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2万-1738-清末照片,盖砖房的泥瓦匠,戴着箩筐的新娘,“兔唇”老汉抽旱烟

 泊木沐 2023-02-13 发布于辽宁

刊发一组清末时候的老照片,拼凑出一段历史的本原。火爆的清宫剧已经褪去光环,这些真实的照片更加弥足珍贵,成为今天了解历史的史料。今昔对比,在蛛丝马迹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

清朝人拍照时的场景,摄影师专门找了一处风景,被拍男子喜形于色,这应该看作是一种进步。因为照相技术从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对它充满着排斥,甚至将其当作西方巫术看待,摄影师更是多为外国人。谭嗣同曾这样记录相机的“摄魂术”:一日为一人摄照,忽人侧多现一影,其影较人短而怪,盖鬼影,偶不及避,为镜光所摄得也!所以应该为照相机前摆个“poss”的这个男子点赞!

福建某地的一场婚礼,一位出嫁的新娘头戴着一个箩筐,身后是精美的花轿。谈不上简陋,却是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虽然不浪漫,可毕竟有花轿。若是穷苦人家,坐的就是独轮车或者小毛驴了。

清末时候的弓箭手,摆开架势就能命中靶心。清王朝的建立就是以弓箭定天下,为了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一度保持着良好的骑射技能。可到了清末,他们的“木兰秋狝”已经流于形式。骁勇善战的八旗兵也成了一堆烂泥,尤其是热兵器的到来,冷兵器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这些弓箭手也就成了花架子,射箭成了个人喜好。

清朝巨人,正常人站在他身边才是他的三分之二高,目测超过两米四。这名男子叫詹世钗,身穿清朝官服,为的是博人眼球,赚钱谋生。他被英国星探找到,出国演出,赚了不少外快。他的中国妻子病逝后,又找了一位英国女子为妻。由此看来,他的收入不低,英文应该也不错。

练毛笔字的男子,只见他盘着二郎腿,眼神犀利。这样的坐姿如何能气定神闲,写就一手好字。科举之路已经黯淡,是位视名利如浮云的主。他的辫子又粗又长,油光蹭亮。

正在盖房子的泥瓦匠,也是一门不错的手艺活。用的还是砖块,应该是乡绅地主的房子,穷人除了草房子就是土坯房,砖房想都不敢想。

清朝女子展示裹脚布下的小脚,只见那脚已经定型,锥心的疼痛早已是过眼云烟。能够让人看到小脚都是需要勇气的,看来这位西方女子给了不少银子。小脚被西方人视为清朝落后愚昧的标志之一,可女子不裹脚,出嫁都是一个问题。

山野之中的算命先生,背靠巨石,正在给过往的路人算命。察颜观色,全靠自己的演技。封建社会,这类地摊也很吃香,人们总是将希望寄托在虚无上,让人看着又是一声叹息。

慈禧太后坐着凤舆出行,宫女太监簇拥着,这气势,大清朝独一份。前面站着的两位是她的宠信太监,李莲英和崔玉贵。看脸面,这右边的李莲英一点颜值都没有,脸上脓包可见。可没有影视剧里那样俊美秀气。

脸上露着凄苦的女子,正在被洋人强搂着,虽然怒火中烧,可也是无可奈何。自己的命随时有可能丢掉,只能隐忍不发。八国联军侵华,可以说是国人永远的痛。每每看到这类照片,国人要莫忘国耻。

清朝的新式学堂,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一览无余。西学东渐,科举制度名存实亡。教育的变革,让很多人开眼看世界。不过能上的起学的孩子都不是一般人家,一旦进了学堂,自己的命运乃至家族的命运都有可能为之改变。

一位“兔唇”老汉在抽旱烟,他的指甲更是有几寸长。如今看来是不伦不类,可在当时是养尊处优的真实写照。这样长的指甲,基本就失去了劳动的能力。在封建社会,这类人不在少数。他们衣食无忧,可以醉生梦死。在清朝有一个另类群体,就是八旗后裔,啥都讲究一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