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级数学家有多厉害?坐牢、被开除、遭到围攻……但诺贝尔奖依然颁给了他

 lpl求知获识 2023-02-12 发布于重庆
图片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伯特兰 · 罗素

伯特兰 · 罗素(Bertrand Russell)生于1872年5月18日, 死于1970年2月2日, 享年97岁。

在将近一个世纪里, 他过着非常富裕却动荡的生活, 取得了哲学家、社会评论家、作家、教育家等头衔, 也曾是英国上议院的议员和布里克斯顿监狱的囚犯。

他在全世界很多有声望的机构授过课, 从剑桥、哈佛到伯克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还结过四次婚, 并且有很多风流韵事。

他因持无神论、不可知论而遭到咒骂。他的生平传记读起来就像一本西方文明的名人录。

图片
01
一个和谐与非和谐的“怪物”

我们将重点引用他自己的作品或者罗纳德 · 克拉克在1976年所写的传记《伯特兰 · 罗素的生活》。然后我们讨论罗素悖论, 这是他的早期发现之一, 在20世纪初给数学基础带来了冲击。我们希望能够借此描绘出这个人物以及他的工作。

罗素混合了传统价值观和极端激进主义, 是和谐与非和谐的“怪物”。

在某些方面, 他似乎是典型的英国上流社会的产物;而在另一些方面, 他似乎又是这一现状永恒的敌人。

罗素的很多肖像照片都展现了他用三件套西装和表链彰显的强烈的反战主张。他曾发誓不“尊敬体面人”, 这给他贴上了阶级叛逆者的标签, 但是伯特兰 · 罗素与他们一样有着显赫的背景。

他的祖父约翰 · 罗素曾经在1846年到1852年以及1865年到1866年担任维多利亚女王的首相。

一直活到看到人类在月球上行走的伯特兰回忆说, 当维多利亚女王参观他祖父的庄园时, 他曾坐在女王的腿上。显然, 伯特兰生来就进入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最高阶层。

然而, 即便出身权贵, 他的生活却很悲惨。

罗素在四岁时失去了父母。因此, 他主要由他的祖母养大, 后者决定不让他去学校接受教育, 而是请家庭教师。

因此, 这位聪明且敏感的少年的大部分年少时光在彭布罗克庄园那所寂静的古老宅邸中度过, 他与长辈一起生活, 因此被剥夺了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据他自己的记述, 他是一个孤独而压抑的年轻人, 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沉思。他思考好的事情和邪恶的事情, 甚至多次想到过自杀。

但是, 从这孤独的童年开始直到生命的终结, 罗素始终在学习一门课程, 这就是他祖母喜欢的《圣经》经文, 诸如“不可随众行恶”等文字用来描述罗素的人生是再好不过了。

图片
02
罗素悖论与《数学原则》

时机到来, 罗素离开彭布罗克庄园去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这就是在两个多世纪之前迎接了年轻的艾萨克 · 牛顿的那所学校。因为罗素的特殊背景和超常的智力, 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相当古怪的人。

但是学术生活却很适合他, 而数学首先引起了他的兴趣。

乍一看数学就很可爱。罗素悲伤地觉得自己在物理或实验科学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才华, 而数学这门冰冷的学科, 用他的话说, 他深爱着它但得不到爱的回报, 却又沉迷其中。

对于罗素来说, 数学能够提供通往确定和完美之路。“我不喜欢现实世界, ”他坦白说, “却想在一个永恒的世界里寻求庇护, 那里没有改变, 没有堕落, 没有镜花水月般的进步。”因此, 他为数学谱写了下面这首赞美歌, 虽然有些许夸张但令人心悦诚服:

对大多数人来说, 现实生活是一种漫长而次要的东西, 是理想与可能之间不断的妥协;而纯理性的世界没有妥协, 没有现实的限制, 没有对创造活动设置障碍。创造活动把对于尽善尽美的热烈追求化作一座壮丽的大厦, 一切伟业都源于此处。

