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34季 【湿地·晋然】女孩儿,我们这样读杨绛

 昵称32066650 2016-03-29

 


卷首

苏轼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一个人要隐身,名利熙攘之处就是最好的地方。杨绛称自己就是“万人如海一身藏”。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她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如何读其书,如何读其人?如何感受当代隐士的高古清雅和平淡纯真?从什么角度入眼入心?本期晋然继续带来晓琳老师的“读杨绛”,和你一起品读杨绛,品味人生。



我读杨绛先生:遇见生命的春天

文/郝晓琳

我校女生讲堂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两讲:讲青春期心理,讲礼仪。下一步我想讲那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女性。我去问陈校长,第一个我该讲谁。他说,讲杨绛吧,她还在世。他说,一定得告诉女孩们,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啊!

如果让我讲讲三毛,我或许还能说点什么,毕竟我的青春时代有她做伴。对杨绛先生,我不熟悉,大脑里几乎就是空白。 

我在想,大学毕业后,可能有那么个阶段想读读杨绛先生的,因为我曾买过她的《杨绛集》三本,白色的封皮,三个很大的字。装帧很好,字也很大。可终究是没翻过。05年学校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图书馆藏书要达标,号召师生捐书,我就把这三本,连同《乱世佳人》《基督山伯爵》《居里夫人传》《富兰克林传》《丘吉尔传》等等10多本书捐给了学校,盖了学校的章。后来,学校要还回老师们的书,我只把《乱世佳人》和《基督山伯爵》拿了回来。拿这两本,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它们对我来说,有纪念意义。这是读大学时,每月用节省下来的饭票买的书。同一时期买的还有《平凡的世界》,我最为珍爱,根本就没舍得往外拿。

据说如今学校图书馆已经把旧书淘汰了,我就是想找也找不到了。新书都是上级部门配发的,也没有杨绛的书。我于是有些后悔,书该藏还是得藏着的,谁知道哪一段时间会与哪些书有一段缘?

只好买书。

先买关于杨绛先生的传记。竟然很少。传记通常都由后人书写,但杨绛女儿去世的早,就无法写了。杨绛在世,他人便不好写什么。杨绛说:“我不值得作者为我立传,但我也不能阻止别人写我的传记。不相识、不相知的人如果有意写我的传,尽管对我的生平一无所知,只要凑足资料,能找到出版社,就能出书。”于是,就像她说的这种情况,我找到了两本:《百年风华:杨绛传》,作者罗银胜,2011年4月出版,同年7月是杨绛先生的百岁华诞;另一本《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作者夏墨,2014年8月出版。

《听杨绛谈往事》封面没出现杨绛传三字,只是在序言里杨绛先生说:“为我写的传记没有几篇,我去世后会增加几篇,但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 2008年10月出版。此书的作者是杨绛先生的好友吴学昭,两家是世交。有人说,此书就是两位老人在聊天。的确如此,写此书时,一位九十多岁,一位七十多岁。这恐怕也算是文学上的一段传奇了吧。

文字其实真的是沾染着人的气息的。不同的人,虽然写了相同的人,甚至描述了相同的事儿,但我闻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气息。所以在读这三本传记的时候 ,便有了不同的感受。

夏默写的是小女子的呢喃,无论是她(没查资料,但我断定是女的) 的评说还是她笔下的杨绛,都是小女子般的情怀。软软的,柔柔的,很可爱的那种。她自己的文字还是很耐看的,可是在讲述杨绛的那些故事的时候,就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啰嗦。一则可能是因为资料的东拼西凑,二则是转叙故事不太好把握吧。

罗银胜写的是老先生的授课,学究气十足。 初始你是读不下去的,所以这本书我留到了最后读。但慢慢看下去,却发现此人极聪明。他(没查资料,但我断定是男的)不转叙故事,凡是遇到要讲述杨绛先生的故事时,他直接引用,大段大段地引用杨绛的作品,或者他人写的杨绛。文章就条理些,通顺些。

吴学昭写的就是老太太唠家常。回忆往事的时候用的人称是阿季(杨绛原名杨季康),每一段回忆结束,再把称呼变换成杨先生,聊对那段旧生活的看法,条理也是非常的清晰。而且文章中对每段岁月的介绍都比其他两部传记要详细的多的多,还配有大量的老照片,当真是研究杨绛先生的珍贵史料。

三本书读下来,收获多多,感慨多多。我原是想让学生有点收获,没想到收获最大的应当是我。年轻时不读杨绛,那时心高气傲,无法理解她的淡然;如今一些事推动着我来读,也是老天眷顾我,度我、点化我吧。

“随遇而安”这个词,说说容易,要做到很难。在不同的境遇里,谁又能真真正正做到安然?在那些个境遇里,谁又能做到完全不受外界干扰而内心始终安宁?我想,若有那么一个人的话,当是杨绛先生。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一心有个文学梦的她,偏偏东吴大学里没有中文专业,无奈选了政治,成了一个不问政治且远离政治的政治系毕业生。她的随遇而安便是课业过得去就行,大量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东吴大学图书馆很多书籍都是原版的英文书,她的外语水平越来越高,为以后做翻译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大学读到三年级的时候,她有一个可以到美国留学的机会,她选择了放弃。因为她还有个清华梦。她要考清华的研究院,读她喜爱的文学专业。当她的大学同学纷纷成为燕京大学的正式学生时,她却成了清华大学的借读生。她的随遇而安就是一头钻进清华的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读书,想补回在文学专业上错过的那三年光阴。后来如愿考上清华研究院。

