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耳》浅析

 程小鱼719 2023-02-13 发布于浙江

《卷耳》这一篇,我个人十分的喜欢,用词、结构、意境、阐述的手法都很对我胃口。不多说,先奉上原文。

                              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一眼望去,哇,好多不认识的字。哈哈,依然奉上小儿的朗读音频,供君“解惑”。

还是从诗名开始解读。

卷耳,一种草本植物,可当野菜食用。我是个植物渣渣,问问我梧桐树柳树银杏树这样辨识度非常高的植物界人士还能分辨一二,但像葛藤,卷耳这种少见的难免多怪。

卷耳有古今人士认为是苍耳,也有植物科普研究者认为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我也不清楚究竟哪种说法正确,但从诗中可看出,卷耳在老百姓的日常食物中也算是时令菜了。插句题外话,当时的大自然中,多不起眼的小草小花全身上下都能是宝。

我在采卷耳,还没采满一筐,因着我想念某人了,情绪不好,便停下手中的劳作,把筐子放在地上。

在当时的社会分工中,干这种采野菜的活一般是家里的妇女。想念某人,应该是想念她的丈夫了,能让一个勤劳的妇女停下的手中的活,她的丈夫去哪里了呢?为什么这么牵肠挂肚呢?且来看后面三段。

登上那高高的山丘,我的马儿都非常疲惫腿脚发软了。喝一杯金壶酒,聊慰我的思念。

登上那高高的山冈,我的马儿疲惫不堪。喝上一大杯酒,发泄我心中的悲伤。

登上那不好走的石山,我的马儿累坏倒一旁,我的随从精疲力又竭,我无的心中无限愁绪。

明显这后面三段的“我”不再是第一段中思念丈夫的妇女了,而是丈夫本人。有马,要爬山,有酒,有随从,一位干着大事的男人,再联想当时的大环境,不难看出,军人一枚,正在打仗的途中。

前后联系起来,一位妇女在思念行军在外的丈夫,担心他的安危,又期盼他早日归家。而这位在战火纷飞里的丈夫,也是疲惫不堪,也想念远方的妻子和家人,无奈并不知道归期。

双向选择的牵挂,思念之情和愁绪也加倍,正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明明是两个场景,又同时发生。正如很多大家的说法,“颇有话剧之感”。这是布局的一妙。

借写山的险阻,借写马的疲惫,不说人怎么样,却处处在说人的艰辛和痛苦,这是意境,又是一妙。

而我最最喜欢的两句,

维以不永怀,维以不永伤。

每每读到,便不自觉地伤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