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了70岁,若还能轻易做到这3件事,大概率能活到八九十岁

 haior 2023-02-13 发布于重庆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句俗语流传甚广。因此73岁、84岁,多被老人认定是“寿命坎”,尤其是73岁,一旦过了73岁,心理上有种活到84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73岁、84岁,真的是老人的“寿命坎”吗?

俗语通常被认为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这句话可能会被很多老人误认为真的有很多老人在这两个年龄段就离开了。

不过这句话不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而是为了纪念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孔子活到了73岁,孟子活到了84岁。古人说这句话是出于遗憾,连此般圣人也会受到生命的制约;另外也是对圣人的一种尊重,“自己去”表示了一种对生命的豁达。

所以,73岁和84岁并没有生物意义上的“寿命坎”这层含义,而是文化上的。因此,到了这两个岁数,不需要有心理负担。

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在很多人眼中,七十岁已经是非常老了。其实不然。过去针对年龄的划分,六十岁就被划到了老年人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也有了新的标准,60岁——74岁,被认为是年轻老人,75岁以上才是老年人,90岁以上是长寿老人。

从这个标准不难看出,70岁可以看做是一个“关键期”,并不算真的老。而把握好了这个关键期,成为长寿老人或许也不难。

过了70岁,还能轻易的做到这3件事,大概率能活到八九十岁,成为长寿老人

一、走得稳,活动不受限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上了年纪,腿脚很容易变得不好。而在影响老年人寿命的因素中,除了疾病,摔倒这一因素长期被人忽视。老年人最怕摔,本来身体好好的老人,往往一摔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离开。老年人一摔,哪怕是摔的轻,也会影响行动能力。动则生阳,一旦不能动,不光身体,心理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变得消极,状态会迅速变差。

所以,如果七十岁后,腿脚还是很好,走路走得稳,行动自如,能做到活动不受限,说明身体底子打很好。

养腿的方法:

1、多晒太阳,促进吸收维生素D;

2、适当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等柔和的运动;

3、避免久坐;

4、多补充营养,多喝牛奶,适当吃肉;

5、适当给腿部做些无氧;

二、睡得好,睡眠质量高

刘大爷和孙大爷,住在一个院里,都已经退休了,生活习惯差不多,两家人还经常在一起吃饭,但刘大爷的身体状态一直不如孙大爷好。他俩在聊天的时候说过这个事,刘大爷自从退休后,总是睡不好,到了晚上时经常感觉心情烦闷,会想很多事,经常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经常在凌晨三四点就醒了,睡眠浅。而孙大爷则是吃饱了,休息够了,感觉自己疲倦了就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

睡眠对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睡得好说明什么?说明内心比较放松,生活相对安逸,心理负担不重,而且身体状态较佳。良好的睡眠又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循环。

这里有一些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

1、盖稍微厚一点的被子,研究发现被子稍微厚一点,睡得更香;

2、多给卧室通风;

3、选择绿色、蓝色的床单被罩;

4、睡前适当喝点牛奶;

5、常给卧室通风

三、吃得好,营养摄入全面

“能吃是福”,这句话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实还不明显,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老了也有一个良好的胃口,这意味着肠胃系统是健康的,人一旦吃不下去饭,往往就意味着身体有隐藏的问题。

而且很多人到老了,不重视吃,吃的特别简单,一碗粥,一小碟咸菜就是一顿饭,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没有营养。之前就有新闻,说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每天饮食非常清淡,基本一顿粥加点咸菜就是一顿饭,吃了几年,结果因为营养摄入不足,骨头催的像是泡沫。

70岁后的饮食小贴士:

1、每顿饭别吃撑,七分饱;

2、一天能吃足12种食物;

3、不要不吃肉,一周吃两次肉,帮助身体补充蛋白质

4、多吃鱼

现如今,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平均寿命,很多都已经超过了80岁,注意,是平均寿命超过了八十岁。七十岁是养寿命的关键期,抓住了对长寿是很有益处的。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吃好、喝好、睡好,适当运动,往长寿靠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