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也是我很喜欢读的一类书籍,因为我觉得,只有优秀的人才会写传记,或者别人才会写他的传记,所以,想要自己变得更优秀,就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读传记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2022,我读过的传记都在这里。 ![]() 第十一本:《杨绛传》,杨绛,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钱钟书的夫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就是钱钟书先生对她的至高评价。杨绛的一生可以说是简朴的,可她的灵魂却是很高贵的。她的语录被无数写作家引用在作品中。 这本书读起来很有一种启示人生的感觉,毕竟是杨绛105年人生岁月最珍贵的人生感悟与智慧。 我最佩服杨绛的地方就是她直到100岁也没有停笔,时常会把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如果身体不好时,她就会静静的坐着,就当是养精蓄锐,回味百年人生。 老年的杨绛喜欢独处,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她只在意自己的生活。就像年轻时不喜欢喧嚣嘈杂,老了更不愿意繁杂的世界搅乱了清净一样。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是他最经典的语录。 ![]() 第十二本:《林薇因传》,世间女子,纷丽多姿。唯独有她,哀艳如诗。她就是林薇因,最令人怀念的民国才女之一。 虽说林薇因的一生不算长,只活到51岁,可她同样经历了人生的繁华与优渥,收获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婚姻。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幸福的。 林薇因之所以成为林薇因,不仅仅在于她优雅温婉、美丽大方的外表或者她那些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是因为她卓越的才华。 还有就是林薇因的风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战乱时期,他们的生活一度陷入了拮据。她说:“没有钱,但不能没有节。他们可以接受最好的朋友的救济,可在最好的朋友面前“沧为乞丐”但是对于别人,他们始终保持知识分子的尊严,不食嗟来之食。” ![]() 第十三本:《张爱玲传》,有人因为爱上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而我是喜欢一本书,而爱上一个作者。读了《倾城之恋》,就喜欢上了张爱玲。 一直以来,张爱玲就是一个说不尽的人物,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张爱玲拥有卓越超群的文学天赋,她的一生也可以说是绚丽惊世的。 书中可以看到张爱玲多姿多彩的生活,小时候的张爱玲是奶奶不爱,舅舅不疼的,可以说他的一生都缺少怜爱,所以才造就了她孤僻的性格。 所以,她的文字才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她在十二岁就语出惊人的写出了这样的一句话:“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天。” 爱错一个人,就是一个女人一生最大的败笔。 张爱玲这辈子就是爱错了男人。书中有段文字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这一生里,约略都会遇见一个那样的男人,为了他飞蛾扑火,最后自己也落得个残肢,再也不能完整地去爱另一个人。 曾经说好的“签订终身”,然而终于逃不过命运的翻云覆雨之手。年轻时候所谓的永远与一生一世,不过是三年五载吧。中年以后说起十几年前的事还像昨天一样。时间啊,任何人在它面前都是输家。 ![]() 第十四本:《陆小曼传》,关于这本书,个人觉得没有写出陆小曼的精彩之处,写的更多的是她与三个男人之间情感纠葛。 陆小曼的一生其实也有闪光点,她出身名门,生在繁华的上海滩,在古老的北京城长大。她娇艳美丽,多才多艺,精通两门外语,写得一手刚劲秀丽的毛笔享,擅长京剧昆曲,在文学、绘画等方面深有造谐。 然而书中写得更多的是她纵横穿梭于民国世界的交际场,得到无数名门公子、达官显贵的青睐。以及她与三个男人——王赓、徐志摩和翁瑞午的情爱纠葛。 她在年华正好时嫁与青年才俊王赓。他为她修筑稳固坚定的城墙,为她挡雨遮风, 却成了一座闪禁她灵魂的牢笼。 在她失意寡欢时,遇见了风流多情的徐志摩。两个人都是不凡之辈,哪里会怕世俗流言,于是许下哲死相依的诺言。他们排除万难,终于走到了一起。然而,结局却不尽如人意。 令人疑惑的是陪伴她一生、关怀备至的翁瑞午为何从未得到过她的爱情。 从陆小曼身上得到的教训是,作为一个女人,不要太作,幸福的生活不是一味地索取,要两个人共同创造。 ![]() 第十五本:《从文自传》,读完这本书,对沈从文是更加敬佩。 沈从文,有人说他是个土包子、乡巴佬,。可他的作品却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沈从文先生进入都市生活以前的生活经历。他的这些经历可以是读者明白他是在怎样艰难的一种环境下活过来的,特别是在生活陷入完全绝望之时,他是怎样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坚持读书、写作,并成为一个作家。 对沈从文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在追忆人生,而更重要的是他在对自我生命的反思,是自己在于自己对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这是一本值得读者反复阅读的一本好书。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坚持”两个字的意义。 沈从文凭一颗诚心, 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 为什么说读书。可以使自己成长? 因为读书,就是在和优秀的人学习。 你可以把书中的优秀人物就是你的朋友,你的导师,你的领路人。 晚年时期的杨绛就把书当成她逝去的爱人和女儿。2003年,杨绛终于完成了《我们仨》,这本原该是女儿完成的书,最后落在了她手里。在书里,她记下了自己的一生、最爱的他的一生、女儿的一生,那种无可挽回的逝去,那深切绵长的怀念,都写在了书里。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