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意:保姆和四封遗嘱。

 桃子的图书馆zt 2023-02-1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作者:丁意 

子鱼公号常驻作者

擅写男女情事



1,
叶园正忙着修改述职报告,母亲怒气冲冲地打来一通电话,要她赶紧来爷爷家。
问什么原因却不肯说,只让她立刻出现。那语气,听上去几乎有些歇斯底里,还有点对她的不满。就跟以前嫌她不中用没考上好大学一样。
叶园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性:她的母亲,又跟郑兰花吵架了。
于是,她便不着急了,甚至中途下车买了老叶爱吃的豌豆黄和郑兰花喜欢的板栗酥。最近忙着转正,她快半个月没去看他们了。不知道老叶的身体好点没,不过,有郑兰花在,应该会越来越好吧。
毕竟,叶园没有见过比她更会照顾人的女人了。
不仅会照顾人,性格也好,比棉花还软。
她的肺不好,天凉就咳,邻居说吃燕窝有效果,老叶立刻托人从马来西亚买了一堆官燕回来。
这事被叶园的母亲知道了,特地跑来阴阳怪气说自己月子里馋燕窝都只喝到银耳,不像有些人野鸡飞上枝头大改命,郑兰花被挤兑得双眼通红,将剩下的燕窝都打包送去叶园家,老叶问起便推说是自己闻不惯那股口水味。
所以,尽管从血缘上叶园理应偏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听到对方气急败坏却丝毫不担心。因为,她了解自己的母亲,也了解郑兰花。两人真吵架,多半是自己母亲作的,郑兰花素来以和为贵,有时宁愿自己委屈点。
至于老叶,是个大男子主义,向来不屑于掺和女人间的事。
况且,一个卧病在床的八十多岁老头,纵使想掺和也有心无力啊。
叶园赶到现场才发现,自己搞错了。
这一次惹怒她母亲的人,正是她的爷爷老叶。
开门的是叶园的父亲,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只是这次眼睛里多了几许失望。
叶园母亲尖锐刺耳的声音从老叶的卧室传向四方:您究竟是病糊涂了还是被人忽悠的,这么大一笔财产,半点不留给子孙,尽便宜一个外人,说出去被人笑掉大牙!您不会真以为扯了证就是媳妇吧,睁大您那老来昏花的眼珠子看清楚,那就是咱请来伺候您的保姆!您这是本末倒置,寒了孩子的心啊!心都寒了,到时候谁还有劲给你摔火盆......
叶园听得心惊胆战,迅速换上鞋子推门而入。
幸好,老叶仍安然无恙地躺在床上,除了脸色有些难看,精神还不错。郑兰花坐在床沿边的小矮凳上,蜷着身子低眉垂眼,看不清神情。
叶园的母亲看到女儿,嘴巴歇下来,眼睛里却燃起胜利的光,一把将叶园拽到床前,嗓门更大了几分:老头子你可看清楚了,这是你们老叶家的种,这眉毛这厚嘴唇全是你们老叶家独有的,你要是说嫌她是个孙女而舍不得把家产给她,我多少还能理解你的心情,怪我当初肚子不争气,也怪这孩子一片孝顺痴心做了无用功,可你千不该万不该,宁愿把所有家当便宜一个保姆也不留半分给自家血脉啊,没有一桶迷魂汤能做出这事?
