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砥砺奋进的西关村

 邢君娥 2023-02-13 发布于陕西

                 砥砺奋进的西关村

泾阳县西关村位于中心街西段,北邻新强村、东邻县城城区、先锋村、南邻大训堡村、望泾村、西邻吉元村。整个西关村地域面积3130亩,耕地面积1449亩,辖10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村,户籍人口8263352人。

   西关村位于泾阳县城的西部,守护着泾阳县城的西大门,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明代初年,时任泾阳县令响应“朱打圈”的号召,在泾河以北、宝丰寺以南的平坦开阔之地夯土筑城。就在城墙工程完工的第二年,泾河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却将泾阳县城夷为平地。

大水过后,继任的泾阳县令经一位道人点化:“邑居泾之阳,龟卧碧波上,重土惜民力,城池若金汤。”于是,泾阳县令博采众长,设计出龟状椭圆形城池。三年之后,一座黄土夯筑、青砖砌面、外形别致的泾阳县城池出现泾河之滨。从此,泾阳县城没有了泾河水患,保护了一方百姓安宁。民国期间,泾阳县城曾屡次整修,但主体结构依旧。1958年以后旧城逐渐被销毁。

西关村守护着龟型城池的西大门。居住在西关村这里的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幸福感,因为这里离“城”近,生活便利。和农村人相比,他们又处于“城里”,也就是那时的“城乡结合部”。

自古以来,住在西关村这里的人,有着地理位置的优越感。干农活累了,他们抬头就能看见龙陂丛绿,那是昔日洞庭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的地方。古代的泾河水河面宽广,两岸来往必须靠船只摆渡才能过河。在西关村附近就有两个渡口,东边有花池渡,西边有睢城古渡。 这为西关村人经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关村人砥砺奋进,追求卓越,实现梦想

在明代,西关村就出了一位“大官”,他叫魏学曾(生卒年不详),字惟贯,嘉靖三十二年(1551)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他曾经因得罪张居正而被罢官回乡。直到张居正去世,魏学曾才又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右都御史,督察仓场(收粮场所)

万历十九年春,魏学曾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安、宁夏、甘肃之军务。他派总兵官杜桐等出击火落赤,由于战功,加官太子太保。

魏学曾在职时,刚直不阿,能任劳任怨,但因得罪权贵,仕途不顺。 告老回乡数年后病逝家中。

魏学曾作为西关人,他是村里的骄傲,一直到清代,他的后裔都有人在朝为官。近年来,他的后裔也涌现了不少的参政人员,例如:魏小宁曾任长武县和兴平市法院院长;魏百朝曾任三原县公安局政委和礼泉县公安局局长。

张宝安,1954年出生,西关村人,他是有名的作家。他曾担任《陶瓷报》、《中国建材报》等报的记者,并担任《新视野》画报社社长兼总编。他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奖,并且有四篇诗歌作品被选入《咸阳百年优秀诗歌选》。并为抗疫记录片《融冬》《暖流》题写片名并撰写解说文字。他还担任电影《围城33》的艺术顾问。他还是有名的书画家。他的书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其中两幅书画作品被北京冬奥会选定,并授予《二O二二北京冬奥会艺术大使》称号。

张龙,1965出生,西关人,毕业于陕西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1988年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传统拳(八极拳)冠军。曾任陕西省武术专业队教练,缅甸国家武术队教练。他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吴雅楠、宁乾苟苟获得武术世界锦标赛、武术世界杯比赛冠军。他本人参加了武打电影《少林童子功》和《通天长老》等多部电影的拍摄,担任领衔主演。近年来,他一直利用自己武术的资源,积极为社会奉献力量。

张宝平,1956年生,泾阳县西关村人,解放军广州体育学院毕业。一九七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兰州部队篮球队运动员。一九七四年在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八一体工队手球运动员。代表国家出访交流20多个国家,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后勤处处长。现侨居美国。

