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资讯】不平凡的70年 | 上海建工70年代表工程 · 1953-1977

 cxag 2023-02-13 发布于辽宁

文章来源:上海建工官微

图片

图片

不平凡的70年


今年是上海建工创立70周年。70年来,一批批烙着时代印记的超级工程和地标建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拔地而起,也造就了卓越的“SCG”品牌。

上海建工70年的代表工程,将以专辑形式得到全景式回顾,这一篇呈现的是1953-1977年间的代表工程

图片20世纪50年代,“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锅炉厂聚集而来。闵行一条街是当年老闵行最繁华的“南京路”。


图片

1953年

曹杨新村是上海也是全国第一个集中成片、综合配套建设的工人新村。一期工程1951年开工,1952年8月竣工,1953年入住。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三开间两层砖木结构楼房167幢,首批入住劳动模范1002名,后经多次扩建。华东建筑工程总局和上海市建工局先后参加建设。

图片曹杨新村


二万户公房是解放后专门为普通工人建造的住宅,是上海市建工局成立初期与华东建筑工程总局一起建设的。住宅分布在上海全市10多个地区,1953年9月完工,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平均每户27.6平方米,可供2万多户家庭居住,1985年后,二万户公房分批进行了改建、拆建。

图片二万户公房


图片

1954年

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纺织机械制造厂,1951年开工,1954年竣工。工厂占地面积275万平方米,为当时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基地,为建国初期发展国产纺织品提供了保证。

图片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


图片

1955年

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位于延安中路1000号。1954年5月开工,1955年3月竣工。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由上海市建工局和华东建筑工程总局组成的现场公司组织施工。工程由苏联专家主持设计,上海、华东两局的设计师参与。工程施工采用了较先进的高层成套移动脚手、箱形基础施工等技术,中心大楼顶部锱金塔高度达11.4米,为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中苏友好大厦在当时建筑规模和高度、施工技术、进度管理等各方面创造了若干个“全国第一”,成为20世纪中期闻名国内外的经典建筑。

图片中苏友好大厦


2001年7月,上海展览中心加固、大修、改造工程开工,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2002年12月竣工。施工中对序馆、中央大厅、友谊会堂、西一 馆等进行加固大修,对东、西二馆进行改造,对强弱电、暖通空调、给排水、消防等系统进行全面改造。该加固、修复工程施工技术2002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003年获第十七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2009年,工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精品。

图片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中心)2002年改造


2020年上海展览中心启动了近20年来首次大规模更新改造,上海建工又承担了环境景观提升改造和外立面保护修缮工程,最大限度地把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留给市民,还找到了20年前大修时钢塔五角星使用的早已停产的耐用玻璃材质,前后更换钢塔五角星不同尺寸规格玻璃80片,让钢塔上的闪闪红星再一次焕发生机和活力。景观提升改造于2022年2月竣工。

图片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中心)2022年改造


图片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工业项目。一期工程1953年开工,总投资5.6亿元,厂房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生活用房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厂区内还铺设了30多公里长的铁路和8万米长的管道。工程于1956年竣工投产,具有年产3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图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图片

1957年

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械厂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机器制造厂。由于生产车间设备要求安放在地下20米,1957年11月完成了规模居当时亚洲第一的富拉尔基大型沉箱(底部面积805平方米、高30米,下沉深度26.5米)。厂区面积6.8平方公里,厂房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1954年开工,1958年竣工投产,制造出1.25万吨水压机。

图片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械厂


图片

1958年

上钢三厂转炉扩建工程,1958年6月15日开工,12月竣工,上钢三厂扩建工程包括新老转炉、铸钢铸铁、中板薄板、开坯等车间,。扩建总面积为6.86万平方米。1958年1月,原属冶金部领导的上海钢铁公司下放到上海,成立了冶金局,掀起了钢铁工业的建设热潮。1958年-1960年,上海冶金系统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18亿元,新建、扩建工程50多个。上海市建工局投入上万名员工参加建设,当时还有上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参建。计划中的钢铁厂建成后,上海的钢铁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提高,仅次于鞍山钢铁厂,名列全国第二。1957年12月底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由建工局承建的上钢一厂工地。1958年7月15日,周总理再次视察该工地。1958年9月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由建工局承建的上钢一厂三转炉工地。上钢一厂是当时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支柱钢铁企业。

图片上钢三厂转炉扩建工程


图片

1959年

闵行一条街,又名“闵行一号路”,全长500多米,由13个单体建筑组成,总计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个实行成街、成坊,商业、服务、居住一体化规划建设的居民区项目。该项目1959年开工,5个月完成了一期3.9万平方米住宅工程的建设任务,成为全国闻名的“闵行速度”。两期工程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建筑工程部将其命名为“先成街,后成坊”的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建成30年后,该工程被评为上海市住宅小区金奖、1949-1989年上海十佳建筑。

