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稷山 薛前发//捐款榜上我的“对联”(附《后稷文苑》推出以来全部链接) 母校印迹(三) ![]() 稷山 杨立明 从稷峰街与稷王路交叉口北望,“稷山中学”四个火红行书大字便映入眼帘,在阳光下熠熠闪亮。其下那栋雄伟的教学楼全贴了洁白的瓷砖,不再是旧时模样。学校的大铁门已由现代化的伸缩门替代,曾经看门的那位黑面光头爷爷早不在人世了吧?以前的食堂、宿舍以及一排排的瓦房教室,是否也都“换了人间”?经常给我多盛半勺面汤、满面胡茬、留着寸头、穿一身油亮黑布衣的狗亚师傅还在否?曾经的那些老师都还好吗?因门禁较严,我只能站在门口默默回想。 就在那栋楼的一层,为了那个所谓的“铁饭碗”,我们每天埋头于“题海”与命运抗争,幻想着未来生活的美景;老师们背着手在教室里轻轻走动,悉心解答学生们的每一个疑惑,多鼓励而少批评;“高四”的我们已多了几分成熟和冷静,再没了趴着“人墙”买馒头的急切与疯狂,心底那种爱的慌张、情的朦胧,也被高考的大风吹散了踪影。 补习班(所谓“高四”)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宁金成,西位村人,面色红润,身材微胖,总是笑呵呵的,慈善如弥勒。宁老师城里有房,但吃住都在学校,每日早起顾不得刷牙便去隔壁的男生宿舍转一圈儿,看谁还在睡懒觉。也会到女生宿舍门口吆喝两声:“还有谁在睡?快起!快起!人家某某已经背了十几个单词啦!”每天晚自习后,他又到教室转一圈儿,看谁睡得太晚催促安慰几句。宁老师最大的优点是善于鼓励,即便是批评谁,也是先指出其优点,再点出其不足。无论对谁,他都爱说一句话:“加把劲哈,现在的成绩都是暂时的,一个月后肯定会有大变化!”正因此,同学们都很受鼓舞,各门成绩也都提升明显。 补习班物理老师是宁培贵,西位村人,皮肤白皙,大背头,体型肥硕,衣着讲究,酷似陈毅元帅。宁老师讲课善抓中心,向来是一堂课一根粉笔一道例题,便把知识要点贯穿其中,让人听得明白、理解得透彻,所谓“纲举目张”。每日早早完课,我们做练习,他来回溜达,遇同学提问,也常叫别的学生回答:“喂,老王,你不是老不服气嘛,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或喊另一同学:“来,这次考试的刘冠军,上来给大家讲讲这道题。”等同学们不再提问,他便坐在讲台上抚弄着粉笔开始扯段子:或说他家母鸡昨天被不知道哪个王八蛋偷了;或告大家说哪个小卖铺怎样怎样坑人,千万别去;或是调侃校长大人“没求事干就知道在校园瞎转悠”。常笑得大家前仰后合。 高二、高三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杨英虎,三交村人,四十来岁,中等身材,圆脸,圆眼,谢顶,衣着简朴,言语不多,戴一副高度近视镜,总是似笑非笑的样子,极像笑星郭达。杨老师据大家评说是全校最好的数学老师,无论讲课还是练习,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很少让大家费时钻研那些怪、偏、难的题。即便如此,我的数学仍常不及格,白费了杨老师诸多关照。上大学后,与同学曾看望杨老师,还是老样子,只是笑时嘴角略开大了些。 高一班主任兼政治老师是程笃林,西里村人,发黑肤白,面容清瘦,单眼皮,目光如剑。我那时坐最后排,曾与同桌薛峰云上课私语,被程老师从窗外看到,那两道寒气逼人的目光至今还让我感到恐惧!也为自己的“执法犯法”(我当时是纪律委员)而自责不已。 翟建宝老师从高一到高三一直代我们语文,东渠村人,分头,豹眼,少言懒语,老成持重,年轻轻便花白了头发,脸上皮肤也极不光滑。高中数年,翟老师待我极好,也是唯一一直保持联系者。据他讲中学时常跟人打架,直到结婚暴脾气才得收敛。但我记得他发过一次脾气的。那是上课时,有位同学大声喧哗,他厉声制止,那同学非但不听,反怒目相向。翟老师快步近前,让其“滚出”教室,对方仍静坐不理。翟老师气急,一手紧握拳头,一手揪住对方前襟将其猛然拽起,竟至提离地面!那同学一时面色惨白,垂下了高傲的头。见其服软,翟老师便也作罢,咬牙狠盯了两眼甩头离去。后得知那同学爹是极有权势的一位局长,也难怪!毕业后,我曾数次看望翟老师,每遇学习或感情问题也常书信讨教,可谓亦师亦友。 还记得好多老师:身材瘦长细语絮絮的物理老师贺保有,声情并茂口若悬河的化学老师常积臣,稳重帅气细致入微的英语老师周振宇,解题灵巧仰天授课的化学老师黄卫东,温文尔雅情急流泪的生物老师张春富,等等。 高中四年,无数的习题和试卷,那么多老师熟悉的脸,还有与同学们的嬉笑怒骂、忽近忽远。好想再骑那辆双菱自行车到学校转一圈,闭住眼让时光回转,重温那段岁月梦的香甜。 是的,跟所有青年男女一样,那时的我也做着一个美丽的梦。那个梦很复杂,有时还有冲突,所幸自己还保持了清醒,并没因此而迷失方向。 凡事相通,譬如人生。不同的位置,相同的环境,有的更加壮丽,有的停滞不前,有的黯然离去。然而,只要来到过这个世界,都会留下踪迹,或留在史册,或在人们的心里。 2023年2月9日 后 稷 文 苑 杨立明,男,1970年生,稷山阳史村人。医学硕士,重症医学专业主任医师。从医二十余年,工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孤芳自赏。发表各类医学论文近三十篇。 顾问:赵永刚 安新明 制作发刊:薛前发 协助制作:焦云竹 葛丽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