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个案研究

 徐润秋nlxepzt1 2023-02-11 发布于广东

遵循从具体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逻辑,选择典型的乡村名师工作室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个案探究,综合运用情景化与去情景化,以析出乡村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基本模式与研修活动策略,一起来看看!

作者:张恩德 张 琪

来源:《教育学术月刊》2022年第5期

摘要

基于从具体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逻辑理路,以S名师工作室作为研究个案,析出乡村名师工作 室运行的基本模式与研修活动策略,以工作室的运行过程为时间轴,将工作室成员的遴选、研修方案的确定、第一次 课堂研磨、二次报告的震撼、乡村教师的帮扶、研修成果的提交作为关键事件予以文本分析,并将运行过程的要素提炼为研修模式、分布式管理、师承效应、资源水池、共生关系。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专业研修

Image

问题的提出

在世界范围内,乡村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的日益边缘化造成了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教师专业 发展存在内卷化风险。为了消弥该风险,我国创造 性提出乡村振兴以及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综合运用 了教育、经济、文化等多重手段促进乡村教师专业 发展。乡村名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能动性资源,乡 村名师工作室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基 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本土性、境遇性、在场性与 常态化要求,乡村名师工作室对乡村教师的长期专 业浸润比城市名师工作室单调的送培下乡、送教下 乡以及突击式的专家讲座更具有持续性、示范性与 校本性。在社会、教育、经济、文化的多维结构样态 中,乡村相对于城市具有更大的异质性、复杂性和 地域性。因此,对于城市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及 其运行机制,乡村名师工作室可适当借鉴但不可简 单套用,而在具体运行技术细节、研修活动安排方 面应具有接地性与创造性。

国外关于名师工作室研究,Baki Cavlazoglu1,Carol Stuessy(2018)研究了在工作室背景下 科学教师的概念映射,协作游戏和小组课程计划等 分布式学习方法,研究者用音频记录了个别教师的 学习口述,研究科学教师科学论证能力的变化[1] 。Carol B.Brandt,Katherine Cennamo,Sarah Douglas 等(2013)认为,名师工作室是独特的实践 社区,学科基础和学术文化塑造了工作室的运行方 式。工作室的学习涵盖学科教学、本体知识与方法 的认识,但存在一定学术限制[2] 。Yeping Li,Caib-in Tang,Zikun Gong(2011)研究发现,名师强调教 师深入理解数学内容及其结构以促进对教科书的 深入研究,研究详细分析了两位教师的知识边缘性 学习以展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过程[3] 。

国内关于乡村名师工作室研究,张翔等(2019) 认为乡村名师工作室存在“资源限量”和“资源同质 性”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学员的发展潜能与活动效 益,致使工作室的专业活动呈现“萝卜炒萝卜”[4] 的 现象。王洋等认为,农村学校英语名师工作室运行 过程中出现问题有:工作室定位模糊;责任不明确;表演痕迹严重;建设手段落后等问题[5] 。肖晓玛 (2016)认为,乡村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应追求聚焦教 研、打造卓越、强化辐射等目标取向,探索“U-G-S” 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活动形式、借力“互联网+”策略 等实现路径[6] 。林伟文在乡村名师工作室运行过程 中,发现乡村教师愿意“做”,但不太愿意“想”,最头 疼的是“写”。他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四课研修”、实 践与理念的两贯通等研修策略[7] 。

基于乡村名师工作室运行遵循教育教学的基 本规律及其对地域教育文化的强依赖性,本文遵循 从具体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逻辑,选择典型的乡村名师工作室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个案研 究,综合运用情景化与去情景化,以析出乡村名师 工作室运行的基本模式与研修活动策略。

Image

研究方法与个案选择

(一)研究方法 

基于乡村名师工作室的运行需要,笔者以高校 专家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深入S名师工作室的运行 全过程。作为高校专家,笔者基于个人对教师专业 发展、学科教育的理解和价值立场,对名师工作室 的运行进行有限度的介入,并提出诸多诚挚建议。作为研究者,笔者力求客观地感知、聆听和记录名 师工作室运行的过程与事件,并进行客观描述与评 价。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范式中的个案研究法, 长达三年的田野研究还综合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 和资料收集法等。

