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整本书阅读:红学那些人那些事儿

 书韵闲话 2023-02-13 发布于湖南

“红学家”遍布全球各地,且呈“江山代有人才出”之势,《红楼梦》作者也许曾经穷困潦倒,生活无以为继,但这部大著却不知成就了多少学者和教授?这在浩繁而复杂的文学世界里,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天下奇迹!

《红楼梦》横空出世,便成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即“红学”即蔚然兴起。

红学作为一门学问,在国际上,跨越国界,跨越语种,其热度堪与“莎学”(莎士比亚学)比肩。在民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工农兵学商,各阶层都有“红学”爱好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红楼梦》即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经典,鲁迅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红楼梦》,识字容易,读懂难!

高中语文新教材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作为单元内容,这是新时代给高中师生的高难度要求。如果师生能研读到位,那么,普天之下高中生都可以侃起《红楼梦》了,倘能如此,“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时代会真正到来!

高中生读《红楼梦》,既缺乏阅尽人间沧桑的经历,又缺少需要一定量垫底的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建筑学、中医药学等学科知识。

高中生懂一点红学知识,读一些浅近的红学书,是大有裨益的。

红学与《红楼梦》相伴相生,如果按着历史发展线索来划分,可以有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

《红楼梦》出版以来,学者(主要是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来注解和研究《红楼梦》,称之为旧红学。五四运动前后,以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为首开创的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通常称之为新红学,正式以一门严肃的学问登上学术的舞台,甚至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红学开始分化,主流红学遭遇瓶颈,民间红学奇谈怪论迭出,但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和探索空间,可谓当代红学。

现在大众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认知,都是建立在这两三百年来红学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那些被红学界普遍广泛认可的结论。

红学按着研究的方式可以横向划分为评点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学派就研究的方向等又可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

红学最早出现的研究学派是评点派,即我们阅读的时候,偶有所感,顺手在相应位置写下文字,相似于平常我们所倡导的批注式阅读,勾画圈点均可,或写于书头,叫眉批,或写于行间,叫夹批,或写于回前回后,叫回批等等。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最权威,关于“脂砚斋”,红学界有不同说法,有说是作者的红粉知己,有说是作者本人,更有说他与“畸笏叟”是同一人,或者二个不同的人。我们从评点的文字来看,脂砚斋是与作者密切相关的人,这是毫无疑问的。脂砚斋评点是我们研读《红楼梦》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值得一读。脂砚斋以后,尚有“护花主人”王希廉评,“太平闲人”张新之评,“大某山民”姚燮评,还有其他人的评点,如“桐花凤阁”评等等。

如果说评点派的红学还是零星评论味儿,那么索隐派就开始有了研究猜想的学术味道了。

《红楼梦》真事隐去,真真假假,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容易激起读者猜想的欲望。将虚幻小说和真实历史对比起来研读,成了索隐派红学的兴趣点。

清朝著名学者周春,出生时间仅比曹雪芹晚十四年,是曹雪芹的同时代人,可谓索隐派红学的鼻祖。他写过一本《阅红楼梦随笔》,认定《红楼梦》所写之事,为“金陵张侯家事”,张氏与曹氏有通家之好,雪芹时常过从,目击其家庭一切,涉笔成此杰作”。虽不被人认可,但索隐的研究方法开了红学先河。民国大佬蔡元培就曾著有《石头记索隐》,走着索隐派的道路。

索隐派的明珠家事说最为流行,锁定贾宝玉就是纳兰性德,赓续了中国文学才子佳人的传统血脉。近些年,著名作家刘心武在《百家讲坛》开讲《红楼梦》,著书立说,以文学和历史的笔调,探讨秦可卿的身世,研究贾元春的命运等等,也曾红极一时,也可以算是索隐派在当代的延续。

五四运动以来,文坛领袖胡适,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以史料为依据,对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进行考证和研究,写成《红楼梦考证》一书,大胆与旧红学告别,开创了新红学的天地,突破了中国上千年学术研究经史子集的苑囿,让小说研究登上了学术研究的大雅之堂。

胡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张爱玲、吴思裕、吴世昌、刘世德、邓绍基、胡文彬等一批批红学家们,一个个壮大着新红学考证派的队伍。

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现代巨儒俞平伯是胡适的弟子,紧紧追随胡适著有《红楼梦辨》(后修订为《红楼梦研究》),成为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解放后,胡适思想遭到强烈地批判,俞平伯被牵连遭受暴风骤雨式的打击,为了适应新时代,他努力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红楼梦,但积习难改,对胡适的“考据”依然情有独钟。

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的周汝昌,是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的红学之路,来自与胡适的缘分,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当年,周汝昌正在燕京大学求学,收到兄弟来信,得知胡适先生发了一篇关于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考证的文章,作为红学爱好者,他在燕大图书馆,查到了敦敏诗集中的《咏芹诗》,随即将这一发现撰文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据周汝昌回忆,围绕《红楼梦》胡适先生曾给他7封书信,除1封遗失外,另外6封均已公之于众。

更让人感动的是,1948年夏初,正在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带着讨教《甲戌本石头记》的疑问,拜访胡适。胡适先生居然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借与他拿走细看,后又托时在燕大授课的小说专家孙楷第将自己珍藏的《四松堂集》乾隆抄本和有正书局石印大字戚序本拿给他研究。周汝昌多次感叹:胡先生没有名人架子,能平等对他,还对他爱护有加,其人品和学问世间少有。

张爱玲是胡适的忠实粉丝,始终视胡适为偶像,以偶像的喜爱为喜爱,一部《红楼梦魇》花了她十年考据心力。这本书我也读过,有云里雾里之感,涉及的红学太多太多,如版本学、探佚学、校勘学、脂学、曹学等等,书中的各种举证让人眼花缭乱,其惊人的记忆力、高超的辨别力、细密的心思、严谨的推论,不得不让人拜服。周汝昌读后竟然赞不绝口: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己。但这本书实在是不适合高中生阅读,套用鲁迅的话,就是十七八岁的孩子读不懂!

张爱玲曾说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其实,自《红楼梦》出现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续作或者补作不少,也算红学界的另一道神奇的风景。当然,最让大众接受的还是程伟元、高鹗的续本(120回本)。

据红学界研究,《红楼梦》续书的版本十分繁多,至今已多达九十八种。比如《后红楼梦》《绮楼重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幻梦》《补红楼梦》《增补红楼梦》《红楼梦补》《红楼圆梦》《红楼真梦》《红楼梦影》……许多续书都已出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过一整套,另外,北大编的《红楼梦研究资料汇编》里也能找到。

这些续作,大多追求离奇曲折,喜好鬼神之事,故事性强,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有闲的朋友不妨买来欣赏。红楼续本的创作及其研究,也自然成了红学研究的又一个别样领域。

当代,最有影响的续作要数刘心武续红楼梦》了,刘心武推论,曹雪芹其实写完了《红楼梦》全书,总共108回,只是后面的28回章节遗失了,他来续写,基本上延续了曹雪芹的原意。

要问全球现在红学家有多少?不知道。大学里多少位教授在讲红楼梦?不知道。每年出版多少本红学著作?不知道。只晓得,我书房里近几年堆积的红学书都有几十本了,挤了满满一大格。

近年来,台湾蒋勋和欧丽娟的红学研究风靡一时,靠着对《红楼梦》的精细讲读,深入人心,激起共鸣。语音版和文字版,都在大陆飞扬着,有兴趣的朋友(包括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可以读读听听(“书韵闲话”多次推荐过)。

毛泽东喜爱《红楼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曾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学无止境,红楼亦无止境,文学巨著的魅力大约就在此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