图片闵行一条街工程


图片

1960年

湖南湘潭湘江一桥,千里湘江第一座公路桥,是湘潭市标志性建筑。1959年12月开工,全长517米,主桥60米,桥面宽21米。大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九墩八孔空腹拱形桥,1960年竣工。湘潭一桥的建成为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大型桥梁提供了经验。

图片湖南湘潭湘江一桥


图片

1961年

莘庄给水(修)工程,完成于1961年3月。水源0.17万吨/天,水厂处理能力0.17万吨/天,管道长2.47千米。

图片莘庄给水(修)工程

图片

1962年

太原磷肥厂是太原“十大国家重点工程”之一,投资2.2亿元,1962年竣工投产。

图片太原磷肥厂


图片

1963年

1963年9月26日,中国第一座由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和建设的大型氮肥厂——上海吴泾化工厂第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上海吴泾化工厂每年可为国家产出2.5万吨合成氨和10万吨硫酸铵,对建立我国新兴的化肥工业起了重要奠基作用,同时也结束了中国化肥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该厂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化肥厂。上海市建工局所属的土建、设备安装企业长驻工地,连续奋战,高质量完成了各类厂房和各项装置施工任务,其中80米高、建在地面设施上的“悬空烟囱”再次创造了“上海之最”。

图片上海吴泾化工厂


图片

1964年

上海跳水池,位于复兴中路1380号,占地1.6公顷,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1964年由常熟路运动场的西半部改建而成,可容纳观众2800人,是当时上海设施条件最好的标准游泳池。项目包含50米×25米的跳水池和室内温水池,其中全市唯一的10米跳台下水池深达5米,这也是当时上海最深的水池。

图片上海跳水池


图片

1965年

蕃瓜弄新村于1963年10月-1965年建成。位于天目西路东北部,为上海第一批改造棚户区所建的居民住宅楼群,也是上海第一个5层楼房的新村,共拆除棚屋1965户,新建楼房29幢,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还建设配有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及综合商店等。

图片蕃瓜弄新村

图片

1966年

上海市政大厦位于人民大道200号,原名上海人民大厦。建于1966年,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中间部分6层、两侧各4层,大楼正面二楼设有检阅台。

图片上海市政大厦原貌


1993年3月,改建工程开工,1994年12月竣工。高72米,地上18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改建工程在保留并加固原有地下室部分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加层扩建。因新旧建筑结构不一,施工进行了柱梁加固等措施。该工程整体造型庄重雄伟、朴素简约,与周边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馆、广场绿化等共同组成人民广场市政文化中心。

图片上海市政大厦1993年改建


图片

1967年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皮革皮鞋厂于1967年4月开工,1968年1月竣工。这是建工局在海外建成的第一个项目,坐落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市东北郊,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79平方米,主厂房建筑面积2471平方米。该工程为60年代中国政府对外援助项目,桑给巴尔皮革皮鞋厂的建筑为钢架混合结构。上海市建工局实施全部土建施工,安装室外照明系统、上下水管道、消防管道、生活给排水、消防及卫生设备,以及设备基础、室内通风、厂区道路的施工。施工中采用水泥砂浆砖作为墙体材料,通过加深基础、增加地梁、加强上部框架钢度等措施,保证了建筑结构牢固。桑给巴尔总统(坦桑尼亚第一副总统)卡鲁姆出席了项目落成典礼。

图片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皮革皮鞋厂


图片

1968年

广西柳江大桥1966年开工,1968年10月建成通车。位于柳州市中心城区,北起城中区龙城路,南接鱼峰区鱼峰路。大桥全长608.04米,主桥长408米,由3个T构和挂梁组成,最大跨度124米,挂梁长25米,桥宽20米,采用双箱双室截面与三向预应力配筋。该桥是全国第一座T型刚构桥、中国采用悬臂浇筑法建成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城市桥,也是柳州市的第一座跨江大桥。该桥桥面结构独特,施工工艺先进,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该桥的建成结束了柳州以浮桥为交通桥的历史,为柳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广西柳江大桥


图片

1969年

1968年3月26日,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建设的桑给巴尔国家体育场的建设工程举行奠基仪式,由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奠了基石。1969年8月竣工。这座现代化体育场坐落在桑给巴尔市非洲居民区附近,建成之后,拥有可容纳一万名观众的看台,设有供各种球类和田径项目比赛和训练的场地。体育场有自己的广播系统和照明系统,还有一座接待来访运动队的三层楼招待所。

图片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体育场


图片

1970年

上海文化广场所在地解放前是“跑狗场”,60年代在原地建成上海最大室内会场。1970年在翻修复建中,采用大型焊接节点平板网架作为屋盖结构,自重340吨的扇形钢网架面积达8500平方米,是当时上海最大屋盖钢网架。1997 年,“上海文化广场三向网架整体提升、空中移位安装技术”获得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90年代初,文化广场成为上海最早的临时证券交易市场。1997年,文化广场主要建筑被改建为精文花市。