(二)个案选取 

本研究选择 P 县 S 镇中学作为研究场域,其原 因是 P 县已经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县的验收,且 P 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苏区县,是当前国家乡村 教育扶持的重点区域。该县重视基础教育教学改 革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政策基础与 人文基础,率先成立了县级各学科乡村名师工作 室。本研究选择的个案为S老师主持的“初中物理 名师工作室”,其原因是S老师是D老师主持的市级 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笔者既是D老师作为市“百千 万工程”学员的指导老师,也是D老师主持的市级名 师工作室的高校指导专家,还是 S 老师的大学老 师。这样既有利于笔者观察省市县各级名师工作 室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能从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视 角审视名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利于与名师工作室各 级成员的交流沟通以及信息资料的获取。

(三)资料撷取与分析 

笔者作为高校专家参与S名师工作室的某些重 要工作,如研修计划撰写、主题报告、课堂研磨与点 评、学员三年计划的评判等工作,并将过程性资料 予以保留与分析。同时,基于与S老师的师生关系, 笔者将其过程性资料备份并予以分析,还根据研究 需要对名师及其成员进行访谈、问卷、观察以获取 资料,对工作室成员在教学反思、磨课方面予以专 业指导,与各学员共享其过程性资料。S名师工作 室受到县级教育部门的管理、验收与评判,笔者与S 老师达成共识,共享其提交的验收资料。

Image

乡村名师工作室运行过程的关键事件描述

乡村名师工作室运行过程的关键事件是指有 较强的教育与社会效应的事件,或看似不显山露水 但经反复商议并被挖掘出许多重大教育意义的事 件,或能激发学员的教师专业发展觉解的事件。本 文以乡村名师工作室的运行过程为时间轴,基于叙 事与反思的文本分析,将工作室成员的遴选、研修 方案的确定、第一次课堂研磨、二次报告的震撼、乡 村教师的帮扶、研修成果的提交作为关键事件,这 些事件或关涉关键的人,或发生于关键节点,或能 激发乡村教师思考。

(一)工作室成员的遴选 

基于P县教师发展中心关于工作室成员遴选的原则,入室学员共有10位乡村中学教师,他们或是 S 老师的大学同学,或是学术朋友,但均在 P 县内, 且都对物理创新实验深感兴趣。根据S老师所在乡 村学校校长的要求,S 老师所在学校的 4 名物理教 师均为入室学员。S老师期望能选择1-2位在城关 任教的入室学员,但自身影响力不足且工作室在乡村,难以吸引城关教师。

在选择指导专家时,S老师身陷两难境地。Z老 师是多所名师工作室的高校指导专家,研究成果丰硕且有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与外界学术联系密切,更是S老师的大学专业教师。D老师是S老师的高中老师,而且S老师是D老师担任主持人的市级名师工作室学员。经综合考虑,S 老师认为 D 教师在当地中学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更熟悉中学教育教学情况,最终选择S老师作为指导专家。考虑到工作室将来需要招收网络学员、建立网站、开展网上研修等,S老师原计划请市教研室负责信息技术的某教师担任,但与该教师不熟悉,只好作罢,最终另选县教育局负责信息技术的教师作为技术专家, 助手均为其所在学校学员。

S名师工作室成员遴选虽然突出骨干且扎根乡村,但选择面较窄且偏重学缘关系或同侪关系。学员的同质性较高而合理的异质性有一定缺失。乡 村学校校长对学员选择的要求体现了行政科层权威对名师工作室的强制约束作用。S老师的自身影 响力不足体现在学员招收、专家选择等方面。层次 越低的名师工作室,高校专家越被边缘化。由于实 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作祟,高校专家不愿下去,乡村 学校觉得高校专家不及地方教师的资源多、行政权 力大,U-G-S三方彼此故步自封,都囿于科层的规约而难以深度融通。

