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微镜下的大汉 · 丝绢谍中谍

 林歌作品 2023-02-13 发布于河南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瞿萨旦那,又称于阗,是汉唐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中,声名较不显得的一个。

如果不是《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可能都要从历史书上消失了。

但现在的瞿萨旦那很出名,因为它有个新名字,叫做和田。

和田玉,天下闻名。

不过,汉唐时期的瞿萨旦那,可没有玉。

它之所以被记载玄奘记录,源于两个原因。

据说这里的国王,专门给老鼠们修建了华丽宏大的祠堂,过年过节的时候进行祭祀。

祠堂里还供养着一只肥硕的“鼠王”,“毛则金银异色”。

鼠王经常外出巡游,“每出穴游止,则群鼠为从”,途经之处,文人下轿,武官下马。

在中原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杨家将这样的功勋之家才有的待遇。

而瞿萨旦那之所以崇拜老鼠,也是因为老鼠有护国之功。

据说有一次匈奴骑兵大举入侵,瞿萨旦那国力不能支。

危在旦夕之际,当地的老鼠成群结队冲入匈奴大营,将匈奴人的马鞍、弓弦、甲链、系带、衣服全部咬坏,致使他们丧失了作战能力,被迫狼狈撤退。

当然,这种说法实在过于离奇,令人难以信服。

估计是皇帝老子喜欢土拨鼠,跟中原的皇帝喜欢斗鸡一样,就养了一笔专门伺候土拨鼠的“弄臣”。

弄臣为了提高之际的地位,就将老鼠神化了。

另外一个出名的原因,也被玄奘写进了《大唐西域记》,说的是瞿萨旦那国王派出间谍,盗取中原蚕种的事儿。

众所周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去了中原的丝绸,华丽唯美,价比黄金。

于是,西域各国便梦寐以求想得到蚕桑技术。

这个时候,瞿萨旦那国的国王脑袋一拍,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求亲!

他派出了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和庞大的迎亲队伍,到汉王室为自己求婚。

当时的大汉,被匈奴人闹得头大,正想着笼络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再加上和亲这事儿是汉朝的传统,所以想都未想,便答应了婚事。

和亲的公主是谁,没有明确的记载。

她像前朝所有被当作“礼物”和亲出去的公主一样,对远嫁的夫家充满了未知的恐惧,但知道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唯有希望未来的夫婿相貌英俊一些,温柔一些。

迎亲的使者似乎早就料知了她的内心所想,所以拜见的时候,顺便奉上了瞿萨旦那王的画像。

画上的瞿萨旦那王,身材魁伟,英姿勃勃,眉宇间流露着温柔。

使臣趁机吹嘘国王如何年轻英俊、能干有为,瞿萨旦那如何国富民强,社会祥和。

哪个少女不怀春,怀春的公主,被打动了,所有的顾虑被消除,微笑着问这问那,诸如饮食啦、服饰啦、休闲娱乐啦。

使臣有问必答。

不久之后,使臣起身告辞,只留下四个从国内带来的异域婢女。

给出的理由是,熟悉汉宫生活习惯,以便回去后照此办理,侍奉公主。

之后的时间里,她们靠着嘴甜、手快、脑子灵,以及大把的银钱,将公主与周边的侍女、嬷嬷们都熟稔了起来,成了好闺蜜、好伙伴、好助理。

公主几乎都有点儿 离不开她们了。

出嫁前夕,四个异域婢女一边为公主收拾嫁妆,一边对着公主的华丽嫁衣啧啧称赞,说这样的衣服,穿在公主身上,那简直就像是天女下凡。不像我们瞿萨旦那,每日里穿兽皮麻布,又厚,又笨,又难看,再好的身材也白瞎了。如果有可能,也真想穿上大汉的华美服饰,美美地唱歌、跳舞、约会情人。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对,就是电视剧《底线》里,靳东对法官衣服的吐槽。

或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又或许是说者就是专门说给听者听得,于是公主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我们这么好的身材,难道真的这样白瞎了。

这样想着,再看看侍女身上那夏天能捂出汗、冬天硬得能当盔甲穿的羊皮衣服,眉眼之间都是恐惧。

不行,我不要穿羊皮。我要穿丝滑的绸缎。我要带好多好多的丝绸衣服嫁过去。

但是,带再多的衣服,也总有穿完的。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材的变胖(天呐,我怎么会想到自己变胖呢),或者变瘦,衣服总有不合身的时候,哪有量身定做合适呀。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蚕籽桑种以及织丝制衣的工匠技艺,一并带过去。

但是,国法决不允许。

因为大汉“严敕关防”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原的蚕桑技术外流。

父皇会答应女儿的这个要求吗?