图片70年代的文化广场


2006年,文化广场工程开工,2009年12月竣工。位于复兴中路597号,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地上3层,高23.65米。该工程是国内首座下沉式剧场,演出舞台全部设在地下5层,地下建筑面积超过5.7万平方米,最深-22 米。2009年荣获上海市优质结构奖和白玉兰奖。

图片2009年的文化广场


图片

1971年


1968年,上海市开始酝酿在梅山铁矿附近建铁厂作为上海炼铁基地,1969年初,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商请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双方决定在南京梅山铁矿附近建设一个上海炼铁基地,又名“9424”工程,上海市建工局抽调两家建筑公司和相关的专业公司共1万余职工参加会战,1969年开工,历时三年建成了选矿厂、冶炼厂、焦化厂,确保了1971年上海梅山炼铁厂的按计划投产。

图片上海梅山炼铁厂


图片

1972年

八五钢厂,1972年投产。坐落在安徽贵池,曾是一家有5000多名职工的小三线大厂。1964年,中央决定进行集中的国防工程和后方工业基地建设,通称为“大、小三线”建设。“大三线”指国家统一规划的项目,“小三线”指各省市自行安排的项目。上海市建工局派出精兵强将奔赴三线建设的第一线,其中“大三线”涉及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小三线”包括江西、安徽等地。建设项目中有国家投资的军工、钢铁等工业工程,以及配 套的电厂、学校、医院等公共工程,还有上海所属的后方能源和工业原料基地。项目所在工地大多分散于偏僻的山区,有的还处在深山密林的山洞内外,条件十分艰苦。

图片八五钢厂


图片

1973年

上海电视塔工程1971年6月开工,1973年12月竣工,位于青海路,电视塔总高度210.5米,塔架高150米。施工人员采用地面拼装、整体起板的方法,上部53米天线的安装利用塔架中心的电梯提升到位。1978年,“上海电视塔156米塔架整体 起扳施工法”获全国科技大会奖。2000年,该电视塔拆除。

图片上海电视塔


图片

1974年


苏丹友谊纺织厂一期于1974年1月开工,1976年年底建成移交,包括纺织车间、机修车间、冷冻站、仓库、食堂、水塔等15个项目,位于苏丹吉齐拉省哈萨黑萨城北部,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是一个集 纺、织、印、染为一体的全功能纺织厂。二期于1975年12月26日开工,包括印染车间、雕刻间、印染有关的水泵房、软水站以及锅炉房等项目,1978年2月建成移交。1976年5月27日和1978年5月28日,苏丹总统尼迈里分别出席该工程纺织部和印染部的竣工仪式。

图片苏丹友谊纺织厂


图片

1975年


上海体育馆工程1973年3月开工,1975年6月竣工,位于漕溪北路、中山西路,总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屋面结构为圆形钢架结构,直径124.6米,重600吨,安装在36根钢筋混凝土立柱上。施工中采用了地面拼接,然后用多部“独脚拔杆”和卷扬机整体起吊到空中,再整体移位到柱子上。该项技术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图片上海体育馆


2017年12月,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改造及新建体育馆综合体项目开工。改建基本上保留和恢复1975年建成的原有主体结构体系;拆除1999年增加的舞台钢架;主馆内局部使用功能改变和屋盖增加吊屏;结合大修对整个屋盖钢结构和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作维护和改建。裙房外边增加一环形地下通道和地下练习场馆。2022年9月30日实物量全部完成,2022年12月竣工交付。

图片上海体育馆改造


图片

1976年


唐山抗震救灾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原有的城市受到毁灭性破坏,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为了重建唐山,国家调集了全国的设计、施工队伍迅速赶往灾区参加援建工作。当年10月,上海市建工局组成千余人的援建队伍和医疗队,参加开滦机器厂、开滦发电厂等厂房的重建,以及伤员的救助治疗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奋战,顺利完成任务,并受到嘉奖。上海市建工局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获了河北省委、省革委会颁发的荣誉锦旗。

图片唐山抗震救灾


图片

1977年

1972年6月地处金山地区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开始建设。8月,上海市建工局等单位陆续开赴工地做前期准备。1974年1月1日,金山石化总厂一期工程开工,1977年竣工。1979年1月,二期工程开工,1984年7月竣工。1987年三期工程开工,1992年竣工。1990年,其中的涤纶二厂氧化聚酯短丝装置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简称国优金奖)。建设过程中,金山石化总厂150米大口径烟囱运用滑模顶升工艺和悬索式操作平台,解决了当时大型工程基础施工和超高烟囱施工的技术难题。

图片

金山石化总厂一期工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