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60年代,她比明星还要火,毛主席5次接见,后来怎么样了

 gudian386 2023-02-13 发布于山东

2022年4月6日,天津,一位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比明星还火的女知青离世了,享年81岁。

她的家里挂满了老照片,堆叠着数不清的旧报纸、奖章和证书。如果不是这些资料的见证,谁都想不到这位普通的大妈,竟是曾经家喻户晓的邢燕子。

邢燕子的一生中,曾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作为座上宾出席毛主席71岁的生日宴。

在那个年代,人人都争先以她为榜样,郭沫若还特地为她谱写了《邢燕子歌》。

邢燕子为何在当年比明星还要火?她后来的人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她的故事,要从82年前说起。

文章图片1

邢燕子

我要回农村

邢燕子并不知道,中学毕业那年做的决定,对自己日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1941年出生。天津宝坻县司家庄村是她的故乡,小时候,她曾和爷爷生活在这里。

直到8岁那年,父亲才把她接回城里读书。

邢燕子的成绩一直很优秀,父母便想着让她小学毕业后,到城里最好的中学读书。

但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家乡年迈的爷爷无人照顾,邢燕子便主动对父母说,自己想回农村读书,这样还可以照顾爷爷。

12岁那年,邢燕子再次回到了爷爷身边,就读于当地的一所小学。

她一边照顾爷爷,一边用功读书,三年后,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巴庄子中学。

1958年7月,邢燕子中学毕业了,当身边的同学都纷纷去城里找工作时,她却反其道而行,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不已的决定——回农村,做农民。

她那时的选择,无异于今天我们放弃一线城市的优渥生活,毅然回到十八线小城镇。

邢燕子的父母当时都在天津市河北区工作,她的父亲刑雨村是天津华北搪瓷厂的副厂长,母亲则是一名缝纫工人。她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城里,找一份安逸的工作。

那时,正值国家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去建设农村。邢燕子觉得,留在城里固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只能让自己一个人过上幸福生活。

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如果用知识来服务农村、帮助农民,那么就会有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文章图片2

年轻时的邢燕子(中)

青春的激情,在邢燕子的心中沸腾着,她日夜都憧憬着回到自己的故土,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但是,她的想法很快就招致了身边亲友的不理解。当时支持她的,只有父母。

邢燕子的父亲是个老革命,他很尊重女儿的选择:“你想去农村就去吧,你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

有了父母这座坚实的靠山,17岁的邢燕子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司家庄,她想要实现心中的梦想,去做“新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残酷。

怀着满腔热情的邢燕子回到司家庄后,看到村里的现状,她感到自己面临的是一份前所未有的重任。

司家庄处在北大洼中,遍地都是泥泞和荒滩,因为蓟(jì)运河的灾害,常常十年九不收,十分贫瘠。

而且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到外面支援建设了,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妇孺。

对于邢燕子回农村做农民,乡亲们也并不看好。大家都觉得,她一个城里的女娃娃待不了多久,相信过不了几天,她就会吃不了苦打道回府了。

但没有人能想到,在日后的某一天,这个稚嫩青涩的女娃娃竟然将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良田,彻底改变了司家庄的面貌。

文章图片3

邢燕子画像

来人啊,粥跑了

邢燕子从来都是脚踏实地的。

面对眼前的困难,她仿佛初生牛犊般,并没有被吓退。

回村后,她第一时间来到村支书董德林的家中,表达了自己扎根农村的决心。

见邢燕子没吃过苦,村支书就安排她到村里的公社食堂帮忙做饭。但谁料,刚开始工作,邢燕子就出糗了。

有一天,食堂的老师傅让她帮忙看火煮粥。煮着煮着,这一大锅粥很快就溢得到处都是。

邢燕子顿时傻眼了,不知所措的她只好大声喊:快来人啊,粥跑出来了!

幸亏老师傅回来的及时,才阻止了这场“灾难”。

虽然邢燕子闹出了一场笑话,但她没有因此灰心,而是沉下心来掌握做饭的技能,后来越做就越好。

从1959年开始,中国经历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幅度递减,饥荒非常严重。当务之急,便是恢复农业生产,让人民吃饱饭。

但在司家庄,男性劳动力极为匮乏,而村里的妇女们往往要带孩子。

如何才能把女性劳动力解放出来呢?邢燕子为此动起了脑筋。终于,她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开办幼儿园!