上面介绍的是西关村的真人真事,而下面则要说的是富有传奇色彩的翠花姑娘。

相传,在泾阳县城西关村有兄妹二人,其兄叫魏喜,娶王氏为妻,他平日靠出卖劳力维持生活。妹叫翠花,长相喜人,勤于针工,但因染有严重的秃疮病,虽已成年,却无人家提亲。

有一天,翠花姑娘赶了一群羊上了白蟒塬放羊,烈日炎炎,翠花姑娘和羊儿在小树荫下避热。突然,翠花感到头好似火烧一般,又痒又痛,她便在附近的池塘里掬水洗头,感到很舒服。后来,她便日复一日在这里的池塘洗头。渐渐地,翠花发现自己的头发变得浓密,而且头发的颜色也由蜡黄变为了乌黑。翠花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漂亮姑娘。

后来,翠花便与本村的潘郎两情相悦,并私订了终身。这时,村里有一纨绔子弟张某,貌丑背驼又不务正业,愿以千金为聘。其嫂王氏见钱眼开,满口答应。

翠花坚决不答应张某的婚事,王氏便和张家密谋抢亲。翠花得知此事后连夜逃走。翠花走着走着,被一座大山阻挡了去路,这座山叫终南山。翠花逃到在这里,又累又饿,便在这里圆寂成仙。

后来,人们为了悼念这位坚贞不渝,反封建婚姻的翠花姑娘,便将此山改名为“翠花山”。又在山上天池湖畔建立了翠华宫,供人们焚香祈福,其遗址今亦可见。

据村民说,上世纪70年代,西关村里还给翠华山捐粮食捐钱财,西关村里人来翠华山也管吃管住,他们认为是娘家人来了。

西关人砥砺奋进,积极探索,谋求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西关村作为离县城较近的村庄,在城市的扩建中,大量土地被征用,集体所有的耕地数量在不断减少。

以西关村六组为例,看一看西关村土地如何一步步被“蚕食”。1959年,县第五中学占地(原四民小学校,今西关小学)25亩。1970年,原270部队扩用征地81975年,第一水厂征地3亩。1976年,县体育场征地2亩。1978年,县邮电局家属征地2亩。1968年,县农械厂占地6亩。1979年,县农械厂第二次扩厂占地9亩。

……

西关村六组在1966年前土地有400余亩,到2009年共被征用土地374亩。整个西关村的耕地都在不同程度地减少,剩余的耕地越来越少。

面对日益减少的耕地,西关村人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发展副业。70年代,整个西关村就寻求发展副业的门路,成立了西关综合厂和西关大队企业办,下面有刺绣厂、缝纫组、农具修理部、榨油房、铁匠炉子、钉马掌炉子和运输队等总共有十几部门。最红火的当数刺绣厂,当时给西安市绵江刺绣厂加工绣品,产品远销省内外,有时还有出口。最兴盛的时候,绣工人数在150名左右,在当时来讲,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西关大队的建筑队,早在六十年代就在西安等地包活,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增收,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一直延续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张寿山作为西关村在位最长的一位书记,他是一位复转军人,又是个实干家,为西关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关村在发展副业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八十年代初,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张立东带领西关六队魏泾让、李爱民、陈宝堂、胡胜利、王治黄、周小珍、等技术人才强强联合,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他们先后在西关六队筹建了菌种科研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品种示范中心、产品销售中心、原料加工中心,泾阳县西关食用菌协会。西关村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以及下脚料等,大力发展菌菇产业。泾阳县西关泾达食用菌厂托颖而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社员家家户户种植平菇,产品远销泾阳、三原、咸阳、西安等地。大家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为西关村致富奔小康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西关村村的集体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提前谋划,认真调研。1998年镇、村、组各级干部在住建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西关建材市场(原西关综合市场)进入设计和完善各项手续的工作中。    

