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家拳实根在脚,虚根在手,手脚互根。虚根为阴重心,为意念重心,好比杠杆之两端,阴阳重心的对应才会让人体与拳架的平衡感更好。意念先想一下左脚掌心,再想一下右手掌心,它们便会自动调整到最佳位置。太极拳架的根,手与脚合才会出现真正的根。劲之归宿足也,一放一松劲之出,一收一紧劲之入,此下路之要诀,功夫之根基。 二、内劲生于气,养气以生劲,开关窍以顺其气,伸筋拔骨使内气畅通。内家拳的气本自具足是经络自然产生的,气机是上下、左右、前后三条轴的双螺旋。快为阳,以快行拳,耗气;慢为阴,以慢行拳,养气。当做某个动作时,气息下沉到一定程度后,便不能再进行,于是另一个节奏开始,这种节奏感便是养气。 三、肩井、曲池二穴是发劲要穴,发劲循循,渐渐而入之意,不可过于猛烈,须从容为之,方可将劲气直达手之稍节。肩井穴是多个经脉之交会穴,松通肩井穴可通一身阳气。龙爪掌行拳,肩井穴自开。松肩之顺序,肩井、肋骨、锁骨和肩胛骨,三者皆松可谓之真松。 四、以意行拳,才会松散通空,进而调整出畅顺而深厚的内气和内劲;用力练拳,身体则产生僵劲和不易化解之半僵劲,不仅不养气,且还耗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