(二)研修方案的确定 

名师工作室研修方案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工 作指南与图景描绘,它有效地融通了教师教育理 论、学科教学理论和乡村文化。S老师制定研修方 案之前,先进行了大量调研,如比较省市县级中学 物理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方案,参考其他学科的名师 工作室的研修方案,发现某些方案由于资源、经费、 地域所限难以实行,如某名师工作室研修方案计划 去北京师范大学研修学习、某名师工作室研修方案计划去广州某知名中学跟岗研修。S老师首先与高 校专家Z老师和市级名师D老师请教,说明个人困 惑与想法。Z老师提议S老师参考D老师的市级名 师工作室研修方案,适当降低研修活动标准与要 求,再参考其他县级名师工作室研修方案。

S老师制定研修方案后,请工作室的每位成员 就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至少各提出一条建议,将 各建议整理后再与工作室核心成员以及 Z 老师、D 老师、县物理学科教研员、乡村学校校长进行专门 研究,最终形成终稿报送县教师发展中心。研修方 案计划每年集中研修4次,网络研修每月定期二次, 若有特殊研修主题另外确定研修时间;研修活动充 分利用Z老师的学术资源、D老师的市级人际资源, 与乡村学校的教研活动形成合力;每年至少去市级 或以上名校进行研修学习一次;每年至少去各学员 所在乡村学校研修活动一次;研修活动以中学物理 实验创新为共同特色,各学员要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并最终形成教学风格;学员积极完成要求的研修任 务,研修成果达到县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

乡村学校校长关注研修方案与学校管理与教 学、教研工作的契合程度,注重利用这个研修活动 发展学校的教研。乡村教师对研修方案难以提出 宏观或中观的建议,但充分采纳其基于个人实情的 微观建议,利于以任务驱动方式促进学员主动学 习。工作室成员赴各级学校研修需县市级的行政 科层予以支持,也表明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对行政科 层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虽然Z老师不是指导专家, 但不得不倚重其学术视野及人脉,也表明U-G-S深 度合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三)第一次课堂研磨 

磨课是中小学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突出特点是 有明确的任务驱动、有同侪合作与专家指导、以课 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堂研磨既是同侪关系的磨合, 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磨合,更是课程与人的 磨合。乡村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继承中小学的课 堂教学研磨传统,从而利于与乡村学校的教研对 接。本次课堂研磨活动源于市里开展“聚集课堂教 学变革,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五年行动计划,工作 室制定课堂研磨的工作方案:教师自主分组,各组 自主选题——专家作“课堂研磨”专题讲座——教师说课+讲课——专家点评、教师互评——教师修 改——教师讲课——专家点评、教师互评——试验 班试教——再修改……

两个小组根据中学物理的教学进度,分别选取 了《机械效率》《熔化和凝固》两节内容。各教师在 集中研修之前参考各种资料,自行设计教学方案。集中研修时,Z 老师和 D 老师分别作“课堂研磨”专 题讲座,然后各组开展“说课+讲课”,专家点评、教 师互评分为规定评价与个性评价两种,规定评价要 求根据教学逻辑、素养落实、实验设计等3个规定维 度进行评价,个性评价则根据个人特长补充评价, 评价要求有批评或建议。各小组经过集思广益、同 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反复比较,优化了教学方案, 最后每组形成了两个较好的教学方案。

研磨过程是重新发现过程,即发现意义、发现 本质、发现联系的过程。研磨过程尽享课堂教学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之妙。针对同一概念 的引入有多达10种不同的实验,经反复商议最后确 定二个较好的导入实验,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也是 煞费苦心,具体落实到每一幅图、每一体例、每一活 动,做到一图一例总关情。研磨过程让乡村教师体 悟到教育理论融入实践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到教育 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四)二次报告的震撼 

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缺乏名师以及专家智慧引 领,乡村教育虽自强不息但难以实现跨越式的均衡 优质发展。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运行需要,S老师期 望聘请高校专家作订单式报告,祛除乡村教师的专 业“弱我”,唤醒其内在的生命张力与价值欲求。考 虑到S名师工作室的共同愿景以及Z老师的研究特 长,决定聘请Z老师作《教育类论文写作技巧》《提升 课堂品质,成就教学名师》的专题报告。

