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小说写得好,不见得他编剧做得好

 今天看好戏 2023-02-12 发布于云南

《显微镜下的大明》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算学天才帅家默(张若昀 饰)因一次偶然,发现仁华县税赋账册一个长达百年的赋税错误,开启了纠错证实之路。百姓、官员、乡绅,不同阵营因丝绢案牵扯在一起,纠葛不断,相互斗法。

这部剧真的是期待已久了。题材是历史纪实,演员班底强大,制作精良。怎么说也应该是一部正剧向的剧。欠了那么多第二部的张若昀也真的很拉好感。所以,开播我就看了。

……看完六集后,我的心情有点复杂。

第一,我没有看预告的习惯,也没有提前看原著,是我错了。

因为没有提前看原著,所以剧情提及明朝赋税制度的时候,我其实挺懵圈的。

第二,现在电视剧已经开始拷打观众了吗?

《三体》看得慢是我想了解剧情里提到的部分粗浅的物理知识,我不太懂,所以慢;看《显微镜下的大明》……好吧,涉及直接导致明朝农民起义的赋税制度。可是明朝的赋税制度,我只知道明朝赋税重,复杂,还有张居正提的“一条鞭法”。可是,这部剧它讲的又不是“一条鞭法”,不是明朝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不是张居正那种能为大明续命的牛人,而是明朝统治下普通民众,讲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社会底层民众的心思想法。一个小人物引发的大矛盾。

所以在看剧之前,我以为张若昀这个男主好歹是个有命运加持,有主角光环的。

直到我点开这部剧,看着这次饰演的帅家默像是聪明绝顶,又像是缺心眼,还有点像是智力障碍,我就真的懵圈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啊?

看了六集之后,我觉得《显微镜下的大明》一、制作精良,都不说第一集里出现的县太爷家的床了,张若昀那个发型就肯定花了很多心思,做得太真了,太好了。色调也是真的漂亮。

二、镜头语言不行,叙述手法不招人喜欢。既然是历史纪实,那不管是大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是小人物清风拂面的过往,踏踏实实的讲好一个故事不好吗?导演编剧摄影都选择了一种故弄玄虚的手法,一惊一乍的。既不像悬疑,又不像历史。感觉就跟上课的时候老师看底下同学昏昏欲睡,突然提高音量一样,只是为了提醒观众集中注意力。

三、这个剧本的排布有问题啊。

我没有看过原著,不予置评。但是历史上的帅嘉谟如果是电视剧里帅家默的这个状态,他是没有能力搅风搅雨,让历史记住他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里的帅家默,目前看起来,人设是个数学天才。然后,只对数字感兴趣,只忠诚于数字。认为“数”是至诚的,只有一个答案,错了就要改过来。

天才执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点小怪癖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个天才除了数字其他的什么都不关心,像是个智力障碍,又像是自闭症,还有点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状态。到底是剧本人设的问题,还是张若昀演技的问题。如果他真的是个智力障碍,那么一开始就不会有人请他去帮他们丈量田地。请了,就说明他没有那么呆。可是后续的剧情看着他又好像是有点什么毛病。

真的,比起他怎么一层层提告人丁丝绢税六县任务压给一县不合理,我更想知道这个人物他到底是真呆还是装呆。

反正历史结局已定,主创团队要怎么讲好这个故事才是正经。

可是六集了。编剧给了帅家默一个类似于高智低能的人设,他只会算数,不通人情世故。一颗赤子之心,身边保护他的人只有丰碧玉丰宝玉姐弟两人。这两个人,丰碧玉是个腊肉铺的老板,丰宝玉是个纨绔。准确的说,这两个人,谁都没有能力保护好他。目前看来,最给力倒是还没有想好怎么抉择的程仁清。至少他文武双全,在帅家默差点被杀的时候救了他。但是他明面上目前的剧情里还是帅家默的对立方。

在这样的配置下,帅家默这个除了数学好,其他啥都不行的人,要想在官官相护的官场撬动起积压一两百年的旧事,并且想要改正它。他能活到第六集就离谱了,他还想活到大结局?

那些税赋的既得利益者,杀钦差这种事情毛知县都敢提了,杀个小小的帅家默不是易如反掌吗?可是,暗杀了两次了,一次被程仁清化解了,一次放火烧他还让他跑出来了。看预告,是一路追杀一路脱逃。

这就有点胡闹了。

同样胡闹的还有丰碧玉的出场方式。典型的喜剧或者小成本网剧的插科打诨式出场。

赌坊这群人是明目张胆的欺男霸女。别人赢了他们出老千,还逼人卖女抵债,动不动就剁手剁脚,肆无忌惮。

丰碧玉作为一个普通的做生意的女人,虎口拔牙,要救出帅家默跟丰宝玉。她要怎么办?智斗,还是武斗?剧情都没有交代,就是丰碧玉扛着一只猪火腿来赌坊跟一众打手大打出手。她怎么想的?她的底气是什么?身世背景,还是武力值?