远离人的激情, 甚至远离自然的可怜事实, 世世代代逐渐创造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宇宙。在这个宇宙里, 纯粹的思想仿佛如鱼得水, 至少, 我们某种更高尚的冲动能够在这个宇宙里逃避现实世界的沉闷放逐。

正如这段话所概括的那样, 若论及功利方面, 数学没有任何吸引力。罗素对数学的爱是纯粹的, 更有一种数学推理苦行僧的意味。

在他的《数理哲学导论》一书中, 罗素描述了数学思想两大对立的方向:“(我们)更熟悉的……是构造性方向, 即逐渐迈向更复杂的方向:从整数到分数、实数、复数;从加法和乘法到微分和积分, 并向着更高级的数学进发。另一个方向, (我们)不太熟悉, 即向着……越来越高的抽象性及逻辑简单性迈进。”

正是这另一个方向, 远离应用和复杂, 趋向基础和简洁, 它刻画了罗素数理哲学的特征。正是在这里, 他找到了智慧的归宿。

罗素关于数学基础的工作是在剑桥完成的, 他先是学生后来成了教员。在这项工作中, 他与艾尔弗雷德 · 诺思 · 怀特海合作。怀特海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逻辑学家, 他与罗素在学术上的合作和私人间的争斗长达几十年之久。

1900年夏天堪称一个“才智高潮”期, 罗素在数理逻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位年仅28岁的知识分子此时正处在狂热而兴奋的时期, 后来他回忆说:“我对自己说, 现在我终于做了一件值得做的事情。我觉得, 在我把它写下来之前必须小心, 不要在大街上被车撞倒辗死。”

1903年, 罗素出版了一本500页的著作《数学原则》, 后来他与怀特海合著了《数学原理》, 共分三卷, 分别在1910年、1912年和1913年出版。这是他们的终极愿望, 要把整个数学还原到基本的、不可争辩的逻辑概念。

《数学原理》充满了逻辑符号, 挤掉了英语词汇。数学历史学家艾弗 · 格拉顿-吉尼斯恰如其分地描绘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页看起来有点像“墙纸”。

这些著作的严谨性无情地耗尽了罗素和怀特海的精力, 也可能会耗尽立志要看懂它们的任何人的精力。它们还耗尽了他们的钱财, 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购买如此恐怖的出版物。

罗素承认:“我们工作了十年, 结局就是每本赚了负50英镑。”更糟的是, 罗素和怀特海是否成功地完成了他们让整个数学回归到逻辑的使命, 这一点并不清楚。但是清楚的是, 他们已经写成了一本著作, 它在探究数学基础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深度。

图片
03
入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 40岁的伯特兰 · 罗素已经在数理哲学领域享有声望。同时代的人猜测他在余生会进一步揭示逻辑的神秘定理。但是同辈们却猜错了, 因为罗素的人生注定是向不平凡、无法预料的方向前进。

多方面的力量, 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力量推动着他, 但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疯狂。罗素同大部分英国知识分子一样, 注视着整整一代的年轻人在这场杀戮中消失。

突然间, 遍布各页的逻辑符号的行进失去了其重要性。面对战争, 他坦白地说:“我发现我曾经做的工作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点用也没有, 一点关系也没有。”

罗素陷入了麻烦。他因持激进反战主义而于1916年被捕, 继而又被剑桥大学开除, 还失去了护照——而这最终使他失去了哈佛大学为他准备的教职。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使他停止对愈演愈烈的战争进行猛烈的谴责, 这必将导致更大的冲突。

到了1918年, 罗素再一次被捕并被关押在布里克斯顿监狱六个月。这位贵族的儿子已经变成了正义的囚犯。

反战姿态不是罗素与英国政府发生冲突的唯一原因。他至少还有其他两种反传统价值观的立场。

其一是他公开的不可知论。罗素不仅是特定宗教信仰的批评家, 而且还是一般宗教信仰的批评家。他认为推理至高无上, 认为神学把人性引入相反和不幸的道路上。他的谴责犀利、有力且毫不留情。

他不断地对罗马天主教会禁止节育的号召发起攻击, 而且他对基督教的其他教派也毫不留情。

对于那些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上帝的作品的人, 罗素质问道:“如果赋予你无限的威力和无限的知识, 以及数百万年的时间, 让你来完善你的世界, 你难道会认为自己的造物比三K党或比法西斯好不到哪里去吗?”

