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承尧与钟刚中的素心之交

 击壤斋 2023-02-13 发布于安徽

  

  

 许承尧(1874-1946)与甲辰科进士交好的主要有:福建的方策六兆鳌、安徽的张燕昌启后、广西的钟子年刚中,尤其与钟刚中(1885-1968)最为相契,《疑庵诗》中尚存有写给钟刚中诗十首,另有词一首。《钟刚中艺文集》中写给许的也有三首诗和一首词,另外还有几处提到许承尧。钟刚中生平事迹久没无闻,直到上世纪下半叶由于启功先生的首介,然后引起了书画篆刻界的广泛注意,并逐步肯定了他在民国篆刻中的大家地位,但留下来的资料极少。许承尧是一位诗人,我们也只能顺着他俩的诗文来探寻他们的交往。通览两人一生的交往,我们拟分四段叙述:一,开封会试初订交;二,知音汉阳相约会; 三,卅年诗词寄相思;四,友谊终生留余音。

                      一,开封会试初订交

 钟刚中,字子年,号柔翁,广西南宁人,18855月出生其父钟德祥、叔父钟德瑞,皆为进士,“一门三进士”在南宁当地成为美谈佳话,自幼家有源,儒熏陶,1904年的春天,20岁的钟刚中与31岁的许承尧河南省会开封,参加当年的甲辰恩科因为京城贡院1900年的八国联军烧,所以本应在京城举行的会试离京也较适宜的河南省会开封。他的交往,正是在这场考试中相逢相识的,值得庆幸的是许承尧有一首长诗,把这次考试情况,以及他的交往,写得比较清楚

                   许承尧 《赠钟子年同年》(甲辰,1904年

钟生磊落气骨奇,精悍可却千熊罴。藐姑仙人冰雪肌,翩然来自珠海湄。我从识面心焉仪,大梁水柳春丝丝。寓斋连袂时遨嬉,夷门门者远莫追。信陵公子归崇祠,邹鲁喜复同崔巍。寻碑剔藓得字稀,何朝何语艰考稽。吹台歌啸寒酒卮,铁塔造巅嗟履危。长河府窥如带围,辘轳下泽欹坐宜。与君登眺间早迟,归述所见张两颐。春卿拾才喧及时,织藤白笈手挈持。蠕蠕逐队交笑嗤,沉埋九日忘渴饥。辱君劳我酬新诗,索书小卷受不辞。少需轰耳春雷驰,揽辔共骋宣南逵。会舍咫尺某在斯,草茅荒忽登殿墀。自署罔讳笔迅挥,将吐复茹悭其词,书则务肖颜书肥。君夜叩门声不怡,佹得佹失愁数奇。尽看鸡鹜攘凤池,终竟汁染郞官衣。慰情畴云弱女非?吁嗟世事谁能知!君且含笑从容归,玉人脸波漾碧漪,再拜共进黄金卮,祝大椿树千春期。

 从诗中得知他们来到“大梁”开封,试毕后结伴游玩了开封城内的众多名胜古迹,“夷门”一词典出《史记》,夷门本来战国都城的东门,后泛指城门,亦成为大梁开封的别称。夷门门者远莫追”,他俩的寓所离开封的城门很远,但寓所却是连墙隔壁的,寓所近邻给他俩的相遇交往带来了缘分,成了相识的契机。诗歌对钟刚中从外貌到气质进行了精彩的描绘,两人从识面到心仪,由面交到心交。开封城内古迹众多,有孟尝君信陵公祠、开宝寺铁塔、禹王古吹台、孔庙,还有修得象孔庙一般“崔巍”的孟子游梁祠等,孟子正是在游梁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特别是祠内的那副对联:

