与阅读材料里-----这段话实际上是说商业社会本质上是欺诈社会, 《消费者行为学》还强调:面对众多直接、间接的劝诱、说服,消费者惟有准确地理解或把握这些劝说的战术,才能使自己不致被过度操纵,因此,拥有更丰富的消费者行为知识,有助于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段话是告诉我们如何防骗 索罗斯说过: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这里的假象和谎言本质上就是欺诈,所以,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消费,都必须具有眼光;什么是眼光? 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你能看见。 别人看见的东西,你不仅能看见,而且还认识。 别人认识的东西,你不仅认识,而且还会玩。 别人会玩的东西,你不仅会玩,而且还能玩好、玩出花样。 别人都争着抢着要玩,都想玩出花样的东西,你已经玩腻味了,于是果断离场。 遗憾的是:我们的父辈生活在钱不重要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在老山区,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所以,“有钱的地方必然有欺诈,钱与欺诈是伴随的”这个概念,我们的父辈自己也不懂,更不用说教我们;(这就让出身于底层的人比出身在商业家庭的人在起点上就输了一大截); 商业社会的本质就是欺诈,商业社会本身就是鼓励尔虞尔诈的社会,之所以我们看见的欺诈不多,是因为, 不够格被欺诈—被骗也是需要门槛,强调资格的;你的资本不足以让骗子盯上你,你没钱,谁欺诈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