绝对不会?

如果他真的心疼女儿,就绝不会嫁到万里之外和亲了。更何况自己只是个无人怜爱的庶女而已。

那四个异域婢女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便给她出主意:把蚕籽和桑种夹在凤冠里,就能顺利出关。

看看,真面目终于露出来了。

这四个婢女,根本就是瞿萨旦那派过来潜伏的女间谍。

别以为女间谍都是专门训练出来对付男人的,其实对付女人更有一套。

古人大大不是说过嘛,世间最了解女人的,就是女人。

更何况,公主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女人,当然看不出她们为了盗取中原的蚕种和织造技艺,下了多大的本钱。

她对四个婢女的话深以为然,并吩咐她们就这样办。

一切安排停当之后,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就要离开长安,返回瞿萨旦那,带着公主,以及那个即将到手的蚕种和织造技艺。

但再狡猾的狐狸,又怎能斗得过深思缜密的狐狸,他们还是被边关的守将看出了破绽。

那守将一边派人禀告皇帝陛下,一边拖延时间。

圣旨终于姗姗来迟,上面只有一个字:查!

于是,箱子被打开了,柜子被拆开了,随行车马行李和衣物也被仔细检查了一遍。

一无所获。

唯一没有检查的,唯有公主。

公主冷笑了一声:“秘密就在我身上藏着呢,过来搜呀。”

边将哪敢。

庶出的公主那可也是皇帝老爷子的闺女呀,马上就要成为瞿萨旦那的王后,借他十七八个胆子即使敢搜,也没有九族可供皇帝老子诛呀。

就这样,公主倚着皇室的气势,顺利地将蚕籽桑种带到瞿萨旦那国。

到了来年春天,桑树在西域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长出了嫩叶,幼蚕也吹着边塞的劲风,被孵育了出来。

从此以后,西域也能织出丝绸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起间谍案,第二起我在上一篇的《显微镜下的南梁》中说过,是西方人盗取蚕种的间谍案。

但与西方人盗取蚕种的间谍案相比,瞿萨旦那这一起我们还能忍受,毕竟瞿萨旦那现在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内部矛盾,顶多也就是个不良竞争而已。

这个故事呢,还有后续。

据说瞿萨旦那盗窃蚕种织造的技艺传回大汉朝廷之后,皇帝大怒,即可派出使臣责问瞿萨旦那国。

那个使臣是个胆小,却多智之人,他知道去别人的窝里横吃不了好果子,但又不能不给皇帝陛下一个说法。

于是,他脑筋一转,决定效仿瞿萨旦那国王,来个碟中谍。

他到了瞿萨旦那后,一不问罪,二不传旨,每日就是跟招待的瞿萨旦那使臣喝酒、欢宴、听音乐、看舞蹈。

这倒是把瞿萨旦那派去探口风的招待大臣给弄糊涂了。

有一次宴后,我们这位汉朝使臣不知道是酒喝多了,还是看招待得不错,就拍着那位瞿萨旦那大臣,连连催促,让他赶紧带着家人逃命,否则就来不及了。

瞿萨旦那大惊,忙问何故?

汉朝使臣想了想,一副告诉你不要往外传的神秘劲儿,说:“瞿萨旦那马上就要亡国了,所有人都将将于蛇吻之下。”

瞿萨旦那大臣又大惊,再问缘由。

汉朝使臣这才说:“我们的皇帝陛下,早就看出了当初瞿萨旦那国王求亲的阴谋,所以故意让公主把蚕带进了瞿萨旦那国内。因为这些蚕在西域数载之后,就会变成毒蛇,一旦蔓延,所以……”

说到这里,他故作失言状,故意打了个哈哈,以喝酒掩饰过去。

这就更像了。

瞿萨旦那大臣吓了一跳,赶紧回朝禀告。

瞿萨旦那国王连老鼠这种东西都要供奉为神,当然相信了这种鬼话。

于是,下令放火烧掉了蚕室,烧毁这“祸根”。

幸好公主及时闻讯,这才抢救出一小部分蚕种。

她将这些蚕藏于密处,精心饲养,再次织出了美丽的锦缎。

这就是西域广为流传的“东国公主传入蚕种”的故事。

故事可能是真的,但后世史学家的争议点,则集中在公主的身份上。

比如美国学者劳费尔认为,这位公主是东晋恭帝的女儿,在公元419年教会和阗人懂得了养蚕的。

我国的学者则认为这事应该发生在公元220年左右,即东汉建安年间。

但不管哪种说法,西域在得到了中原的养蚕制丝技术后,丝绸织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们改良后所出的丝织品,又回传入中原,泛称为“胡锦”“西锦”等,受到中原人士的欢迎和喜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