叶园一向知道母亲能说,却不知道这样能说。
从母亲嘴里,她大概理出头绪了:原来老叶立下遗嘱要把名下所有财产留给郑兰花。
这财产不算少,有两套房子和二十万存款。作为一个刚刚体验到谋生艰辛的打工人,叶园完全能够理解母亲的愤怒。何况她的母亲,从来都把郑兰花当成一个心思不正有所图谋的陪床保姆。
然而站在老叶的角度,叶园同样理解他的选择。
不管他的儿子儿媳多么瞧不上郑兰花,在老爷子眼里,她就是他领过证的合法夫妻,是相伴到老的枕边人,是在生命晚年一直尽心伺候他的老伴。
他明白儿子儿媳靠不住,怕自己走了后郑兰花会被赶出去,然后老无所依死在街头,他只能提前为她留好后路。
叶园不知道站谁。
她清楚,母亲之所以急冲冲地喊她回来,是因为将她当成了一个争遗产的助力。毕竟,在这个家里,老叶愿意多说话的,只有她和郑兰花。
叶园的母亲坚信,只要叶园冲老爷子撒个娇或者流几滴泪,老爷子一定会恢复清醒,放弃冲动立下的遗嘱。
因此,她不断向叶园努嘴使眼色,要她赶紧加入战斗。
叶园不是没接到母亲的讯号,可更让她无法忽视的是老叶紧紧握起的拳头和郑兰花微微颤抖的脊背。她明白,他们一个在生气,一个在伤心。
时不时响起的“保姆”二字,同时戳到了两个老人的心。
2,
老叶打过日本鬼子,家里很多勋章,至今身体里仍残留着子弹碎片。
他一生要强,口碑甚好,直至晚年与保姆厮混被人打进警察局,风流韵事经儿媳嘴传得绘声绘色贻笑邻里,成为他荣光一生的败笔。这是叶园偶然从亲戚嘴里听到的总结。
她那时尚且年幼,不懂何为风流韵事,却知道不是好词。气得很,连带着讨厌那嘴碎的亲戚。
郑兰花是保姆还是老叶的妻子,对于叶园而言没有任何区别,反正她都是叫她奶奶。一个温暖了她童年的奶奶。
叶园对自己的亲奶奶没什么印象,因为老人家在她三岁以前就患癌症去世了。尽管家里摆了她的遗像,那张脸在叶园心里依旧十分模糊。
小学作文要求写自己的奶奶,她写的便是郑兰花。
奶奶给她扎漂亮的麻花辫,奶奶在夏日中午陪她捉蝉,奶奶给她炸香喷喷的小鱼,奶奶睡前给她讲老掉牙的传说......每一个奶奶,都是他们家曾经的保姆郑兰花。
郑兰花起初只是个煮饭保姆。
叶园的亲奶奶去世后,老叶经常吃不上热饭。因为叶园的父母在单位食堂吃,叶园在托班吃,只有他孤家寡人没着落。
于是,老叶拿出退休金,让儿子替他请个保姆,会做饭就行。郑兰花靠着一手好厨艺,成功通过面试。
她手脚麻利,做饭之余,将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老叶过意不去,给她每个月又涨了点工资。叶园的母亲得知后,当即磨磨蹭蹭地请她顺便帮忙带孩子。
她将上幼儿园的叶园往郑兰花怀中一攮,催促道:快喊奶奶,以后奶奶接你放学,给你煮饭饭,就不用再吃托班的猪食了!
后来,郑兰花真成了叶园名义上的奶奶时,叶园的母亲却再也不准女儿喊她奶奶了。
当然,她不准是她的事,叶园私底下仍然叫的是奶奶。
关于老叶和郑兰花正式成为夫妻这一段,叶园的记忆很混乱。因为那段过往,本身就闹哄哄的理不清。
有时是她的父母去老叶家闹,有时是两个面生的男人来吵,好像居委会和警察也来过,看热闹的邻居更是络绎不绝。反正,等她上小学时,郑兰花已经成为老叶名正言顺的另一半了。
叶园的母亲尽管厌恶郑兰花,却没有停止让她帮忙带孩子。因为她自己,要忙着偷偷生二胎。
叶园的父亲是公务员,性格老实,不敢违反纪律。但是叶园的母亲一向笃定,老叶之所以不待见她、不肯把退休金卡交给她,就是因为她没能生个男孩。她甚至一度忧心郑兰花会老蚌怀珠。
其实,她完全是多此一虑。
且不说领证时,郑兰花六十二岁,老叶六十五岁,若能生子堪比医学奇迹。更何况,郑兰花早就结扎了。
结扎的事是她有一次跟叶园闲谈时说出来的,她对此十分遗憾,因为没能生个女儿。叶园便问她:难道生儿子不好么?
