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题精选】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杨绛篇

 心上耕田 2016-05-27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杨绛篇
【2016模拟】
类型:传记·杨绛
院子里的杨绛先生
严欣久
  初识钱钟书、杨绛先生是在1988年夏。那年,我刚调回北京,院子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婆婆吴瀚将每种颜色的月季剪下一根,扎了一把,要我送给钱钟书、杨绛夫妇。两位老人非常高兴,笑吟吟地把我迎进了屋。钱先生说:“你送我们的礼物,我们也要送礼物给你。”说着取出一本《围城》,用毛笔写上“欣久通知览存钱书奉”,杨绛先生送了我一本她的译作《小癞子》,是用圆珠笔签的字。我真是喜出望外,连声道了好几声谢谢。见两位老人如此平易近人,我提出有机会想写写他们。这时,钱先生显得有些严肃起来,郑重地说:“不要,我们是朋友,不要搞这套东西。”我这才知道,他们谢绝一切采访,以集中精力做该做的事。
  《我们仨》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出于对杨先生的尊重,有几天杨先生家的电话快打爆了,使这位92岁的老人感到很疲惫。7月5日,她本要吃完晚饭,散步时顺便到我家,看望一下我婆婆,并取一张她要的报纸,可那晚,她没来。阿姨来取报纸时说,杨先生太累了,一天接了太多的电话,又忙着查出版社要的资料,就不出来了。我们都很理解,也并未在意,谁知第二天晚上,杨先生在阿姨的陪同下真的来看望她的老学友了。我们说她客气,她则说,说了的事一定要做到。两位老人手拉着手坐到了一起,我和婆婆称赞《我们仨》写得好,真挚、感人,特别是第二部分最艺术化,非常打动人心。杨先生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欣赏这本书。”
  《我们仨》面世前,我在报上看了部分摘登,其中写道1949年,钱杨夫妇应聘于清华,杨先生考虑到爱女钱瑗身体赢弱,需要恢复,决定让她休学,自己来教她初中的课程。我感到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杨先生是个文人,数理化也能教得了么?恰好那天看了文章,散步时遇见了杨先生,便问她,“您让钱瑗休学,自己给她当老师,您年轻的时候理科一定很好吧?”杨先生笑了,说:“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学理科的料呢,后来我选择了文科,老师们都感到很遗憾。”“那您为什么要从文呢?”“因为我喜欢文学,喜欢读书,而我父亲主张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杨先生的父亲杨荫杭是江南有名的才子,精通音韵学,并是一位著名的律师,思想民主、激进,家传的博学,培养出杨先生这样的才女。“只要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我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
  杨先生记忆力惊人,对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都还有印象,尽管当时她还是个小孩子,由于她的父亲经常在家议论时政,在她幼小的心里也早早地萌发了民主与科学的种子。
  杨先生很注意锻炼,只要天气好,她一定会出来走走。院子里的人说她能活120岁,她听了笑笑说:“活那么久太苦。”可见她对生死的豁达。
  杨先生散步时,遇上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她对小孩子尤为喜爱,见了孩子会停下脚步,与他们玩玩,遇上院子里的绿化员工,她也会提个建议,指出哪些树的布局不够合理,相互遮挡阳光,枝叶枯萎了,应该梳理。
  体力好的时候,杨先生有时也会走出院子,看休闲的老人放风筝,也要亲手放一放。
  我还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杨先生在全力完成了钱先生的遗著遗稿出版善后之事,捐出毕生积蓄给清华,设立了“好读书”基金,以激励好读书的年轻人,使好读书的精神永远承传下去。这里,我想引用一段杨先生《回忆我的父亲》的文字,以彰显杨先生的读书精神。“父亲一次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我说,‘一星期都白活了……’”至今,她依然如此。(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节)
考题
(1)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钱钟书夫妇拒绝接受采访,是因为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待,搞这套东西太虚伪。
  B.《我们仨》出版后,杨绛先生家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一方面看出读者对杨先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写出了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
  C.本文介绍杨绛先生的父亲,不仅丰富了传记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杨先生成功的原因。
  D.杨绛先生从小就具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参加过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
  E.这篇传记的标题是“院子里的杨绛先生”,所记叙的传主事迹也是发生在院子里,标题在结构上有统帅全文的作用。

(2)从文本来看,杨绛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人格魅力?请概括分析。

(3)这篇传记选材独特,作者没有介绍传主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而是选取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请结合本文,谈谈“读书精神”对你的启示。