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

这是非常契合钟许二人的志趣,亦或激励了二人对窳败晚清的清醒认识,以及重义轻官的重大人生决策。诗歌还生动有趣地写出了钟刚中考前妻子对他的鼓励与预卜,以及发榜前夜晚极度的惴惴不安,当然最终因了二人的才学,双双都被录取,一同来到了京城,同住宣南下,打马御街前,过了殿试,点了翰林。诗中还写到了钟刚中的书法很好,有颜体字的肥美,许承尧很喜欢,请他手书自己的考试小卷; 同时钟刚中也很佩服许承尧的作诗才华,要许承尧给他写一首诗作为酬答。两个才子相互欣赏,引为同气同类,也可能上面的这首长诗,就是许的酬作呢。这里钟的书法与许的诗才,正是他俩的爱好与特长,甚或可谓是他俩今后人生以之安身立命的所在。

二,知音汉阳相约会

1904年的晚清已经极度风雨飘摇,不得不颁布的议会立宪及废科举办新学等政令也处在激烈斗争、艰难行进之中,这一年的甲辰恩科终于成了中国一千多年科举的最后一幕。对于这一年的进士其前途和命运有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分化和多灾多难。钟刚中考中进士后,以吏部主事衔入进士馆外班进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作为官派留学生赴日,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法律系1908年夏回国。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二十八卷·光绪朝”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十六日,钟刚中在进士馆外班以中等成绩毕业;八月,朝廷令钟刚中以即选知县散馆,补缺湖北武昌府通山县知县。

通山县属武昌府管辖,位置在武昌的南边,与武昌相距近百公里。钟刚中在写于1909年四月的《上马观察师启》中说:“春间到官通山。比者来通山县受事已复数月。”钟刚中1908年的八月受命,于1909年的开春到任。而许承尧自1908年底辞去在家乡歙县所创办新安中学堂、紫阳师范学堂校督之职后,回到京城翰林院,任编修兼国史馆协修此为闲职,住在南宣街老墙根下,整日埋头读书,到辛亥革命清朝结束,此段时间时常往还于歙县与京城之间。钟刚中在湖北任通山县令期间,与许承尧有一次汉阳之约,是十分宝贵的,许留有诗作,让我们来欣赏。

 许承尧《汉口舟中寄钟子年》

    襟怀年来酒不温,扬舲广汉重思君。一官著体如疣赘,多恨将词涴泪痕。摇落江枫秋渐尽,啁啾寒雀暮犹分。拂衣归去成何事,似此行藏莫漫论。

1910年11月的深秋,许承尧自京城回歙县老家,坐火车到汉口,过汉江到汉阳,与钟刚中相会。分手后于汉口的船上写下此诗,从芜湖邮局寄给了钟刚中。在《钟刚中艺文集》中这首诗的题目原有“许芚,十月,芜湖道中寄怀相牛”等字样,“芚”是许承尧的另一个号,“相牛”是钟刚中早年使用的号,上书钟刚中印存中有“相牛”之印。综合相关信息作出上面的推定。

钟刚中读到诗后写了首和诗。

钟刚中《次许芚韵》

宿火离怀酒不温,国门挥手只思君。明明大月当愁影,落落荒山写泪痕。入世羽毛徒自苦,经秋梗叶自应分。黄尘扑面吾何往,待尔林中把臂论。

在上两首诗中,两位知心素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得到了再一次地充分诉说,那就是不愿当官。好一个“一官著体如疣赘”,学而优则仁,本圣贤之言,而在他俩却视如“弊屣”而过之,认为是身上长出的百无一利而有害的“疣赘”。我们知道,许承尧在1894年即考中了举人,这次中进士已经过了十年,据说这次参加会试他的老父亲还亲自相伴陪考,可见他对科举并不热衷,更多的是为满足长辈与家族的意愿罢了。钟刚中同样也是把题名加官当成了隔夜的“宿火”,不再有多少温暖可言。他俩对官场的态度,不但不留恋,甚或是讨厌,这就不难理解二位日后何以会早早辞官退隐的了。

经过上面的小诗唱和,许承尧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一首较长的诗。

《汉口渡江偕钟子年游琴台及归元寺遂泛月湖归后作诗寄子年》

  晨起浮汉江,饕风激寒吹。一笑得钟生,弭楫芳洲外。淡荡鸣琴台,渊令容父字。依稀山与水,留此低回地。移情入冥契,孤想各殊异。遂令襟袖间,泠泠尽琴意。俯仰广庭阴,况有松柏翠。陂池度委曲,涉迹藏经寺。楬橥曹溪宗,铙鼓乃譁(哗)会。灵山龙象繁,倚坐万姿势。游倦登小舟,还泛明湖逝。荷梗禿如林,天光到鸦背。平烟摇薄榖,尚带深秋气。微嫌翼际山,鳞碣损娟媚。荒寒吟未已,飞影笙歌坠。录别付传笺,相望寄遐思。