罗素对“在这个世界中什么是他特别喜欢的?”这一问题的回答, 可以作为其观点的一个概括:“数学和大海, 神学和纹章学, 喜欢前两个是因为它们是非人类的, 喜欢后两个是因为它们是可笑的。”

因此, 发生下面的事件也许是可以理解的, 某个宗教杂志发表社论, 毫无同情心地、错误地报道罗素在去中国旅行时死了, 而且还说:“当听到伯特兰 · 罗素先生去世的消息后轻松地吐一口气的传教士们会得到原谅。”

图片
04
四度走入婚姻殿堂

如果说他的宗教观点有争议的话, 那么他关于婚姻的观点同样有争议。

他接受的非常传统的教育,按理说不可能导致如此非传统的观点。22岁时, 罗素与一位生活在英格兰的贵格会教徒、美国人艾丽斯 · 皮尔索尔 · 史密斯结婚。艾丽斯坚持举办一场贵格会教徒的婚礼, 对此罗素非常圆滑地同意了:“不要想象我在宗教仪式上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任何仪式都令人讨厌。”

起初, 他们彼此承诺将婚姻维系到永远, 但是对于罗素来说, 没有任何永久可言。1902年初的一天, 在剑桥附近骑自行车的时候, 罗素突然意识到他已经不再爱妻子了。

这一顿悟导致了持续半个世纪的一系列情感纠葛, 使这位理智的男人陷入了全世界都认为绝对不理智的行为之中。他显然被伊夫琳 · 怀特海弄得神魂颠倒, 她是与他合作编写《数学原理》的男人的妻子。他还与奥托琳 · 莫雷尔女士维系了长时间的恋情, 她是一位著名的英国政治家的妻子。

对于一位享誉世界的人士来说, 这一切相当不体面。

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罗素最终与艾丽斯离婚, 并于1921年与多拉 · 布莱克结婚。他们的婚姻在名义上持续到了1935年, 但是在1929年, 关于第二任妻子, 罗素写道:“她和我都不再制造夫妻间保持忠诚的任何伪装。”

在这样的环境下, 1930年, 当多拉与另一个男人有了孩子时, 罗素应该没有感到震惊。但是, 当她与这个男人有了第二个孩子的时候, 即使是罗素也已经受够了。他提出了离婚。

这为他与海伦 · 帕特里夏 · 斯彭斯的第三次婚姻铺平了道路, 这段婚姻从1936年持续到1952年。而后, 在80岁的时候, 罗素与伊迪丝 · 芬奇结了婚, 她是布林茅尔学院的一位英语教授。他与她一起幸福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

这样的婚姻状况和婚外情使得伯特兰 · 罗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图片
05
20世纪伟大的乖戾之人

在1940年发生了一起非常著名的事件, 在某个宗教团体和纽约市长的反对下, 他未能就职纽约市立大学的教师。别人 宣称罗素不适合当教师, 因为他反对宗教。

作为反击, 罗素曾经发表评论说, 热恋中的数学家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也许除了不做推理的假日会使他们热情过剩之外, 其他都一样”。显然伯特兰 · 罗素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度假。

但是, 他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在论战的几年间, 他仍有大量的作品出版, 其中有社会评论的图书, 有关于教育的论文, 甚至有为媒体写的文章。

然而, 这样一位社会激进主义分子偶尔会为诸如《魅力》(Glamour)这样的时尚杂志写文章, 而且偶尔还作为名人嘉宾出现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的节目上, 这略微有点不合时宜。

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观点,但是他被公众接纳的一部分原因是其极强的个人魅力,还有一部分原因毫无疑问是他比他的敌人更长寿。

罗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很有写作才能。他写作的主题非常广泛, 无论是哲学著作(如《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 还是评论小册子(如《精神废物概述》), 抑或通俗读物(如《如果你爱上了一位已婚男人》)等, 这些作品都很新鲜, 富有煽动性, 十分吸 引人。