Z老师的《教育类论文写作技巧》报告从选题、 摘要、关键词、字句表述的严谨性等方面进行陈述, 还给出了很多错误示例。Z老师要求论文选题内容 要新、观点要新,要有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注意研 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如何构建论文基本框 架,如何引用他人文章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实例指 导。课后还对学员的论文题目进行逐一点评和写 作指导,实用性强。Z老师的《提升课堂品质,成就教学名师》的报告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从教 学主张、学生兴趣、教学品质、目标过程、学科素养、 实验探究等方面阐述了优秀课堂教学应具有的要 素,报告内容丰富,案例详细,事例真实且有时代 感,让学员明白“做名师虽不那么容易,却也不能放 弃追求”。Z老师提出将“最美的微笑留给学生”并 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兴趣至上,落实核心素养,让课 堂留有余香。

Z老师的二次报告给学员带来震撼涵盖了专业 情意、专业知识,为乡村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开启 了智慧之门。乡村教师希望追求精致的教学、事业 和人生,品质至上,立德树人,做一位幸福的名教 师。报告无意间提升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天花 板,解开了乡村教师对论文撰写的神秘面纱。Z老 师提出“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教学思考与教学成 果满溢的结果”,鼓励乡村教师多做实事、多思考、 多反思、多注意积累资料素材。Z老师和乡村老师 之间形成一种信任关系,一方必须依靠、依存于“我 —你”的关系构建去深入体验另一方[8] 。

(五)乡村教师的帮扶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教师个体缺少关联、 研修活动开展匮乏和教学资源单向构建”等问题, 虽然有些地方采取“众扶”方式,但多方主体“众扶” 的对象、措施、内容、时间都缺乏统筹安排,乡村教 师的专业发展只能得到短暂而非持续的帮助。S名 师工作室具有实现教育均衡的使命与责任,对于乡 村教师的帮扶具有时间、空间方面的优势,熟悉乡 村教师的基本诉求与专业发展实情。

工作室的学员来自 6 所乡村中学,除 S 老师所 在学校有4名教师之外,其他6名教师分别来自5所 乡村中学。工作室让 10 名教师两两结对,负责组 织、引导5所乡村中学物理教师,统整各乡村中学教 师并共享资源。工作室的指导专家及主持人分别 负责帮扶3所乡村中学物理教师。工作室结合县教 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任务,每年赴每所乡村中学进行 专题研修活动至少1次,每位学员在创建新资源、示 范课、实验制作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帮扶任务安排。

S名师工作室对乡村教师的帮扶具有层次性,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如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所代 表的行政科层资源、指导专家所代表的学术资源、名师下乡支教所代表的名校资源,并予以凝聚。6 所乡村学校的教师普遍归属感增强,名师工作室活 动场域、活动内容、参与教师等均得到扩展。乡村 学校间、乡村教师间、专家与学员的联动效应增强, 扎根式、订单式、组团式帮扶突破了教师间的地域、 情感和专业束缚,改造了乡村学校的教研文化。

(六)研修成果的提交 

研修成果既是乡村教师专业研修的智慧结晶, 又是名师工作室及学员的评核依据。S名师工作室 采取了Z老师和D老师的建议,将研修成果分为终 结性成果和过程性成果,其中终结性成果为物化成 果,如论文、课题、推文、创新教具等等。过程性成 果展示学员专业研修的过程性资料,如指导乡村教 师的图片、专业反思等,它可以独立,也可以辅助终 结性成果并说明其研修活动情况。

在提交研修成果时,乡村教师担心或成果水平 偏低,或数量偏少,或偏于一隅而缺乏自信。经整 理后,发现工作室成员共发表了专业论文13篇,申 请立项县级或以上课题10项,各级公开课42节次, 自制教具52个等等,均圆满完成县教师发展中心的 数量要求。另外,教师还展示了各种专业研修过程 的照片、反思、方案、计划等等,记录了学员的苦与 乐,汗与泪。