   诗中较详细地描写了两人相聚游玩汉阳风景名胜的情状。相约奔赴本当是芳草凄凄的鹦鹉之洲,一同寻访古迹,鸣琴台、容父字、归元寺、灵山等,虽已疲倦但兴致不减,又继续登小艇游览月湖,只见湖中残荷秃梗,平烟荒寒。诗中也写出了对翼际山(龟山)秋树叶落、鳞碣裸露,稍逊娟媚的真实感受。两人重逢的喜悦、情感的契合,与分手的留恋,诗中都细致委婉地得到了抒写。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地说一下这个汉阳的古琴台,原来它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在此弹奏“高山流水”的古琴台,这个友情的佳话在中国是流传千载、家喻户晓的,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友情圣地。有意思的是,就在离琴台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钟姓的村落,传说是钟子期的后人,而更为凑巧的是钟刚中也姓钟,与友情圣手钟子期同姓,许承尧与钟刚中的约会之地无论是有意,还是巧合,古琴台及其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美好意象都是他俩相期相会的绝佳背景,难道他俩不就是奔着知音而来的吗?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许承尧在诗中没有自我标榜,以钟俞自许,而是巧妙地将古人的高情典范,悄悄地融入自己的诗中,轻轻淡淡地说这里是“依稀山与水”,可友情却达到了无声的“冥契”,在这里看得见的琴台与不用听的琴声,幽然想通,飘荡在“襟袖间”,隐约“泠泠”,这便是“今人多不弹”的古琴声、古“琴意”!

最后两句表明了这是事后记录当时事,邮筒再传,以寄遐思。疑庵诗》中许承尧接下来写给钟刚中的诗是:

寄钟子年老河口三首》

   炯炯抱朝醒,恻恻挂夕悲。羁縻局此室,微风忽披帷。群动徇所营,千辛求哺糜。孤情诣幽窔,有会当语谁?形骸缚土梗,无适盲尔笞。退之诡两鸟,金铁钳其颐,佳人天之涯,啜泣摧心脾。

   明灯熠光荧,敛意如自怡。蟹眼茶鼎生,飒若松风吹。逌然落空山,向壁敲苦诗。鸡虫无达情,鹅鸭无远思。小器赴利名,戋戋较铢锱。松柏视霜露,恩怨两不施。君心有炎凉,裘葛乃浸移。顽哉金与石,强国真吾师。

   孤宦投遐荒,踽踽悬远踪。文章擅灵异,澡雪亦足雄。千里持爱亲,寒暑如转蓬。草本盛夏昌,山水修冶容。智者取怡悦,妙目微波通。武当千重云,独屐踏冷峰。归来命酒酌,嫣笑蹇珠栊。应念屠狗豪,浩歌燕市中。

许承尧诗寄老河口,那老河口又在哪里呢?老河口位于汉江的上游,是光化县的首镇,属襄阳府,晚清此地水陆交通发达、邮政便利,经济繁荣,还有驻军,而光化老县城因受汉江洪水的频繁冲涮,几度内移,难以繁荣,反而落后于老河口镇,两湖总督张之洞曾上书请求县城迁址,但是生命垂危的清政府难以顾及,只好暂时还维持着一县两城的特殊格局,直到民国的1937年光化县城最终还是迁到了老河口,以后又发达成了老河口市,这是后话。

那钟刚中与老河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钟刚中的另一封《上马师笺》信中寻找到了答案。信中说:

“前奉府檄,迁就北辙;陆行十日,涉迹千里……襄流滥觞,乃抵河口……宦游所至,良称乐土。刚中少小幽燕,不乐南国,念量移稍北,举家皆喜。加以官类领祠,事同监酒;案无严檄,月有例钱;引分藏拙,俯仰已足。荷门下之赐,无已时矣!”