他的确有不可否认的写作天赋, 而且略带尖刻的讽刺味道。在一篇关于把暴饮暴食归类为犯罪的文章中, 罗素谨慎地说:“它是一种含糊不清的犯罪, 因为很难确定对食物的合理兴趣与犯罪之间的界限。吃任何没有营养的东西就是不好吗?如果是这样, 那么每吃一粒腌制的杏仁, 我们都要冒着被诅咒的危险。”

他取笑坚定的动物权利支持者时写道:“绝对的平等主义者……会发现自己要被迫承认猿与人类一样。为什么限于猿呢?我不知道他要如何反对为牡蛎投票的论点。”

而且他一度拖延写自传, 他解释说:“开始我有些犹豫……过早动笔会让人担心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假设我死的时候是墨西哥总统, 那么如果自传中没有提及这一事实, 它就不完整了。”

1950年, 伯特兰 · 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 他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才以最公开的方式得到了认可。但是, 在描述他的写作秘诀时, 罗素却没有给作文教师提供一点安慰:

他(一位老师)给我罗列了各种简单规则, 但我只记住了两条:“每隔四个单词放置一个逗号”和“除了在句子开头之外, 不要使用'and’”。他着重强调的一点是你必须反复重写。我认真地尝试着这样做了, 但发现我的第一遍草稿总比第二遍要好。这一发现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贯穿他的一生, 从数学研究到坐牢, 从众多风流韵事到诺贝尔奖, 罗素与众多有趣和有影响力的人有过交往。他的教父是约翰 · 斯图尔特 · 穆勒。我们已经提到他曾经坐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腿上。

后来他很享受与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威廉 · 詹姆士以及H. G.威尔斯之间的友谊。

他熟悉的作家有比特里克斯 · 波特、D. H. 劳伦斯、乔治 · 萧伯纳、约瑟夫 · 康拉德、阿道司 · 赫胥黎和罗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

他的学生中有路德维希 · 维特根斯坦和托马斯 · 斯特恩斯 · 艾略特。在苏联, 他拜见了列宁和托洛茨基。他是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和彼得 · 塞勒斯以及温斯顿 · 丘吉尔的朋友。

说到温斯顿 · 丘吉尔, 罗素说在一次晚宴上, “温斯顿要我用两句话解释微积分, 我做得令他非常满意。”

伯特兰 · 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担任过艾萨克 · 牛顿曾经担任过的职位。尽管牛顿与罗素的个人气质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但这两个英国人都拥有惊人的智慧, 他们二人都把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数学推向了新前沿。

大脑的过度疲劳和令人失望的结果给他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罗素回忆说自那以后, 他对“数理逻辑产生了极度厌恶的情绪”, 甚至多次想到自杀——虽然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因为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他应该活着哀悼它。

渐渐地, 这种失望过去了, 人们看到, 他仍然保持旺盛的斗志, 继续活了六十多年。

总之, 我们很难概括他漫长的一生。罗素是一股不可抗拒的知识力量, 是20世纪伟大的乖戾之人。他对人类环境感到失望, 立志改善它。他被贴上恶棍的标签, 也被贴上英雄的标签。

但是, 甚至他的敌人也不能否认这个男人有捍卫自己信念的勇气。正如他的祖母所忠告的那样, 他不可随众行恶。

我们用一段话结束他的故事。在1925年的一篇名为《我相信》的短文中, 伯特兰 · 罗素说明了支撑他走过漫长而动荡的一生的精神支柱。这位伟大的无神论者写道

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因为它终将结束, 思考和爱也失去了它们的价值, 因为它们不是永恒的……我们曾流连在传统教化神话的温暖之中, “理性”之窗开启之初会让我们战栗, 但是最终新鲜的空气带来了活力, 广袤的空间展现出了自己的辉煌。

深受读者喜爱,千呼万唤再版重出!

看完顿感舒爽,让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变得更好懂、更通透;

无需动用纸笔,纵览数学世界不可不谈的伟大定理、难题和争论;

好奇心大满足,纵览数学的核心知识和历史八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