【2016模拟】
类型:传记·杨绛
百年杨绛亦芳华
  100年前,诞生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杨绛先生以其博学、才情、恬淡、低调被称为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杨绛先生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父亲杨荫杭是晚清留日学生,曾做过胡适的老师。杨绛5岁开蒙,1919年其父辞职南归。1928年夏,杨绛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后来她考上了清华研究院。
  当时清华大学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学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写于1933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1994年出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
  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的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当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之后便经历了种种斗争,历尽劫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
  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历经百年沧桑,杨先生的近照却依然如三联书店出的那套《钱钟书集》中夫妇二人的合照一般素雅恬淡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2年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刚入读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杨绛虽然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很多当时清华的人都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或许是天意,她在等待一个人――钱钟书。
  据杨绛回忆,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机智幽默,侃侃而谈。两人一见如故,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与杨绛相爱了,并从此相携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是上世纪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经历了这样的姻缘,杨绛对现代人的婚姻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走过一个世纪沧桑的杨绛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如今,杨绛已是期颐之年,却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杨绛一直非常低调,有一年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宣传一下作品。对此,杨绛谢绝出席。
  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她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②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
  ③“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评)
考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钱钟书先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又是一表人才,杨绛先生一见钟情。
  B.文章写到他们相识是在1932年的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暗示他们的爱情婚姻会长相厮守。
  C.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夫唱妇随,夫妇二人一同出国求学,一起度过风雨 一生。
  D.文章中写到钱钟书先生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出杨绛先生的精神人格。
  E.杨绛先生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主要来源于她具有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2)结合全文,请概括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6分)

(3)杨绛先生说她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被人们称为“世纪佳缘”,她在爱情婚姻方面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8分)

【2015模拟】
类型:传记·杨绛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正要跨步进门,他却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根据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之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
考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
  B.文章开头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自我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
  C.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
  D.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
  E.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书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文章在写杨绛文学上的成就时为什么要写杨绛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事?(6分)

(3)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6分)

(4)文章中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5湖南模拟】
类型:传记·杨绛
百岁杨绛,“甘当一个零”
干  坚
  ①我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书,曾经一读再读,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炉火纯青。当多数身为作家和受害者的当事人还在对“文革”王顾左右的时候,她已经秉笔直书之了。我相信在她那一代中,她是少数几个将要不朽的作者之一。
  ②2011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百岁生日,《文汇报·笔会》采访: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与“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
  ③大师说: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④一百岁的人了。电视镜头里,写写读读,周围兰茂书香,其人儒雅高贵,淡泊慈祥。却不料一开口,这位中国大师就说到刀子,说到“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可以想见一辈子是如何地舍辛茹苦,忍辱负重。一代人杰,却只想当个“零”,为避开刀子而忍着。“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一般来说,自由是不忍的结果。忍出来的自由,倒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自觉地把自己处理成某种“零”,不仅仅是杨绛先生的人生之道,恐怕也是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人生之道。
  ⑤杨绛先生的“零,并非空洞无物。只有做“零”状,她才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有点像别号“地基破坏者”的鼹鼠,表面只是一个洞,下面却深入地髓。“甘当一个零”,成就了杨绛,0后面的那个杨绛,乃是100 000 000。但我还是深感悲哀,地灵人杰,稀有如杨绛者,为什么不能像露天煤矿那样,堂堂正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呢?为什么他们总是些出土文物?想起王勃,“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那人生是何等地磊落!其实在杨绛先生答问的字里行间,我感觉到的不是老人百岁的释然,而是淡淡的苦笑;她只是把刀子之类的戾词,吐得更轻、更慢、更温雅些而已。
  ⑥夜得数语——“甘当一个零”:杨绛能忍,只因头上悬刀一丝;默存突围,全仗书中管锥万卷。
  (节选自《南方周末》2011.7,有删节)
考题
(1)文章题目中提到“甘当一个零”,结合文本分析哪些方面体现了杨绛先生的这种品质。(6分)

(2)结合文本,谈谈杨绛先生“忍”的内涵。(6分)

(3)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想起了王勃及其文句,其用意是什么?(6分)

【2014模拟】
类型:传记·杨绛
百岁开一话杨绛
(黄薇)
  今年的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101岁生日。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杨绛与朋友一起北上,当时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但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当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杨绛的同乡费孝通暗恋着杨绛,对此自是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有段名言:“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杨绛在被问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时,她跺着脚,激动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总是笑嘻嘻的。
  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而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编》,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唐吉诃德》。
  八年后从干校回来,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唐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唐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是建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媛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2011年面世!
  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原载《文史参考》,有删节)
考题
(1)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人物传记语言华丽,契合了传主杨绛先生的高贵精神。
  B.杨绛先生送别费孝通先生下楼时说“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意在暗讽费孝通暗恋杨绛先生是何等执迷不悟。
  C.“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这里正面表现了杨绛先生的才女贤妻良母的特性。
  D.杨绛先生以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E.杨绛先生和谁都不争,和谁都不屑,表现了她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

(2)请简析杨绛先生在“文革”十年中表现出来的精神。(6分)

(3)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说的“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请问杨绛先生是如何“打扫现场”的?(6分)

(4)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你是如何看待杨绛先生的不争精神的?(8分)

温馨提示:所有试题答案明天发布喔!
PS:春季冲刺网课学员请去学习资料处下载本周课前练习喔!!
2016高考语文押题点题佛脚班开课倒计时4天最后名额速抢啦!临门一脚,高考大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