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影医疗核心技术人员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23-02-12 发布于北京

YANFENG DU 先生,1969 年出生,美国国籍。1987 年至 1992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2 年至 1995 年,就读于中国原子 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96 年至 2001 年,就读于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美国密西根大学)辐射测量与成像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曾任职于 GE Global Research Center(美国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2012 年至 2020 年,历任联影有限 CT 事业部副总裁、CT&MI 事业部 CTO;2020 年至今, 任联影医疗计算机断层扫描事业部总裁。

YANFENG DU 先生长期从事半导体及闪烁核探测器研发工作,熟练掌握 CT、SPECT、PET 等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探测器的核心技术。YANFENG DU 先生带领团队完成了公司第一代 16 排 CT 的探测器、128 层 CT 整机系统及 探测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工作,并完成了以国产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时空探测器 为核心的 uCT760/uCT780/uCT790 等产品的技术开发。YANFENG DU 先生作为 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科技部“十三五”重大装备研发项目之“320 排 CT 整机及核 心部件研发”。YANFENG DU 先生获得 2016 年上海张江高新区杰出创新创业人 才奖(团队)、2016 年度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特等奖。


李国斌先生,1980 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2000 年至 2004 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4 年至 2006 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11 年 至 2015 年,就读于 Universität Freiburg(德国弗莱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于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原名称“西门子迈 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2015 年至 2020 年,历任联影有限资深及专 家级研发工程师、研发总监;2020 年至今,任联影医疗磁共振事业部总裁。

李国斌先生曾作为项目第一技术负责人组织了 1.5T 磁共振成像系统关键问 题攻关与 ACS 智能光梭快速成像平台研究开发,作为项目研发负责人领导了 3.0T 磁共振成像系统高级应用研究开发。李国斌先生荣获 2017 年度嘉定区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2018 年度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9 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 学会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向军先生,1978 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98 年至 2002 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东 软医疗系统设备有限公司(曾用名“东软飞利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11 年至 2020 年,历任联影有限 XR 事业部研发总监、 副总裁、总裁;2020 年至今,任联影医疗 X 射线事业部总裁。 

向军先生近 20 年工作经历专注于 X 射线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经历了 X 射 线成像系统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加入联影医疗以来,向军先生组建了 X 射线产品开发团队,带领团队开发了 X 射线成像领域多条产品线,成功产业化 产品超过 20 款。向军先生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了两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之新型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 射线成像系统及临床应用技术 与新型低剂量探测器乳腺数字 X 射线成像系统(DBT)与临床应用的评价研究, 同时参与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上海市经信委“工业强基”等多个重点项目。此外,向军先生被聘任为“全国 医 用 电 器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 会 医 用 X 射 线 设 备 及 用 具 分 技 术 委 员 会 (SAC/TC10/SC1)”委员,参与了 X 射线成像领域主要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 制定与修订。


王超先生,1979 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97 年至 2002 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2 年至 2007 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于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 2011 年至 2020 年,历任联影有限 MI 事业部电子电气部经理、电子电气部高级 经理、项目管理部高级经理、项目管理部总监;2020 年至今,任联影医疗分子 影像事业部总裁。 

王超先生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读出电子学领域的新方法和前沿技术 研究以及电子学前沿技术在分子影像 PET 方向的应用研究。王超先生带领团队 开发了 PET 探测器电子学读出系统、符合处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成功应用 于公司多款 PET/CT、PET/MR 系统;担任项目负责人期间,王超先生带领团队 开发了首款基于 SiPM 和 LYSO 的 TOF PET/CT 产品。王超先生曾参与过“十二 五”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之“大型医疗装备核心部件及重大产品研发— PET/CT 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并担任了“十三五”科技部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之“数字诊疗专项—新一代临床全数字 PET/CT 整机系统研发” 整机研发部分的子课题负责人。


安少辉先生,1979 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98 年至 2002 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电子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2 年至 2007 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曾任职于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 癌症中心);2011 年至 2020 年,历任联影有限 MI 事业部部门经理、研发总监、 副总裁;2020 年至今任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事业部副总裁。 

安少辉先生作为 PET 核心部件探测器研发负责人参与了多款国产 PET 产品 的研发与生产,包括 96 环全身临床 PET/CT、基于新型半导体探测器的数字化 长轴向 PET/CT、一体化 PET/MR 和超长轴向 2m PET/CT 等。安少辉先生作为 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十二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大型医疗装备核心部件及 重大产品研发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十三五”国家科技部重大数字诊疗 装备项目之新一代数字化全身临床 PET/CT 整机研发,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上 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专项全数字高分辨 PET/CT 和 DR 系统创新成果转化、上海工业强基工程之大尺寸国产 LYSO 晶体产业化等项目。 安少辉先生 2014 年入选上海市嘉定区青年领军人才,2015 年获上海第 18 届十 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胡玮先生,1979 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97 年至 2001 年,就读于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威盛电子 (上海)有限公司(原名称“旭上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医疗 器械有限公司;2011 年至 2020 年,历任联影有限项目经理、项目总监、 CT&MI 事业部副总裁;2020 年至今,任联影医疗计算机断层扫描事业部副总 裁。 

胡玮先生曾带领项目团队完成了公司第一代数字 X 射线摄影设备 uDR 770i 和 uDR 580i 的开发、CT 产品之 uCT 520、uCT 528、uCT 530、uCT 550、“天 眼”CT、uCT 760 和 uCT 780 等产品的开发,其中,uCT 780 获得中国医学装 备协会 2018 年最佳创新 CT 奖并入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天眼”CT 在疫情期间驰援抗疫一线,部署在全国多个方舱医院及发热门诊,协助一线医 务工作者抗击疫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