在她的发动下,村里的幼儿园办起来了。她负责带孩子们,教他们读书认字。孩子有了托付,妇女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去劳动了。

但邢燕子并没有因此闲下来,她一不做二不休,将6个空闲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妇女生产突击队”。

她亲自担任队长,每天都带着队员们参加生产自救行动。

文章图片4

邢燕子(前一)带领突击队员们辛勤劳作

刚开始,村民们都看不明白她这么做的意义,但到后来,他们对突击队的看法完全改观了。

冬天的司家庄特别寒冷,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层,作物更是少得可怜。村民们都揭不开锅了,更别提收入了。

于是,敢想敢做的邢燕子带着队员们,在三尺厚的冰面上硬是凿出了冰窟窿,她们冒着凛冽的北风在水下撒网,最后捕获了上百斤的鱼儿。

白天,邢燕子带着妇女们割芦苇,晚上则打苇帘子、编草帽。

功夫不负有心人,忙忙碌碌了三个月,突击队一共给村里创收了3600多元。这对贫穷的司家庄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也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

文章图片5

邢燕子(左二)与乡亲们在田里

紧接着,就有不少妇女加入了突击队,队伍一下子就增至了16人。

邢燕子越来越适应农村的生活,她看到司家庄在一点点地变好,这更让她坚定了改变家乡的信心。

1959年的夏天,蓟运河的水位暴涨。司家庄的护河堤坝如果不赶紧堆高,那么庄稼就会面临被淹的风险。

堆“土牛”可是一项重活,每个泥兜至少有一百多斤重。但突击队员们却不怕艰难,她们扛着泥兜,在堤坝前浴血奋战,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60年的冬天,冰封大地,老百姓的心里也格外寒冷。

邢燕子把乡亲们的苦日子全都看在了眼里。她想,要想明年有好收成,现在就得提前做好准备。

于是,邢燕子又带领着队员们一起开荒。饿了就在地头啃窝头和咸菜,渴了就喝一口凉水,就这样,他们一口气开垦了560亩荒地。

这片遍布冰碴儿的土地,在突击队员们的努力下,终于绽放出了不一样的生机。

文章图片6

邢燕子(左二)和队员们查看庄稼的长势

第二年秋天,司家庄就多收获了4万多公斤粮食,乡亲们终于渡过了灾荒,而且还有多余的粮食上交国家。

邢燕子终于笑了,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建设家乡的重任,那一年,她才20岁。

成了国民“明星”

命运从来都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改变的人。

邢燕子从没想到,她在司家庄撒播的“种子”,会在全国遍地开花。

她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甚至惊动了省领导。

在那个年代,大批的农村青年都去大炼钢了,而城镇青年也不愿意到农村受苦,导致农村的生产力十分匮乏。

邢燕子却能勇敢地从城市来到农村扎根,并实实在在地做出了一番成绩,在当时这是十分难能可贵又能鼓舞人心的。

国家迫切需要更多像邢燕子这样的知识青年,奔向农村搞生产。

1960年8月15日,《河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发扬邢燕子发愤图强的革命精神》的社论,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章图片7

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邢燕子的事迹

随后,全国有不少媒体纷纷前往司家庄,对邢燕子进行采访。

9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邢燕子的事迹后,她的名字随之传遍了大江南北。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看了她的报道后,对她刮目相看,并特地创作了《邢燕子歌》。

从那以后,邢燕子的突击队便被大家赋予了新的名字——“燕子战斗队”!

宣传部还将邢燕子的事迹拍成了电影,有关邢燕子的剧目也在全国火热上演。

毫不夸张地说,在上世纪60年代,邢燕子成了国民心中最火的“明星”。

文章图片8

人们在学习邢燕子的精神

同年10月12日,邢燕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入党申请书中,她深情地写道: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跟着党走,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谱写新农村的篇章……

虽然已经成为知青楷模,但邢燕子仍一如往常地躬耕在司家庄的土地上。

开荒地、改良盐碱地、种庄稼、搞副业……短短几年时间,在她的带领下,司家庄就发生了瞩目的变化。

1964年12月26日,邢燕子作为先进典型的知青代表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毛主席看到她后,亲切地对她说:“你就是邢燕子,你做出的成绩很不错!”,而且还亲自把她带到主席台上。

