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学习整理笔记06

 背后国文 2023-02-12 发布于江苏

经文: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先认识三个中医的俗语,“医者意也”,郭玉说的,是说医生的后天的意识会受到所处的俗事的很多的东西的干扰和影响。如果受到了别人的气场,或者言语,或者其它的一些行为的左右的话,医生容易心不静,这种情况下看病就容易出问题。

“医不自治”,医生得病了或者医生自己的家人得了病,他自己给他看,效果就不好。因为那会儿医生自己的心是乱的,很难保持理性了。

“大医精诚”,孙思邈说的,是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就是说在很多细微的事件上把握的时候,中医认识得比较深刻细腻。

回到课程,“秋善病风疟”,秋天多发生风疟,秋风起,西风吹,如果不及时地收敛自己的神气,不闭合自己的腠理和毛汗孔,容易受到这种比较肃杀的西风的侵害,一个是受风,再一个就是疟疾。疟疾就是一会儿发烧,烧到很高,一会儿发冷,冷到就是打摆子,中医称之为往来寒热。

所谓疟疾,就是一种正邪交争,人阳气旺,人会烧,烧起来以后,把受到的寒气或者是病毒,免疫系统把它干掉。如正气消耗完了以后,人烧不起来,寒气或者是病毒占上风,这人就会发冷。

中医讲,这种病是属于处在半表和半里中间的这么一个状态。中药治疗疟疾有非常好的疗效,中药不是针对疟原虫和病毒的,它是提高人的正气的。把他受的风邪或者是有形的物质的邪气,把它赶出去。当正气强了以后,跟它取到了一种均势,让它没办法发作。我也不杀你,你也别杀我,相安无事。

有一个特别好治疟疾的药,叫“青蒿”,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一个中药,这个中药它不是杀疟原虫的,是提高人的免疫力的。

任何中医认为的疾病,都是身心不可分的,它表现为好像生理上的一个病,其实有很深的心理原因。疟疾也是一样。

“冬善病痹厥”,冬天多发生痹厥。痹,没感觉,四肢,胳膊和腿没感觉。厥,气血倒流。

冬天,人的阳气往里收了,人要舍车保帅,这里他的肢体上就会出现一些痹和厥的问题。如冬天容易出现冻疮,是阳气过不到那儿去。因此冬天应该戴个棉手套,戴个棉耳朵,保护好自己这些容易出现痹和厥的地方。

人体对风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就是头项结合部,三个穴,风池、风府、翳风。中了这个风,容易脑仁疼或者面瘫。第二道防线,就是肩胛骨覆盖上后背这儿有两个穴,风门秉风。还有一个风,在双腿侧,就是我们双臂下垂紧贴裤缝,中指触及的那个部位,叫风市。风市这个穴就专门治我们下肢容易受的一些风,很多人说外面一有刮风下雨,下肢就有感觉。其实是先受风了,受风以后寒、湿、热这些邪气进来了。

“故冬不按蹻”,冬天不应该按摩的。按是动手,蹻是动脚。就是说,当冬天阳气气血闭藏在身内,不向四体流的时候,没必要跟老天作对,非要把气血把胳膊腿上去引。冬天按蹻是舍帅保车,违反自然之道,是逆其道而行,是跟身体作对。

中医在各种治疗手段里面,最高的、最好的、最佳的治疗手段就是按蹻。做按摩是最高级别大夫才能做到的事,治病的最高级别叫调神,第二个叫“调意”,就是帮助解决一些人的理性思考问题。最长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是“调气”,就是影响到人身体的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

如果一个有功夫、受过训练的按摩高手,首先他有力,他是有劲的。更为可贵的是他有气,是阳气,他那个手是热乎乎的,烫的。他能知道他这个火烫的手摸到你身上的穴位,或者摸到你身上的部位,他知道病在哪儿。因为有病灶的地方,它的温度、它的质感,有没有粘连、有没有颗粒状、有没有条索状,都不一样。他能逮住病气的那个点,他知道从哪儿下手。而且,他用的力是一种缠丝劲儿,是一种螺旋旋转的力,或者叫一种气,它不会让你疼,它是有一种渗透劲儿。

按摩的人第一要有力,第二要有气,还得要有正气。比有力、有气更难能可贵是他在全心全意,他在全神贯注,他在用意。按摩的最高的境界是他在用心,用神,他有一种慈悲关爱之心。

“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可能是衍文,重复说的话。就是说春天没出现鼻子流血,或是鼻塞,流鼻涕的话,也不会得那种颈项的病。仲夏不病胸肋,不伤到自己重要的脏器的话,长夏你也不会拉肚子,没完没了。如果秋不病不被邪风感染,不打摆子的话,冬天得这种四肢麻木不仁和四肢厥冷的这种病也会少。

“飧泄而汗出也”,飧泄,完谷不化。冬天出现那种拉肚子,而且没完没了,而且冬天出汗。

冬天阳气初升的时候,自个儿去导引。做这些我们中医的那些传统的动作,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

以上内容根据徐文兵老师和梁冬先生谈话内容整理,如有侵权,请速告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