信中写道:奉府之令,北移就职,经过十多天的陆路行走,千余里的路程,到达“襄流”(汉江)的上游老“河口”,已经大大的北移了,非常适合家人作为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全家高兴,本人也已经知足,非常地感谢上级。可见其心情是愉快的,虽然信中没有明确提到自己的所任职务,我们在没有看到更多史料的情况下,姑且推定,他是由通山知县平移到光化县来的,任何职对分析他俩的友情不是重要的。此信写于“1911年六月望”,由此可见,钟刚中在通山知县做到1911年6月,7月移任湖北襄阳府的光化县。

“草木盛夏昌”等诗句来看,许承尧1911年的夏天写于北京,钟刚中方到老河口。辛亥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0月即发生了武昌起义,清王朝结束,一切都得重新洗牌,钟刚中在光化县只任职了几个月。

这三首诗写得非常有层次,先是诉告了自己的处境十分迥廹,身边之人多逐名利,知己难觅,知心老友却又远隔天涯,如同韩愈所吟咏的两只孤苦的小鸟。然后是继振精神,吾辈不当庸俗,不该被眼前的戋戋铢锱所击倒,目光应放远,要葆有松柏金石之精神。最后是慰勉,虽任职荒远,世事不堪,官场浑浊,但是周围山水风景还是不错的,“武当”山离得也不远,乘夏天草本茂盛之时,多观览山水,以获滋养。

                           三,卅年诗词寄相思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国家突变,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正如许承尧前面诗中所预感的那样,“行藏”“漫论”了。

民国初钟刚中曾有几年时间任过直隶成安宁晋等县知事之后辞官南下广州,1937年返回北京定居,以艺为生,正如后人所评:以进士出身而为印,怕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例。许承尧在刚入民国的1912年应皖督柏文蔚之邀,任安徽铁路总办筹建芜屯铁路,因二次革命失败,柏文蔚失职,其事告吹。1913年底因甘督张广建之聘,宦游甘陇,前后共达十一年,然后也是辞官归歙,吟诗作字。此后战争频仍,烽火不断,尤其是日本侵华,华东大片国土沦䧟,南北道路和邮路时常阻断,如隔天涯,相见甚稀,所思未断,时有诗词相往还,现予录出。

  《寄钟子年》1912年在北京

积雪在庭户,寒空见暮云。端居知有我,远道忽思君。幻想恒沙法,烦冤苍颉文。吾生爪上土,清泪太纷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砸碎了旧世界,但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未必比较之清末有多大改善,可能草创时的纷乱甚或过之”(罗湘民《钟刚中艺文集》序),诗人除了对知心好友的思念之外,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社会的阴云与寒冷,甚至有几分幻灭感,这正是民国初年,社会混乱动荡,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真实感受与表现。

《瓦亭寄钟子年》二首(1914年

游丝飞絮欲何营,鼎鼎虚明照未成。解道金钗能挂梦,翛然人海一钟生。

我行边塞五里,卧听风声似怒潮。枯木寒烟瓦亭驿,重重梦影未能消。

许承尧因甘肃督军张广建之聘,入陇为宦,于1914年的1月18日自京动,一路向西,朝甘肃兰州进发,历时43天的长途跋涉于3月2日到达兰州。关于入陇为宦的原因,许承尧在他的《入陇琐记》中有过较清楚的自述:“世艰迫促,非鬻力奉生,无以自谋”,加之张广建为人“笃诚肫厚”,且“能用善言”,此外,同行者蒯寿枢(字若木),也是交往了十余年的好友,所以他希望自己的所学能有用武之地。虽自谦为谋生,但又绝不是仅仅止于谋生,他的《入陇琐记》记录了沿途文物古迹,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民生疾苦及政事状况,并作诗50余首,琐记中引用了大量的地方史志及前人的西行杂记,甚至连刚刻印不久的裴景福的《河海昆仑录》也都上了手,进行比对研究,即便不能说他的西行是有备而来,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确为有心而来,决不同于普通的谋食政客。他的《入陇琐记》堪称为一部生动有趣的入陇导游书,在众多的西行杂记中也当为上乘之作。

