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之匠心——从陶器中看古人的智慧和礼仪风范

 渐华 2023-02-13 发布于山东

陶器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茹毛饮血的早期人类,由此迈入了定居农耕的新时代。“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原本主要用作饮食器具的陶器,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开始具备礼器性质,王者大墓中或有规律地随葬成组陶杯陶壶,或动辄放置上百乃至数百件各式陶器,此时的陶器已经具备了区别身份等级的礼器内涵。龙山文化时期,更是出现了专门用于祭祀的蛋壳黑陶,造型典雅、薄如蝉翼,被誉为中国史前制陶技艺的巅峰之作。

孔子博物馆“日出东方——山东古代礼乐文明展”正在展出中,展览向大家展示制作精巧、造型多样的陶器,有身形似鸟的红陶、薄如蛋壳的黑陶、光润洁白的白陶......让我们从这些陶器中,一起来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礼仪风范。

红陶

红陶是最早的陶器种类之一,在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中都极为普遍。大汶口文化中的红陶鬶(guī)造型似鸟,是本地最富特色的陶器。山东地区是东夷族少昊氏部落所在地,少昊氏以鸟为图腾,陶鬶颈部、口部仰首向上,神形似鸟,是鸟类形象的艺术化再现。

文章图片1

红陶袋足鬶

大汶口文化 孔子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2

红陶实足鬶

大汶口文化 山东博物馆藏

黑陶

光洁朴素、质硬胎薄的黑陶,是中国制陶史的巅峰。肇始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以精美雅致的黑陶闻名于世,因此在上世纪被称为黑陶文化。河南、陕西等地龙山文化的命名,都源于山东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器型丰富多彩,有用于炊煮的鼎、甗(yǎn)、鬲等,也有盛储用的瓮、罐、盆等,还有饮食用的豆、盘、杯等,其中蛋壳黑陶高柄杯、黑陶甗(yǎn)等都是龙山文化礼器的代表。

文章图片3

灰陶实足鬶

大汶口文化 山东博物馆藏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由大汶口文化黑陶高柄杯演化而来的蛋壳黑陶杯,陶土取自河湖中沉积的细泥,经反复淘洗,质地细密,不见杂质。采用快轮拉坯技术,器壁最薄处仅有0.2毫米。

文章图片4

黑陶高柄杯

大汶口文化 孔子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5

蛋壳黑陶高柄杯

龙山文化 山东博物馆藏

白陶

白陶以高岭土高温烧制而成,质地坚硬、光润洁白、叩之清脆,是东方地区重要的礼器。

白陶器多出土于高等级遗址大中型墓葬。大汶口文化的白陶器型有陶鬶、陶壶、高柄杯等,龙山文化白陶主要以陶鬶为主。源自东方的白陶,在龙山时代向西融入了中原文化之中,成为中原王朝“明尊卑、别贵贱”的标志性器物。夏商时代的白陶,皆始于大汶口文化。

文章图片6

白陶袋足鬶

大汶口文化 山东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7

白陶尊

大汶口文化 山东博物馆藏

一起来孔子博物馆,观“日出东方——山东古代礼乐文明展”,看“陶之匠心”,感受山东地区古代灿烂的礼乐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