S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成果反映了名师工作室基 本遵循县教师发展中心的研修活动要求,同时结合 乡村教师的发展诉求以及工作室的愿景与特色,基 于任务驱动圆满完成了上级考核要求。过程性研 修成果反映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研修由边缘性的参 与转化为多样性的参与,感知他们专业情意与专业 能力的提升。生成的资源性成果,如微课制作、教 学设计、教具制作等等,一师一优课,均可以供乡村 教师共享,并作为进一步提炼特色、技术性反思的基础。

Image

乡村名师工作室运行过程的要素提炼

所谓要素,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9] 。乡村名 师工作室的运行过程要素划分突破了传统的将人、 物、事件等相互分离的原子式划分方式,将运行过 程的要素提炼为:研修模式、分布式管理、师承效 应、资源水池、能力进阶、共生关系。

(一)研修模式 

研修模式是研修活动各要素的结构化方式,良 好的研修模式可以清晰地体现各要素间的逻辑联 系,有利于工作室的运行以及学员理解。S名师工 作室基于自身的区域、层次、人员构成、资源等特 点,确立了“一心·二驱·三融·四共·五动”的研修模 式:一心即以共同愿景为中心;二驱即任务驱动和 考核驱动;三融即融合学校教研、融合专家科研、融 合学员特长;四共即共学、共研、共创、共享;五动即 动眼多阅读经典文献资料及专业书籍,动手以实验 创新及创建资源,动口则为说课、说课题、说愿景、 说规划,动心以凝聚专业思想以形成个人专业特 色,动情以增进专业情意。上述研修模式逐级具体 化,最终落脚点在于“五动”,将人、课程、活动三者 融为一体。 

不同的研修模式有不同的逻辑理路,各逻辑理 路既有共性,也各有特色。S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模 式关涉行政、乡村学校、专家、学员等主体,将理论 学习、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融入“一心·二驱·三融· 四共·五动”之中,研修模式具有弹性与导向性,体 现了学、教、研的内在统一关系,也注重共同要求与 个性特色的统一。

(二)分布式管理 

分布式管理可避免因管理权力集中而造成单 向的科层与霸权思维,激发学员的专业发展的主体 性与积极性。S名师工作室以成员间的伙伴关系作 为前提而采取分布式管理模式,主持人负责与乡村 学校行政领导、指导专家、高校专家、县教育行政管 理部门横向沟通与联系,助手发布组织活动通知, 两个组长负责组员的日常组织、生活、安全管理。因组织管理涉及政治安全、人身安全等问题,涉及 各方的联络与沟通,S老师成为名师工作室的责任 主体与组织发起者,工作室助手及两个组长承担具 体的组织管理工作与实施者。

为了消解权利过于集中以及行政科层的过度 干扰,S名师工作室将部分具体研修活动改用项目 制管理方式,根据项目需要及学员特长选择学员担 任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制定具体研修活动方 案,助手根据管理要求调配人员。另外,S名师工作室还扩大了指导专家的研修活动管理权限。S名师 工作室将组织管理与实践管理、学术活动与常规研 修活动分开,充分尊重乡村学校的管理制度并尽量 与之契合。基于名师的专业权威,S名师工作室的 管理采取弱化中心与权威的方式,宏观规划、中观 指导与微观活动相结合,宏观规划依靠中心及权 威,微观活动则依靠学员、相信学员,中观指导则权 利共享、共同决策。

(三)师承效应

“师承效应”是指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徒弟 一方的德识才学得到师傅一方的指点、点化,从而 使前者在继承与创造过程中与同行相比少走弯 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还形成“师徒型人才 链[10] ”。S名师工作室存在多对师徒关系:Z老师和 S老师以及其它7位学员,Z老师是他们的大学专业 课教师;D老师和S老师,D老师是S老师的高中物理 老师;Z老师是D老师的市级“千百万”人才工程导师;S老师与年轻学员,S老师年长其他年轻学员约 5岁且教学经验更丰富,他们构成中小学传统的师徒关系。

