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个革命性能源:硅能源

 老三的休闲书屋 2023-02-13 发布于湖北

国内主要参与者

展望未来:供给端,国内工业硅新增产能管控严格,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以及环保政策的逐步趋严,中小企业的高成本落后产能有望进一步出清,并且未来扩产企业基本集中在行业龙头;海外方面,由于当前海外能源价格高企、碳排放标准趋严,未来工业硅新增产能将十分有限且仍有减产的可能。需求端,硅铝合金、多晶硅、有机硅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硅下游需求加速释放。整体来看,工业硅供需格局逐渐向好,未来行业高盈利有望成为新常态。

一、总结

硅能源是一个新词,目前尚无准确公认的定义,广泛来说是指以硅为原材料而产生的一系列产品,包括由硅基材料生产能源和使用硅基材料制作商品代替原来的原料用能生产商品。狭义来说,硅能源主要是指以晶硅电池为主的光伏发电。

硅能源的优势在于硅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硅燃烧时不产生废气,硅的提纯技术成熟,硅是安全的燃料,易于运输,硅能源应用广泛,可用于光伏发电、可用于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商品,如纺织、涂料、水管、汽车等等。第十五届(2021)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碳中和”正在催生一场硅基能源取代碳基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革命。

硅能源产业链上游包括硅矿石、电极和还原剂,将硅矿石冶炼成工业硅,中游属于冶炼和加工,包括有机硅、多晶硅、铝合金,根据不同的下游需求加工生产硅橡胶、硅树脂、硅片、压铸铝合金等等,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建材、电子、纺织、日化、医学、光伏发电、半导体、交通制造等领域。从需求角度来看,硅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多晶硅:光伏高景气拉动多晶硅需求高增。伴随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多晶硅需求随之不断增长,多晶硅企业也纷纷开启产能扩张之路。截至2021年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合计58万吨/年。随着多晶硅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预计2022-2023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分别达到116万吨/年、195万吨/年。

有机硅:受益于下游需求百花齐放。2021年国内有机硅人均消费量仅有0.84kg,较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增长潜力,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带动有机硅需求持续释放,未来有望贡献关键增量。

硅铝合金:汽车轻量化趋势助推行业高成长。轻量化有利于传统汽车提高动力性能、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有利于增加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降低电池成本等,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2018年国内汽车用铸造铝合金290万吨,预测2018-2030年间国内车用铸造铝合金需求增量将达到513万吨。伴随车用铝合金的持续放量,硅铝合金领域的用硅需求也将随之得到快速增长。

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国内集中度较低,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硅消费国和生产国,国内硅行业集中度较低,2022年6月国内前五名工业硅产能仅有26.3%,而扩产计划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从需求端来看,硅铝合金、多晶硅、有机硅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硅下游需求加速释放,未来行业高盈利有望成为新常态。对于A股上市公司,主要企业是具有多晶硅、有机硅的行业龙头合盛硅业(603260),有机硅行业龙头东岳硅材(300821)、新安股份(600596)、晨光新材(605399)、硅宝科技(300019),硅铝合金聚焦点在汽车铝合金制造,可关注有轻量化趋势发展的广东鸿图(002101)、文灿股份(603348)、旭升股份(603305)。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