文章图片9

毛主席接见邢燕子

会后,从来不设生日宴的毛主席,用稿费设宴招待了十几名参加代表大会的人士,其中就包括邢燕子。

毛主席让邢燕子坐在自己身旁,不仅吩咐人给她端多点饭,还从自己的盘中夹了两个饺子和一个烧饼给她。

第一次参加代表大会的经历,让邢燕子尤为印象深刻。

此后,邢燕子还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受到国家领导的接见。

文章图片10

邢燕子(左一)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但邢燕子并没有骄傲自满,只要有老百姓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她的身影。

而对于丈夫和家庭,她却充满了愧疚。

牺牲小家,成就大家

邢燕子始终记得,村支书给她说亲事的情景。

那天她在地里干活,村支书便找到她说:“燕子,你年纪也不小了,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你看生产小队长王学芝怎么样?”

邢燕子听完就愣住了,自己才20岁,压根就没心思谈恋爱,而且王学芝比自己大7岁。所以,一开始邢燕子并没有答应。

谁料爷爷却非常支持,他觉得王学芝老实可靠,是个可以托付的人。

当年,仰慕邢燕子的青年数不胜数,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信件如雪花般飞往司家庄。

但最终邢燕子还是听从了爷爷的话,也相信组织的选择。1961年,邢燕子和王学芝结婚了。

文章图片11

邢燕子和丈夫王学芝

领导给他们置办了一床被子、褥子和一身衣裳,两人就算是正式结为夫妻了。而早年喂驴的小棚子,就是他们的婚房。

结婚后,邢燕子比以前更忙碌了。随着名气大增,她越来越受到重视,职务也越来越多,她不但要忙于生产,还要经常去参加各种会议。

自从孩子出生后,王学芝就自觉包揽了家务,默默地成为了邢燕子最坚实的后盾。

邢燕子的家里有一辆用旧水管焊接的自行车,这是王学芝专门为她“定做”的。

每次邢燕子要出去开会,王学芝就骑车载她出门,不管酷暑还是严寒都风雨无阻。

有一次邢燕子要去外面开会,那天正好下着小雨。王学芝骑着她走到半路时,恰好遇到路上挖沟渠,只能下车走过去。

于是,王学芝就把她背到背上,以免她弄脏衣服。谁知,王学芝的脚一下子就陷进了烂泥里,怎么也拔不出来。

邢燕子便想下来自己走,可是王学芝就是不让。最后,王学芝好不容易把脚拔了出来,一步步地背着她走了过去。

王学芝的贴心照顾,让邢燕子倍觉感动,慢慢地,两人的感情日渐浓厚。

有了丈夫的支持,邢燕子在事业上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她先后担任过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等16项职务。

1981年,邢燕子来到天津市北郊区永新知青综合场工作。

不管是除草施肥,还是帮小卖部售货,她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都毫无怨言。

而那时,邢燕子的家还在司家庄。王学芝仍十年如一日地照料家人和田地,到了周日,他就骑车去把妻子接回家。

直到1987年,邢燕子工作调动到了北辰区,他们一家人才得以在天津团聚。

每天,王学芝都为邢燕子准备好早餐后再去上班。虽然他与邢燕子同路,但是为了妻子着想,他从不坐妻子单位的车,而是骑车上下班。

每每忆及往事,邢燕子都很感慨,正是有了丈夫在支撑着小家,她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为“大家”服务。

退休后,邢燕子也没闲着。她每天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尽己所能地帮助有需要的机构和群众,还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国画。

文章图片12

邢燕子与她的书法作品

年迈的邢燕子行动已大不如前,但是,当她哼唱起那首《邢燕子歌》时,十足的干劲仿佛一如当年。

到后来,她的记性渐渐不太好了,经常唱到一半就会忘词。

而如今,歌声依旧,只是唱歌的人不在了。

结尾

在司家庄,有一条通向市区的马路,叫做燕子路。在潮白河上横跨着一座桥,叫燕子桥。

这是司家庄为了纪念“好女儿”邢燕子而命名的。

邢燕子把一生都献给了农村和老百姓,更是鼓舞了无数青年投身于农村建设。

2009年,她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她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的荣誉称号。

文章图片13

邢燕子在家中

面对盛誉和荣耀,邢燕子却极为谦逊。

她说: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一代人的功劳,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

邢燕子从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她只是跟随着自己的心做出了选择,一辈子踏踏实实地只做好这一件事。

邢燕子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曾经的那只燕子并未真正地离去。

那乡间的沃土良田,放眼望去,如今皆是呢喃燕语、生机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