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陶瓷馆史前陶瓷(二)白陶、黑陶

 与照耀同行 2023-04-25 发布于北京
5

大汶口文化白陶(约公元前4200 - 前2600年)
新石器时代中后期,东亚大陆呈现出满天星斗式的文明先声,众多考古学文化的制陶工艺更加精湛,淘选原料更加精细,还发明了快轮拉胚技术,陶器造型品种日益丰富。

黄河、长江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主要代表。

大汶口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6000至42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和江苏北部,遗存分为早中晚三期,可清晰看到私有制出现和等级社会形成的过程。
大汶口文化陶器按质地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按颜色可分为红陶、灰陶、白陶、橙黄色陶等。
大汶口文化红陶三足鼎。

鼎为红陶质地,敛口,深弧腹,園底,承以三只柱形足,出土于江苏邱县大墩子地区。

这种钵型三足鼎最早见于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在仰韶、大汶口、龙山、屈家岭、马家浜、良渚等文化都有发现,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早期也普遍使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和。
白陶出现于约5000年前,是用氧化铁含量极低的白色粘土作胎,入窑经1000右温度焙烧后呈白色。
白陶最早见于湖北大溪文化,在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和山东龙山文化时较为流行,商代中晚期出现更细腻的刻纹白陶,西周以后消亡。

大汶口文化白陶罐。

罐撇口,溜肩,垂腹,園底表面打磨光亮。

大汶口白陶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采用轮制法成型,器形较规整,胎体也较薄。
造型主要有鼎、豆、罐、壶、、背壶等,其中背壶是大汶口文化的特有器物。

大汶口文化白陶双系背壶。

壶撇口,长颈,溜肩,鼓腹,腹以下内收,平底,胎较薄,肩、腹部一侧压成扁平状,腹中部一侧置两个圆系,另一侧有一凸出饰物。

新石器时代后期到晚期,各地考古学文化都出现了礼制萌芽,大汶口文化晚期伴随着日益明显的阶级分化,以陶、玉礼器为标示的礼制更加彰显。
一些精致陶器逐渐脱离实用性,独立成为一种特殊的礼器,白陶鬶可能就是受当时鸟文化崇拜的影响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礼器。

大汶口文化白陶鬶。

圆口,一侧出上翘鸟喙形流,细颈,腹部微鼓,下承以3只袋状足。与流相对一侧颈、腹之间置宽望。

通体施白陶衣,肩部饰一周凸起的绳索纹。

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与晋豫地区的仰韶文化基本同期发展,彼此相互影响,也有非常精美的彩陶。
青莲岗文化属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至前4400年,具有大汶口文化的很多特点
彩陶多用红、褐、紫红彩描绘纹饰,纹饰有双弧线纹、水波纹、八卦纹、十字纹和圆点纹等。
青莲岗文化彩陶花瓣纹钵。

钵敛口、圆唇、宽肩,肩下陡收,平底。

器地为泥质红陶,表面施白色陶衣,肩部以红褐彩留白花瓣纹装饰,每5片花瓣组成一略呈椭圆形的图案,共5组,花瓣纹下饰一周圆点纹。

6

龙山文化黑陶(约公元前2600 - 前2000年)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
龙山文化陶器以砂质黑陶和泥质黑灰陶最多,泥质黑陶次之,并有少量红陶与白陶,彩陶也偶有发现,制陶工艺比仰韶时代有很大提高。
龙山文化红陶鬶。
鬶唇口,一侧出鸟喙状长流,阔颈,下承以3只袋状足。
与流相对一侧颈、腹之间置绳状柄,袋状足上部饰两道凸弦纹,口沿下和绳耳上端饰对称乳钉纹。颈、足衔接处饰弦纹和锯齿纹。

此件红陶鬶造型规整,器表打磨光滑,堪称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陶的代表。

黑陶是龙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如同仰韶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也称为黑陶文化

黑陶是在强还原气氛中用烟薰法进行渗炭烧成,在入窑焙烧的后期停火封门,从窑顶孔上浇水,碳素与蒸汽结合深入胎体,再经打磨,即成光亮的黑色。

对比仰韶文化彩陶,黑陶的单一颜色突显了其纯朴、幽深、内敛、风雅之美。

龙山文化黑陶弦纹双系罐。

罐撇口,圆唇,短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平底。

胎体较薄,表面打磨光亮,通体饰5道弦纹。

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继承,龙山文化黑陶制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展进步的结果,并在龙山文化时达到鼎盛。
龙山文化黑陶单柄罐。

罐为黑陶,表面打磨光亮,圆口短粗颈,溜肩鼓腹,腹下急收,近底处外撇,平底,颈腹之间置扁绳耳。

陶制礼器在龙山文化中更为普遍,在祭祀、宴飨、征伐和丧葬等礼仪活动中广泛使用,是使用者身份等级与权力的象征。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

造型规整,胎薄体轻,表面经过打磨,光泽可鉴。

撇口,阔颈,扁圆腹,圈足,底部外凸。口沿两边对称置双系,足上镂有八个小孔。

龙山文化黑陶采用先进的快轮拉坯法成型,因此器物形体显得更加规整,胎体也明显变薄,有的薄如蛋壳,仅有0.3至1毫米,现代仿制都难以达到如此水平。

龙山文化黑陶觚形三足杯。

觚为黑陶制品,胎体薄如蛋壳,喇叭形口,直筒腹,下承以三足。

此件觚形杯出土于江苏邱大墩子地区,为陪葬礼器,作工精美,通体漆黑,堪称山东龙山文化黑陶的代表作。

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影响广远,以晋豫为中心遍布华夏族的主要地区,形成新石器时代第二次大范围文化融合。

龙山文化后期向青铜时代过渡,被认为相当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逐渐发展为广域王权国家,开启了夏王朝的先声。
不断的族群交流和文化融和,使得史前时代中国各地区陶器既各有独色,又都有内在联系,因此虽然从考古学角度千差万别,但外国人看了就说,这都是你们中国的陶器。

这就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源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