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医】吴芳汀:健脾益气 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虚痞满案

 新用户42123sJa 2023-02-12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吴芳汀,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中医门诊主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汕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专家等。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发表论文多篇,专业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肿瘤疾病,脾胃肝胆疾病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张某,女性,时年54岁,2022年1月4日初诊。

患者1周前出现疲乏、腹胀、纳差,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无头痛。遂至门诊就诊,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固醇血症、低血压。为求中医调理,遂于吴主任处诊治。
首诊证候

主诉:腹胀、疲乏1周。
刻下见:疲倦,偶感头晕,胃纳差,食后腹胀,乏力,无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纳差,夜眠差,二便正常。舌淡胖,苔白,脉细。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Bp92/56mmHg。神清,精神疲,无巩膜、皮肤黄染。咽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痞满。
证候诊断:脾胃虚弱。
西医诊断:1乙型病毒性肝炎;2、低血压;3、高胆固醇血症。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降浊。
处方:
白术10g、乌药8g、佛手10g、茯苓10g、太子参15g、陈皮8g、白芍10g、山药10g、苏梗6g、黄芩10g、大枣15g、草豆蔻6g、黄芪30g,共7剂,日一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2年1月11日

服中药七剂后头晕、胃纳、腹胀稍改善,诉颈酸、夜眠差。舌淡胖,苔白,脉细。Bp100/62mmHg。治疗有效,守前方,去黄芪、草豆蔻、茯苓,加予葛根15g、茯神10g、合欢皮10g、五味子5g。共15剂,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纳运失职,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生痞满,故见纳差、腹胀。此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所论述的因虚生痞满:“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机体失养,则见头晕、疲乏。胃不和,卧不安,可见失眠。

本病病机是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因此,其治疗原则是调理脾胃,理气消痞,升清降浊,虚者重在补益脾胃。治疗中应注意理气不可过用香燥,以免耗津伤液,对于虚证,尤当慎重。

吴主任初诊以黄芪四君子汤为基本方,配山药、大枣,补脾益气升阳;佐以陈皮、佛手、乌药、草豆蔻、苏梗理气化湿,白芍养阴柔肝,黄芩清肝。复诊症状好转,自觉颈酸、眠差,故予五味子、合欢皮、茯神敛心安神,葛根解肌升阳;减草豆蔻以防香燥耗津伤液。

吴主任认为乙肝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只要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并坚持治疗,多能与病毒和谐共存。若久病失治,或治疗不当,常使病程迁延,可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疾患。

(本案编者:谢翊)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