她当时在搓元宵,一个糯米团在手里反复捏得都发灰了,才悠悠答道:小时候蛮好的,不晓得长大为什么就变了。
老叶对郑兰花很大方,她却死活不肯要他的退休金卡,生怕叶园的母亲不高兴。
老叶告诉郑兰花,他永远都不会把工资卡交给这个儿媳妇,因为她在叶园亲奶奶住院时恶语相向,责怪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不能帮她带孩子。
这些话,是叶园午睡时不小心偷听到的。
但她没有告诉母亲,因为说了只会徒增烦恼。
郑兰花不要工资卡,老叶就时常给她塞钱。即便如此,她依旧过得异常俭省,一年到头最大的开销就是给叶园包压岁钱。
光阴似水,不断洗涤岁月的痕迹,最终能够刻在人心里的都是最真挚的感情。
二十年的相处时光,无论叶园父母何种态度,郑兰花始终细致入微地服务于这个家,让他们逢年过节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菜,腌鱼咸肉手工特产从未断过。
最重要的是,老叶的养老任务,除了送去医院,其余时候都是郑兰花一手包了。她明明只比老爷子小三岁,也是个年迈的老人,却像是有无穷的力量。
即使叶园的母亲再无理取闹,也无法否定老太太的苦劳。在外面提起郑兰花时,亦能心平气和地称之为“我家叶园那个奶奶”。
这堪称熬出头的岁月静好,就这样被老叶的一纸遗嘱击碎了。
频繁响起的“保姆”二字,让两位古稀老人忆起了不堪回首的往昔,脸上浮现沉重的神情。叶园不忍直视,将手里的糕点送上去,让他们趁热吃,有什么事吃完再说。
然后,她将母亲拉到客厅,劝她:反正爷爷还好好的,老人家的心思一天一个样,何苦就这样逼他,等等呗。
叶园自认为采取的是缓兵之计,先把这阵风波蒙混过关再说。遗嘱的事,只要老叶还活着,后续还有变动也未可知,迟早能商量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尽管她心知肚明,只要她不过分干涉,遗嘱变动的可能性不大。
3,
忽然接到家里的报丧电话,叶园悲恸的同时意识到,果然就像她心底猜想的那样,老叶并非一时冲动,他就是在为郑兰花准备后路。
最后几天的回光返照,不过是在强撑着。他早就明白大限将至,才替她安排好一切。
郑兰花老泪纵横,听到叶园母亲满面怒气地扬言不会张罗后事时,主动拿出笔纸,写下一份遗嘱:只要叶园父母给老叶风风光光地办好后事,并给她养老送终,她便将老叶留下的所有财产都给他们。
她的字工整有风骨,跟叶园一样,都是老叶教出来的。一笔一划,都是故人旧影,老太太写得泪眼模糊,叶园同样满腹心酸。
老叶是她的启蒙之师。
同龄孩子接受父母的早教时,叶园母亲疯了似的想儿子,哪里顾得上她。老叶买了字帖和启蒙书本,教她认字写字。郑兰花看得眼馋,他给她也买了一份。
夏日的午后,一老一小坐在一起识字练字,还有一老在旁边监工,累了停下来喝一盏凉好的酸梅汤,岁月如同染于纸上的阳光,美好得像在做梦。
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郑兰花,经过老叶的教导,居然也能写出一份像模像样的遗嘱,叫叶园的父母再无话可说。
从此,她一个人住在老叶的房子里,叶园的父母每天送两顿饭。叶园要上班,但是无论多忙,每个星期都会回老宅探望一次。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郑兰花身上那股永远健在的精气神不见了,看叶园的目光有些瑟索。从前她总是盼着看到她,现在不知为何却有些排斥她,不想见她,板凳没坐热就催她回去上班。
她带去的板栗酥,也被搁置在抽屉里,发霉了都没人吃。
叶园起初以为是人老口味变了,便换成其他软糯的食物。然而她越殷勤,郑兰花越是不愿看见她,时常流露出一种不好意思吃她东西的心虚。
叶园对她的日渐生分不理解,亦感到难过。
叶园的母亲则无法理解女儿的上心,不止一次表示:又不是亲生的,你浪费时间干嘛,有那精力快去找个对象,早点给我生个孙子抱抱!