钱钟书公派出国读书,成为妻子的她跟着一块出国。为了能和钱钟书在一起,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她成了牛津大学的旁听生。她的随遇而安便是在不用做论文,不用考试,可以自己支配的更多时间里,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当看到钱钟书吃不惯国外的饭食后,曾经的大小姐为了心爱的人便日日洗手做汤羹。

当那个特殊时期来临时,每每面对凌辱,她的随遇而安便是剃了阴阳头,就做个假发套带着上街买菜;被打发扫厕所,她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暇时坐在上面悠闲地读书。

当她在外文所受到排挤时,连钱钟书都替她打抱不平,说自己升为一级研究员了,可她还是三级研究员,而且一直到退休。她的随遇而安便是披上隐身衣,不自暴自弃。人家不理会你,心上没有你,自己正好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当女儿和丈夫先后离她而去,她的随遇而安便是整理丈夫的手稿,写《我们仨》 ,一个思念我们仨;写《洗澡之后》,为《洗澡》补上完美的结局;写《走在人生边上》与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遥相呼应,然后便是好好活着。

随遇而安,让杨绛先生识高、品高、境高,才高,寿高。
而在2016的起点上,读杨绛先生,则为我打开一扇窗,望见了生命的春天。 

郝晓琳,山东烟台十三中老师,语文湿地栖居者。


我眼中的杨绛

烟台十三中七年级四班 吴佳蔓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她成名于戏剧,巅峰于小说,深刻与感动于回忆散文,闻名于振华女校校长,为人所熟知于钱钟书夫人。她有多种身份,但她总是做到最好。

所以我最爱先生的坚忍!

“忍”,心在刃下。杨绛说,人生实苦。而她还说,人生需要锻炼。当你遇到人生的不如意时,先想想先生的忍吧。

读过《老王》,我猜你不敢说它没让你感动,还有那满脸皱纹的老王画像没有让你记忆深刻。

先生之风,山高水远;闲人之范,愈久弥真。

杨绛说:“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道路的坎坷。有了亲身体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我眼中的先生能吃苦,奈何生活百般折磨,依旧活的向上,活的坚强,聪明能干。

走到人生边上,百年人生,肺腑感言,智慧之言。“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人生在世实在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相处,就得先和她们周旋,还要准备随时吃亏。”姥姥说,一句话就可以宽慰一生。杨绛的这些话不知道宽慰了多少人的一生。人生在世能有几何,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位民国女性讲起话来这么的爽快,这么——“逗”。杨绛的逗是一种男性化的,阳刚的诙谐。杨绛的一生过的并不轻松,而苦难在她的笔下像是一个笑话。她在《第一次下乡》中将肮脏的茅坑写作是“沤‘天然肥’的缸”,厕所叫“五谷轮回所”。一段苦难的下放生活在杨绛嘴里成了一处荒诞的喜剧。

中国的女性写作里好像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经历拿来调侃的,更不用说那些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人了。但杨绛不介意自嘲。

“钱媛和她父母一样,志气不大。她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要当教师的尖兵。尖兵,我原以为是女儿创作的新鲜词儿,料想是一名小兵而又是好兵,反正不是什么将领或长官。”

杨绛的逗里还透着股年轻,一股精气神儿。

“2005年1月6日,我由医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我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回家’了……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我这里想通了,那里又堵死了。”很难想像这是一个95岁的老人说出来的话。为了探索人生意义而读书,这恐怕是现在二十几岁的人也没心气儿干的事情吧!而世界在杨绛眼里永远是一片初来乍到的处女地,路还有多远,她的好奇心就可以走多远。

这是我眼中的杨绛,虽不漂亮但她美丽,女子本应如此。


我眼中的杨绛

烟台十三中七年级一班 徐艺萌

你觉得你的人生是圆满的吗?你觉得怎样的人生才算圆满?她——杨绛的人生几乎算是圆满了。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1928年杨绛在东吴大学就读;1932年借读于清华大学并认识钱钟书;1935年俩人结婚并同去外国留学;1938年,俩人带一岁女儿回国……此后,杨绛出版各类书籍。可世间总有不如意的事。1997年,其女因病去世;1998年,丈夫去世。2011年,她又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然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

百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才华。多年前,钱钟书给了她一个很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有人称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二折出售,或者论斤卖。”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有人邀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愿望是人们把她忘掉。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时英国诗人兰德写的,被杨绛翻译出来,而这正是杨绛内心的写照。杨绛就是这样一个低调内敛、与世无争的人。她真正做到了心静如水,不求名利,甘于寂寞,与世无争。

杨绛见证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华岁月,她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平淡的心境启迪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当下社会不少人心浮躁的情况下,做一个踏实务实的人。

我希望,我也能成为像她那样的人。

湿地晋然:女孩儿,我们这样读杨绛

策划:晋然编辑部@语文湿地

主编:李刚

编辑:侯玲玉  于君

美编:郑曦

终审:李刚

制作:王兆霞

投稿:jinran@yuwenshidi.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