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也会无常流变的?(好文章细读)

 旮旯二爷 2023-02-13 发布于青海

不要迷信,因为“经典”也会无常流变的

自由心灵空间

2023-02-12 21:04四川

关注

六祖慧能被誉为“东方如来”,是后世公认的真正究竟觉悟的禅宗泰斗,他圆寂后由其弟子整理出的《坛经》对后世影响深远。

不过经历几百年的无常变化,《坛经》已经演变出好几个版本了。有敦煌本,约12000字;还有惠昕本,约14000字;还有契嵩本,约21000字;还有德异本,宗宝本等等,这是多少有点遗憾的。那么《六祖坛经》在短短数百年的时间就有很大变化,那佛教中的其它经典都是2500多年前产生,且是千山阻隔不远万里传到中国来的产物,却为什么都少有人去质疑其中一些经文,经典的真实性呢?

佛陀生前是没有写任何经书的,都是后世弟子的整理集结,那个年代少有纸和笔,最早都是口口相传。在佛陀大般涅槃之后,最早集结的一部经典叫《杂阿含经》,这是有历史史料记载的,且也是有后代学者公认的。最早集结的肯定为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直指心性,言简意赅。之后百年内陆续有长,中,增一阿含集结出来,在南传佛教体系中被共称为四部阿含经,这是佛教最早期的经典且亦是佛陀的本怀、本意。

除了这四部经典之外,后来往北传播的大部分经文经典要么没有历史记载,没有时间记载,要么是佛陀涅槃数百年后才凭空出现的典籍,里面的真实性其实应该打个问号?

举个例子,《心经》大家都耳熟能详,但都没有发现里面的问题。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后本就应该结束了,可后面插进来的这段咒语一下就把人弄得云里雾里了。这很明显是两个人的手法,或者说是两种不同认知层次的一种拼接。前半段是没有问题的,是正知正见,究竟解脱。但对于一个完全体证到“空”的人,不可能再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样咒、那样咒了。

其一,这就好比一个真正开悟体证慈悲的人,不会再去强调“孝道”“孝顺”这些东西了,慈悲、爱已说明了一切,包含了一切。“忠孝仁义礼智信”为万法之末,一个究竟解脱的人不会本末倒置。其二,究竟解脱的人不会去为了传法而故作神秘感,他们了知神咒力,神通的极限性,不会将众生往无关解脱的方向引导。《禅宗十牛图》第十图讲的是究竟解脱的人入世回馈渡众生的态度,有一句偈大家可以参考:“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其三,如果几句咒语就可以“除一切苦”,还“真实不虚”,那佛陀就没有必要讲经说法几十年了。

因为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有部分流通“经典”是经过了“无常流变”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剔除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全盘照收,你讲什么我就信什么。但偏偏是绝大部分学佛修行人没有辨识真假的能力,那怎么办呢?这里有一个建议可供参考,凡是让我们活在当下放下挂碍;放下自我、小我;牺牲奉献;放下贪嗔痴慢执;而提升德行的内容都是正知正见;凡是要把你往神神叨叨方向引的;靠神力、佛力加持的;还有密而不传之法的;故作神秘的;都是非正见。我们现在的这个体系基本是沦落在这二者之间打迷糊仗,迷迷糊糊,模棱两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心灵素质的普遍提升,迷信型的佛法总有一天会被淘汰的,智慧型的佛法才是未来的大方向。最后借用近代的一位大觉者克里希拉穆提的一段话做一个结尾,他说:“有些信仰是腐败的,因为藏身于这种信仰和道德教条背后的自我,会借由这些东西来膨胀自己,壮大自己。我们总以为信仰某个东西是一种精神修为,若是没有任何信仰,你可能会被视为无神论者而遭到社会的谴责。因为困惑无明,人们总想借着信仰来厘清心中的困惑。一个相信上帝、天国或其他宗教形式的人,总是在逃避自己人生的真相”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