S名师工作室的师承效应表现在成员有着深厚 的情感纽带,如学员们看到Z老师,想起老师“大学 时期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倾其所有,对老师敬 仰万分,与老师意外重逢,深感兴奋。”D老师对Z老 师的理论水平非常推崇与信服,超越了传统的教育 实践对教育理论的排斥。学员看到“Z老师、D老师、 S老师对于物理教学发自心底的热爱而感动,对于 物理教学永不停步的钻研而敬佩。让他们看到了 与名师的差距并激发不断前进的斗志。”正因为有 了良好的师承关系,专家能给学员指明教研方向、 纠正教学误区,提出个性化的合理建议。名师们对 学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个细节进行严格反复审阅, 其鞭辟入里的剖析让学员沐浴着关爱成长。名师 的开阔思想和心境,丰硕的知识,求真务实的品格、 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得学员钦佩、 尊重、亲近与放松。

(四)资源水池 

教学资源构建的单向性导致其难以满足乡村 教师教学与教研的实际需求,而名师工作室的运行 需要各种资源支撑。因此,构建资源水池是工作室 专业研修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研修活动的重 要保障。资源水池涵盖行政资源、学术资源、教学 资源等,但行政资源、学术资源依赖名师、专家的行 政人脉及学术影响力。因此,S名师工作室注重邀 请兼具学术素养和人脉资源的教师作讲座或合作, 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提升学术地位以 获取更多的学术资源。

S名师工作室对资源水池的建设重点在教学与 教研资源。首先,树立学员的资源意识,能对优秀 资源进行甄别与选择;其次,会利用网络搜集资源, 如各出版社网站、名师工作室、知名中学的学科网 站、各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类精品课程或一流学科网 站、中国知网、教具类研制网站;第三,学员根据需 要自制微课、自制教具、教学设计、示范课视频,对 原有资源改造或扩展、对乡村资源的教学化开发 等;第四,与其他名师工作室建立联盟,实现资源共 享共建。

经过三年建设,S名师工作室共有示范课视频、 学案教案、教学案例、自制教具、自制微课、研究反 思和论文著作等近800份,资源水池能满足名师工 作室教研与研修活动所需,名师工作室在后续的研 修活动中还计划将资源进行模块化、课程化、系列化。

(五)共生关系 

师承关系只是名师工作室成员间复杂关系的 重要部分,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活动场域、共通的文 化境遇、生命的相互扶持使得成员间的共生关系具 有可能。工作室倡导“一元价值主导下的多元价值 共生[11] ”,即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促进乡村教师专 业成长的价值前提下,允许成员“同中求异、异中存 同”,有助于工作室活动的共同性、丰富性与多样性 地开展。

S名师工作室的共生关系体现在学员间共同学习、共享资源、共创生活、相互启迪、共同进步。名师与学员之间的共生关系主要是异质共生关系,名师是价值主导者,但兼顾学员合理的多元价值诉求与存在。名师从学员成长中获得灵感与经验,学员帮助实现名师的教学主张,学员从名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技艺,获得专业成长。高校专家与名师、 学员也构成共生关系,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为高校专家的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教学相长的关系丰富了高校专家关于教师教育 的内涵与认识。利益共享而不是单向输出,这种共 生关系在学员的感悟中可以得到体现,如“从评课 到讲座,无不透露出名师和教授对我们成员的关 怀,无微不至”,“在为期5天地跟岗研修活动中,导 师示范、引领,专家教授指导,学员间互助听评,让 我们不断成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恰恰就是要在 对乡土文化的发现、觉醒与尊重之下,通过对自己 专业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接纳,在与城市文化的对话 和反思中,实现自己专业生活和乡土文化的价值生 成,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突破了乡土地域的桎梏。

Image

结语

名师工作室由偏利走向互利,由个体卓越走向共同卓越,由区域优质走向全域均衡,需要专家、名师、学员形而上涵养专业理论,形而下夯实专业技艺,左右逢源以形成合力,时刻需要唤醒他人和拷问自己,在行动中实现智慧的沉淀与充盈。S名师工作室作为乡村名师工作室的缩影,正面临活动的任务化、程式化问题,面临繁琐的考评、科层的规约。但是,只要愿景与行动同在,专家与学员共生, 城市与乡村互惠,上述问题乡村名师工作室都能予以逐步消解,乡村名师工作室一定能弘扬乡村性本色,丰富乡村教师专业的乡土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