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不懂正确呼吸?一招教你搞定

 winriman 2023-02-12 发布于中国香港
WU DANG 

“呼吸”这一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词汇,却在中国传统武术习练过程当中尤为重视。首先,人体的呼吸方式包含两种,一种是胸式呼吸,另一种是腹式呼吸,其中腹式呼吸又包含了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

太极拳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养生功效一直被世人所宣扬,它对呼吸的追求与训练则是达成“延年益寿不老春”的重要手段。下文将对太极拳所采用呼吸方式,及内在的文化机理进行探讨,以期从文化的视角来解析太极拳练法的圭臬。

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的呼吸都处于一种自然常规的状态下,即开吸合呼、升吸降呼、蓄吸放呼。如:我们从平卧到起身过程的呼吸是先吸后呼,从站立到坐下过程的呼吸则是先呼后吸。而这种非运动模式下的呼吸,我们暂且称为静态呼吸,它一般采用胸式呼吸。

当我们在运动过程中,仅靠胸式呼吸是不足以提供充足的氧量,为此我们会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来配合。太极拳运动一开始便是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

为何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呢?有研究表明,人体采用腹式呼吸时,横膈肌每下降1厘米,将会多吸入200毫升氧量。其次在中国佛教中有一个词“气数”,即是呼吸的次数;在佛教中认为:一个人自出生后,其“气数”是规定的、有限的,当一个人“气数”用完,则代表生命的终结。为此每个人都想通过增加吸氧量来减少呼吸次数(频率),进而延年益寿,而腹式呼吸方式则适配其归旨。

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在太极拳呼吸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要点:其一是“舌顶上腭”,其二是使用逆腹式呼吸。

首先,“舌顶上腭”在道教中称为“搭鹊桥”,在传统导引术中也同样的要求。为什么练功过程要“舌顶上颚”呢? 众所周知,胎儿在妈妈腹中使用的是胎息(即不用口鼻呼吸),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九窍不通一窍通”,当胎儿呱呱坠地以后,这种状态便转变成为“一窍不通九窍通”了。

中医认为,人身上最长的两条经络分别是任脉和督脉,他们是人体阴阳气机运行的通道。任脉起于中极,沿着人体腹前正中线循经,达于人中,它主一身阴气,是阴脉之海。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沿腰脊背中线,上行至百会穴后达于人中,它主一身阳气。人体内气沿着任督二脉的运行称为“小周天”,但由于“九窍”中的“口窍”使得任督二脉各断于上颚和舌根,为此我们必须采用“嘴闭齿合,舌尖抵上齿龈,舌头中部拱起轻抵上腭”的方式将任督二脉连通。

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其次,腹式呼吸包含顺腹式与逆腹式两种,太极拳的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即吸气的时候腹部内收,呼气的时候腹部外扩)。

为何采用此种呼吸方式呢?道教有言:“顺则成人,逆则成仙”,正如老子《道德经》里推崇“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一般,也是崇尚“逆”的状态。《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用“取象比类”方式广纳疏解了世间万象,其中太极拳的逆腹式呼吸的原因也可从其找到答案。

图片

八卦示意图

五脏与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为:肝对木、心对火、脾对土、肺对金、肾对水。按照《易经》的说法,心火的卦象是“☲”叫做离卦, 肾水的卦象是“”叫做坎卦,《黄帝内经》描述火的特性是“火曰炎上”,水的特性是“水曰润下”。

人正常站立时,火在上,水在下,火往上走,水往下流,这是“未济卦”(图1),代表着不和谐;《易经》将水在上,火在下,水往下流,或往上走,是交合相,是“既济卦”(图2),代表着和谐。而这种状态中医将其称为“心肾相交”。

通俗一点说:要灭心火,肾水必须逆流而上。如何才能做到“逆”呢?则必须采逆腹式呼吸。在道家丹道修炼中有十六字要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说的就是“逆腹式呼吸”的状态。

“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它的修炼与进阶必须时常关注呼吸方式。把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并运用传统文化解读其内在缘由也是太极拳习练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艺。

图片


注:文章转载于《武当》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