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旧京~老北京是怎么卖生肉的?

 俗文化研究院 2023-02-13 发布于河北
肉,也分两种,生肉和熟肉。
我们今天先说生肉。
过去的北京,在西四牌楼路北有条小胡同,叫糖房胡同;在东四牌楼路西,也有条胡同,叫豆腐巷,这两条胡同,分别是北京的两个猪市场。
前者是西城的猪市,后者是东城的猪市。
早年间,北京的郊区有猪贩子,定期去农民家里收猪,攒到一定的数量,就赶着猪群来北京,住在猪店,就为了到猪市卖猪。
猪市买猪的,就都是北京四九城肉铺的经营者了,绝大多数都是山东人。
每天,胡同口,马路两侧,猪贩子们都把猪绑好,等待挑选。肉行的经营者,来回观看,挑出中意的猪,和猪贩子谈价钱。谈好了,猪就送进胡同宰杀,当然也有少量的肉铺,只买猪买好了,自己宰杀。
有意思的是,东城的猪市,杀猪是白天杀,而西城猪市是夜里杀猪,原因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杀猪的师傅,除了收取一定的报酬之外,还要所杀猪的胰脏,同样不知道这么做的原因。
杀猪的时候,还有个规定,在杀猪,褪毛和整理猪的脏腑的时候,绝对不许说话。就算有再重要的事,也得干完活,离开场房再说。
据说,这个规定是有道理的。
杀猪的时候,几个人同时在场房里操作,人人手中都拿有利刃,如果互相聊天的话,难免会说一些玩笑话和斗气话,一旦有人急了,必酿大祸。据说早年间是没有这个规定的,直到死了人,才立下这个规矩。这个说法也到合情合理。
一般的肉铺,每天清晨就开始营业了。规模比较大的肉铺,只卖肉,油和肝,其他的下水是不卖的,那些东西单独有人来收。
山东人开肉铺的,一般都很会做买卖,附近的旗人和一些大户人家,因为购买力强,他维护的都很好。
周围的大户人家,他会根据饮食习惯,定期的送肉上门,这些人家可以写账,年节再结。
旗人家庭好养猫或者狗,他会把肝剔下来的地方,带着点肝体,给养猫的人家留着,剔肉的时候,骨头上多留一点肉,送给爱狗的人家。
肉铺,除了卖猪肉以外,还卖鸡鸭鱼等物。鸡鸭有活的,有宰杀整理好的。每年夏季,黄花鱼和对虾大量上市的时候,肉铺也能小赚一笔。
肉铺也卖熟肉,那就是盒子铺和炉铺了。总之,肉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旗人,旗人需要什么,他就会卖什么,靠这个服务宗旨,山东人在北京,开了二百多年的肉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