为了少走弯路,老村长曹炳民带领班子成员先后两次到宝鸡市陈仓区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参观了以后,想借鉴陈仓区的经验,但钱是个问题。想用征地款392万来建市场,但群众意见很大。因为要建的市场在龙泉路附近。当时,那里全部都是耕地,没有人烟,产品卖给谁?为了安抚群众情绪,就把征地款分了,但手里没有钱建市场了。群众的情绪稳定下来了,但市场怎么建的问题就出来了。最后村干部想出办法,一是群众集资建西关综合市场三面的门面房,建成后,市场收取租金,门面房的使用权归村民。二是用土地资源换建设基础设施资金和建沿泾干大街的门面房。市场里面用贷款也建了2000多平方的营业门面房。

经过了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建成了西关建材市场(原综合市场),这是西关村六组最大的一个集体经济实体。它位于西关村六、七两组,始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58亩,隶属及资产归集体所有,建材市场共建有商铺158间,市场内营业门店面积4600,办公场所面积3000,群众集资建设营业商住房240间,面积15000m。建材市场主要销售瓷砖、板材、五金、灯具、洁具、木门、地板、衣柜、油漆、墙纸、艺术玻璃、厨卫电器、家居装饰等家装、家居用品共计数万品种。为便于管理,西关村成立了市场管理办公室,从村民代表中评选6名党员干部,分别对市场的财务收支、安全保障、环境卫生等进行统一管理运营。

近年来,西关建材市场利用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创办集体企业,增加集体积累,固定资产总额已经达到5000万元左右。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市场逐渐形成一定规模。西关建材市场目前招募的商家有:德诺万家建材、全民家具、新世纪家具、西关建材家具、星星木门等企业入驻。

西关村建材市场在艰难中发展,离不开村干部的付出,其中曹炳民、程宏军、张百禹“三套马车”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炳民曾任五届村长,曾兼任六组组长和市场经理。如今已过古稀之年,依然宝刀不老,还操心村里的大小事务。他曾任两届县人大代表,是模范党员。

程宏军曾任同福楼和钟楼饭店经理。現任西关民乐园团长。

张百禹曾任三届县政协委员常委,曾获泾河新城“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現任县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会理事。

西关村的村民是幸福的,因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他们走在前列,早早就走上了经商之路。他们的房屋变成了“商品房”,他们顺理成章地由“农民”变成了“市民”。

作为村干部,原来的“三套马车”已经年迈,新的“三套马车”已经驾辕前行,他们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为了村中的集体经济继续奋斗。

王艳妮曾任县人大代表,現任村委会委员兼妇联主任。曾获优秀县优秀人大代表和西咸新区“书香之家”称号。

董斌現任县政协委员,西关村六组组长兼任市场经理。

杨倩利現任市场会计,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盟会员和县人民法院陪审员。

2021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总体要求,西关村两委通过集体决议,以党建促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目标,计划在2023年年底前对西关村建材市场进行提升改造。

西关村人砥砺奋进,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西关村人逐渐变成了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村干部先想到了,他们积极为村民的社会保障不断努力。如今的西关村人,因为有集体经济做支撑,所以群众的福利让其他的村民羡慕。

我们以西关村六组为例,看一看村民的福利情况。本组村民每人每年分面粉6袋(50斤),55岁至59岁每人每月60元,60岁至64岁每人每月补贴100元,65岁至69岁每人每月补贴160元,70岁至74岁每人每月补贴200元,75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260元。春节每名老年人发慰问金100元,中秋节每名老年人发慰问金50元;合疗集体全交费,每人350元。社会养老统筹,45岁至60岁每人每年补贴300元,独生子女每人每年补贴300元(由16周岁开始)。

如今,西关村在村书记兼主任李增望的带领下,按照中央乡村振兴的五大战略,实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产业上积极争取资金,加强专业合作社管理,慎办企业,重办物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自主创业,盘活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西关村因此获得2021——2022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好。

  西关村并不满足目前的成绩,继续努力做到社会稳定工作领先,巡逻网格化,化解矛盾纠纷,建设一个幸福安康的“城中村”。他们曾获得“泾干街道2021年度村级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的光荣称号。

  目前,西关村根据本村实际,建立了十五分钟生活圈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部设施正在完善之中,择日将开始运营。到那时你再看,西关村的大爷大妈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们跳着广场舞,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尽情地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