瓦亭驿,位于陕西与甘肃两省的交界处,为兵家必争之地,属甘肃省的固原县,也就是在后来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大名鼎鼎的“六盘山”的东麓,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是自西向东,而许承尧此行是由东向西翻六盘山的。许承尧为真正的江南人,平生没见过如此荒凉的陇西,更没有经历过如此艰难的旅程。到达瓦亭驿的时间是2 月 21 日,连日的寒风雨雪,当天雪止放晴,队伍开行,周围山峦“积雪齿齿”,“落日衔山”,祁寒无比,队伍晚宿瓦亭驿,许承尧住在当年左宗棠曾住过的“左文襄故堡”。虽然一路辛苦,也没忘了给好朋友钟刚中去个信,诗中还在回味他俩在开封参加会试时的场景,重新提起钟刚中妻子为参加会试的丈夫拔钗测卜的趣事,说自己虽然西行五千里,但与好友相聚相相会的快乐场景,始终萦绕于心,给人以美好的回忆与梦想。我们不由猜想,这首诗或许正是作于斯晚斯驿斯堡。

         许承尧戏答子年赋牵牛花》1921年秋,回歙小住)

弱蔓引愁长,扶娇爱薄妆。低回红泪颊,小试碧罗裳。飘睇防秋觉,凝思怨梦凉。年年银汉水,痴绝莫相忘。

钟刚中《粤居书怀寄……许承尧皋兰》节录

许君弟蓄我,私语芳如兰。……出沫两濡湿,宁能作波澜?得无夙生中,已结眷属欢!浮云西北驰,翘首思羽翰。勉葆胸中春,寒向方岁寒。

   钟刚中南下在广州,其时许尚在兰州,钟写诗寄在兰州的许承尧,诗写在1924年之前。

另外钟刚中还为许承尧写过两首词。

                      钟刚中《辘轳金井》

新秋寄许芚公京师

海天一发,分归来消受,对床风雨。倦眼醒时,甚蛮山如茧,清游顿阻。似依约、墙根花树。泼酒湔愁,勘书破病,低徊谁语。

 何时片帆休去。已总总负公,红药尊俎。葵麦苍茫,问巢痕何处。飘流自苦。争忘得、寒枝旧侣。倚声凉宵,明河泻泪,和愁东注。

词中有“许芚公京师”,自己“蛮山如茧”,“总总负公”,“何时片帆休去”等词句,我们可以推定,钟刚中此时尚在湖北通山县或光化县任职,约在1909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间。

钟刚中 《兰陵王》

        戊辰(1928)岁暮,许芚自歙来游,稷园话旧作

竟头白。来问三年信息。伤心地、别后到稀,终古名园带离色。西山恋旧国。谁念、玄都倦客。阑干外、零乱逝波,照影惊鸿似曾识。

凄迷俊游迹。早梦断秋衾,丝冷宵织。回徨万感空尊泣。算捐玦陈愿,遗珰缄恨,飞磷入地化怨碧。画楼自天末。

重忆、已成昔。又人海萍踪,残岁漂泊。花开陌上知何日。怕别馆春老,胧移栖翼。沉吟前事,付坠叶,漫再觅。

许承尧也写过一首和钟刚中的和词。

                   《苏幕遮》(和钟子年)

笛声飞,黄叶坠,寂寞河山,愁共秋光碎。一样温存心上味,凤泊鸾飘,惘惘回残醉。

退珠衣,题锦字,小叙双鸳,老抱寒云睡。倦有兰苕巢翡翠,几斛珍珠,红买盘中泪。

暖回灯,凉入酒,日暮天涯,独自低回久。锦幕无温香烬后,梦亦禁寒,苦为梅花守。

柳成棉,莲作藕,婉娈频迦,不信人天有。媚月娟娟偷觑牗,捣麝成尘,一寸灰难朽。

《苏幕遮》是唐玄宗时的教坊曲名,到宋以后成为词牌名。来自西域,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韵。由此可见,以上是两阙《苏幕遮》词。本词录在《疑庵词》内,“和钟子年”是许承尧的自注。既然是和词,那么钟先生应有原词。经检阅在钟刚中的词中也凑巧找到了一首《苏遮遮》,且是唯一的一首。