如果是武力值,那么多少要拍点丰碧玉打服赌坊的人的戏,结果没有,就拍了个一群大男人被她踢出来的镜头就完事了。非常非常省事。然后她就带着丰宝玉跑路了。在一条街上来回的跑。这是什么人设?

我看的虽然不是武侠片,但也不是《水浒传》啊。丰碧玉并不等于孙二娘吧?还是,抱着看正剧的心态来看这部剧的我错了?

如果是智力,算了没有智力,有智力的话就不会采取这种方式了。

观众也不能说看个女性角色出来,大大咧咧地吼几嗓子,打一架,就拍手叫好:“好酷!好飒!我好爱!”吧?

而这件事是怎么解决的呢?

是赌坊老板去县衙把他们仨给告了……官商勾结,讼师巧舌如簧,如果不是帅家默帮赌坊盘账,知道了赌坊的底线,这件事是不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的。

后面负责一路追杀帅家默的也是这个赌坊老板。果然,王法才是最大的黑·社会吗?

那丰碧玉的铺面没有被波及,是属于上位者的仁慈,还是掠夺者的不走心啊?

王阳那个角色,程仁清。

他的出场方式是非常偶像剧的。胸口一个特写慢镜头走过来,然后那个扇子翻过来,哎,这个特写镜头持续了一分钟吧?然后脸推上来,定格!真的,我想打他。我知道王阳是个很帅的男演员,演技也很好,也有气质,但这绝对是我觉得他最丑的一次。

这部剧是什么配置?这部剧是不比《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差的配置,然后给王阳这个男二这么偶像剧的一个摇镜头。最关键的是,王阳老了,可就算是他演《雪在烧》的时候的颜值,他也不是个美男挂的长相啊。

这个镜头铺垫的是他很厉害吗?是,他非常厉害。可是,他的厉害目前来说,不是帮助男主的,而是为难男主的。站在了正义的对立面,这就更讨人嫌了啊!

程仁清是个什么人设呢?讼师,就是律师了。他的宗旨是拿钱办事,付多少钱,换多少公道。

宗旨虽然无耻,但是侧面说明能力很强。

编剧是怎么凸显他的能力的呢?

他是赌坊老板的讼师,赌坊老板牵涉三桩案子:逼人卖女,强扣帅家默丰宝玉讹诈200两,街坊邻居状告赌坊、丰氏姐弟毁坏自己的财物……帅家默为什么没有参与呢?他在帮赌坊老板盘账抵债。

程仁清怎么办呢?诡辩,偷换概念。把高利贷逼良为娼说成借贷的老者宁愿卖女儿也不愿意卖土地抵债,围观的老百姓居然就赞成了他的说法。

一个放高利贷的想抢人家土地还想霸占人家女儿。这些老百姓是不知道高利贷的厉害吗?是不知道借贷人是为了给妻子治病才借的高利贷吗?他们怎么就赞同了在卖女儿跟卖土地两个选项中二选一了?

这个是普通老百姓吗?他还跟着程仁清的思路想,还觉得那个老父亲是想要卖女儿留下自己的地……我的天呐,马伯庸是怎么想出这种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的剧情来的?我真的不知道哪个平行时空的大明民众是这个德行的。

普通老百姓会管讼师是不是特别厉害吗?讼师跟他们有关系吗?他们请得起吗?

普通老百姓只会觉得:我一个种地的,我作为一个老百姓,现在另一个老百姓和一个放高利贷的打起来了,然后你你拿了钱站在放高利贷的那边,那你就是我的阶级敌人了。我听你说话?开玩笑!我会听你说话?我不打你就不错了。

程仁清出场这场戏,只有在处理赔偿街坊邻居的时候有点水准——街头斗殴导致了大家的经济损失,是因为风氏姐弟造成的,但是赌坊愿意赔偿大家的损失。

这种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欢迎的。老百姓不会去讲你谁对谁错,他们只知道,反正我受了损失,我要拿到钱。这个做法是可以的,但是前面我真不知道这个讼师干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

然后,编剧还让丰碧玉双倍赔偿了。赌坊也就这样就算了。

那就是最后程仁清也是被丰碧玉压了一头的。这个人设立住了吗?没有。

这个人设更神奇的是,在第五集,他蒙面PK了所有赌坊老板找来杀帅家默的杀手,还没有杀人哦,是绑起来了。

虽然蒙着面我也认得出来是王阳,但是看着他扯下面巾我还是惊呆了。他怎么突然就武艺高强了?之前有什么铺垫是我看漏了的吗?

