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情,走好过程就是了。心急,也多走不了一天,哀叹,也延长不了寿命。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段路走得充实,有意义,有滋味。勤快是一生,懒惰也是一生,但滋味却不相同;阳光是一生,灰暗也是一生,但底色却有区别;高尚是一生,龌龊也是一生,但品位有差距;自由是一生,局促也是一生,但境界有评说……不管怎么说,我们得经历,我们得走过,我们在这条路上演绎各自的曲目。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这个世界的尊重。生命是世界的一种现象,人的生命是因为人意识到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尽管这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但量子纠缠理论研究的深入,可能会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让我们感知生命的意义。至于“自我”的存在,更是意识的必然产物,那么,生命的价值就必然是活出自我。肉体可以衰老,但意识却不会老化。它始终是年轻的,崭新的,始终是用永恒的触角来触摸生命、感知世界的。所以,我喜欢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喜欢用自己冻龄的心理去观察感知周围的一切。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鸟已经飞过”。我们不需要“痕迹”,只需要 “飞 潜意识里,人们对死亡有一种“期待”,它让人有一种随时可能降临,又根本不可能降临的复杂的心理纠结。这种“终点”的不确定性,让人始终处在一种对生命的“规划”之中。庄子在《在乐篇》里借髑髅之口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就无事实之事,徒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之乐不能过也”。语言太哲学,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庄子的观点里,生命是没有终点的。庄子的心态也是年轻的,只不过他的观点用了一种老气横秋的语气来表达的罢了。遭遇生命厄运的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是自然,是必然,我们也无所谓恐惧或期待,只须自然而然罢了。看淡了生死,世间便没有不可看淡的事情。意识便通透而洒脱,心也就无所谓消沉而衰老。心年轻,这世界就永远年轻。我曾经无数次在不眠的夜里设想,假如我突然死去了,“我”的世界将会怎么样?事实上,我清醒地知道,意识会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消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为“意识”而活着。心是不老女神,生命之树就常青!
作者简介: 周传福,男,高中语文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