                       钟刚中《苏幕遮》

穗灯残,铅漏细。曲曲银墙,肠共车轮碎。闲数屏山思往事,一剪明湖,红滴家山泪。

殢炉薰,温酒袂。病起光阴,占断愁滋味。容易鹃声成逝水,醒眼弥天,一片飞花地。

    钟词中“闲数屏山思往事,一剪明湖,红滴家山泪。”所写“明湖”还是对两人曾到汉阳约会美好场景的回忆,而许词中的“一样温存心上味,凤泊鸾飘,惘惘回残醉。”所写的“一样温存心上味”正是对钟词的回应,从词调押韵等是两相符合唱和规则的。再将三首词从整体来观赏,唱和词所作的时间应在许承尧在甘肃陇上游宦的期间,钟先生所选的词牌《苏幕遮》,就包含了“西域”的情调,遥隔万里,车轮辗碎,光阴飞逝,秋月衔愁。到是许先生的第二首和词,把思念的基调进行了调整,变成了砥励与坚守,藕虽断有丝连,麝成灰香永在。

许承尧和钟刚中两先生间的唱和诗词,肯定不止于上述几首,即便如此,从中我们也已能获知个大概。

四,友谊终生留余音

  

关于钟刚中的人生,有几件事我们还是不能不说的。

其一是,钟刚中任宁晋县知事时,曾捕获一匪首,罪恶当诛,当地一些头面人物要求保释,但钟公正不阿,将匪首处决,深得民心。20年后1945年,钟60大寿,宁晋乡民还派人持银盾封北平为他祝寿。

其二是,抗战期间,北平钟刚中无房无业,子女嗷嗷,陷入境。当时,北平大汉奸、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是钟刚中许承尧的同年进士且与钟一同留日。王欲拉钟出山,投靠日寇,但钟大义凛然,宁愿饿死不当汉奸仅靠卖字和妻子摆地摊为生。

其三是,钟刚中是诗书画印全才,尤喜治印,不喜交际,不乐揄扬,亦从未悬例鬻印,加之性情坦率,俗客来访,每曰:“我倦欲睡,君且去!”在当时寿石工、钟刚中、邓尔雅、陈师曾并称为中国印坛四雄。

许承尧先生逝于1946年,钟刚中赠许一幅《扇画》,许珍藏着,直到逝世,最后作为遗物,连同他的大量文物都捐给了安徽省博物馆(许捐物编号第501号),此物将永为馆藏,为后世观览。在此还要多说一句,许承尧捐献的文物中还有大量的许承尧与友人的通信与诗作还没有得到整理,还窖藏着,不排除还有许承尧与钟刚中交往的更多资料,我们期待着能见到更多。

许先生曾送给钟先生一本《疑庵诗》,钟先生一直带在身边,时常翻阅,并在书上留下了如下三段笔记:

“癸酉腊月三日夜广州东山检读一过,是翁。”(按:癸酉年1933年)

“乙亥十月廿二日久病新起,再读东山。雁乡阁(印)”(按:乙亥年1935年)

“疑庵殁于丙戌,距今遂二十年,读卷中见赠诸作,为之凄哽。乙巳中秋。柔翁时年八十有一。钟子年(印)”

最后一段文字钟刚中老先生记于乙巳年1965),不仅用文字记,还郑重地加上了印,这是解放后的新中国,而许承尧先生已经逝在二十年前的旧社会,世事巨变,谁话沧桑。我们不难想象:八十有一的老诗人,须眉苍苍,灯昏卷黄,友之诗,己之字,石激浪涌,情何以堪?

钟刚中先生读先亡之作为之“凄哽”,后人继读钟先生之字,复又为之“凄哽”。许承尧与钟刚中两先生间的素心之交,于此“凄哽”,情谊全现,无用赘言矣。

     

                                           2023年2月5日元宵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