还有,为什么突然就有杀手了?程仁清怎么就知道帅家默已经引得人动了杀心了?要请杀手也不请一个靠谱的,请了一群二百五,能不能尊重一下杀手这个职业了?

到目前为止,看起来人设比较圆融的倒是丰宝玉。贪玩,爱赌,讲义气。喜欢利用帅家默的算数才能在赌坊里赢钱,但是真的有事了,也勇于为帅家默承担责任。

帅家默提告赋税有纰漏,各方利益角斗下,帅家默被收押定罪,大概率要流放三千里。丰宝玉想要救帅家默,求到程仁清面前,程仁清阴阳怪气地建议他撕掉为自己脱罪的诉状,去承认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要做而不是帅家默要做,就可以了。

丰宝玉当场撕掉诉状,程仁清被他的勇气与义气打动,提点了丰宝玉,就出了帅家默。

由此可见,程仁清以后肯定是要反水帮帅家默的。而丰宝玉这个朋友,帅家默也没有白交。

帅家默自从父母双亡后沉浸在自己的算数世界里,不问世事,是丰家姐弟收留了他,照顾他长大。他们的事情,帅家默也真的放在心上。

但是,帅家默一定要纠正赋税漏洞是因为他对数字的执着,也可能是因为他记得自己父亲留下的账册的数字,想要为父亲翻案。不论是哪一种都有坚持下来的理由。

丰家姐弟也这么想把赋税一事捅个明明白白是为啥?丰宝玉是为了跟帅家默去省城赌一把,也因为这是姐姐的意思。他自己是觉得帅家默没有他这个发言人不行,帅家默要去他就跟着去了。

那丰碧玉出钱,还让自己弟弟陪着帅家默去的动机是什么?

民告官是要先挨顿打的。她不怕?她也没有多余的弟弟呀。而且这个赋税的事情,是整个县的人的利益,跟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直接关系,毕竟种地的交得起税,他们做生意会交不起吗?丰碧玉的出发点站不住脚啊。是为了丰宝玉的前途?这件事办得好,不见得有前途。办得不好,别说前途,命都没了。丰碧玉不赌,倒是玩了一把梭哈啊。

小人物的人设立不住。大人物的勾心斗角也挺奇怪的。

新来的知府权力被根深蒂固的县官架空。知府老爷感觉跟个光杆司令似的。别说被暗地里架空了,明面上人家就不鸟他。

官大一级压死人。知府再怎么是新来的,代表的也是皇权。哪怕心里不服,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呀。这些县令明着跟知府干,他们是要造反了吗?

看着那个粗声粗气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毛知县跟吴刚饰演的范渊杀这个杀那个的劲头,没准他们真的是要反。真的,杀帅家默挺简单的,没啥背景,也没啥亲人,死了也就死了。他们连钦差都准备杀了,真的是吓到我了。

或者,史书里记载的因为帅嘉谟提告赋税一事引起的民愤斗殴等事,在剧里就要是这些人挑唆的了?

真的,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就很空洞。

人设模棱两可,剧情似是而非,偏偏制作精良,班底强大。

看着这种配置的剧,我心里的预期不能说是达到《大明王朝1566》那个水准,也至少是《庆余年》那个程度的。可是这部剧很多地方的处理让我觉得它不像是一部有野心有诚意的作品,而像是那种小成本的网剧。倒也不是说它烂,可总感觉不是一个画风。

很多剧情,感觉编剧写的时候根本不费脑子。问题是,他不费脑子了,我们观众就费脑子了。

剧情我好像是看懂了,但是细节一琢磨,感觉我就看了个大纲。

这部剧是被删到十四集的吗?还是本来就只有十四集?

但说实话,如果剧本节奏搞的这么拉的话,还真不如不要拉这么大的班底来做。就随便请几个网剧小演员,简单搭个棚,像《太子妃升职记》一样光着大腿穿着拖鞋就出来了,没准儿画风还符合了。

马伯庸真的不适合编剧,他自己写小说都习惯性烂尾,何况做编剧。他的小说要做出精品真的要换个厉害的编剧。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