叶园没有反驳母亲,依然每周去看郑兰花。老太太不理她,她就自己坐她床边读她喜欢听的故事会。都是老叶的遗物,翻起来尘迹斑驳。
忽然有一天,叶园读书里的故事时,郑兰花说起自己和老叶的故事。是叶园从前没弄清楚的那部分。
关于当初叶园母亲带头传得沸沸扬扬的“老叶老怀色心跟保姆厮混,被人家的男人打进警察局”,真相其实是:老叶目睹郑兰花当时的丈夫要钱不成将她压在地上打,他路见不平将那老头揍得鼻青脸肿,被人家的儿子拽进警察局索赔。
那时候,他和郑兰花无半点私情,绝对纯粹的雇佣关系。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不过是一个正常男人的路见不平。
他多少有点口碑和人脉,加上本就占理,郑兰花的儿子没讨到好处,跟父亲加倍压迫郑兰花,父子俩一起找她要钱,频率和额度堪比抢劫,没有就打。
郑兰花总是带伤工作,终于有一天被老叶发现,他气极了,让她离婚,躲开那对人渣父子。她反问:离婚了,我以后怎么办?
老叶想了一个星期,郑重地给出答复:以后我管你。
离婚的过程不简单,老叶赔了一笔钱,又找相熟的警察敲打了几番,那对父子才消停下来。
一开始老叶没打算领证,但是叶园的母亲总是找郑兰花麻烦,想方设法驱赶她,他不得已才弄假成真。
事实上,他们就是在一起搭伙过日子抱团取暖,压根没有传言中那些不堪入耳的桃色细节。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哪有那么多想法。
4,
郑兰花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对叶园又恢复了往日的依恋疼爱。
叶园出现,她会流泪,叶园离开,她也会流泪。仿佛一个永远无法满足的孩子。
有时她会弄错,对着叶园喊老叶。叶园纠正后,她会瞪大眼睛,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哦,你不是老叶啊,那怎么那么像老叶呢。
有一天,她忽然交给叶园一封信,让她回家再打开。
叶园回到家,发现里面是一封遗嘱。遗嘱上写着,郑兰花百年之后,名下所有财产归叶园所有。
叶园心口突突乱跳,百般不解。
郑兰花不是已经写好了一封遗嘱嘛,等她走后所有财产都给叶园父母,叶园母亲只有她一个女儿,最后还不都是她的,为什么郑兰花还要特意写上这样一封新的遗书?
很快,她的心口越来越慌,因为想到老叶是在去世前几天立遗嘱。
叶园立刻赶回去,发现郑兰花已经走了。神态安详,了无遗憾的样子。
讣告发出去没多久,一个满脸阴鸷的老男人上门,自称是郑兰花的儿子,手上有她亲自写下的遗嘱,理应继承她留下的所有财产,包括两套房子和数十万存款。
叶园的母亲看着那字迹一模一样、日期却比他们手里那张要靠后的遗嘱,气得浑身发抖,正要对着郑兰花的遗像破口大骂,叶园拿出了自己得到的遗嘱。也是郑兰花的最后一封遗嘱。
毫无疑问,她赢了。
事实上,叶园父母手里的那份遗嘱,只要能找足可以将它判作遗赠扶养协议的证据,也是有效的。不过,叶园父母对这位他们看不上的保姆继母并不在意,加上知道有叶园在照顾,所以他们的赡养过程有些敷衍,赡养证据很难凑齐。
于是,这种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法律上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郑兰花的儿子算盘落空,气得咬牙切齿,对着遗像咒骂一通后丢下废弃的遗嘱扬长而去。
叶园捡起来,发现这封遗嘱的落款日期,正是郑兰花开始不愿面对她的日子。她终于明白,为何那时,老太太总是眼神躲躲闪闪,连她带去的糕点都不好意思吃。
想来,人生的最后一程,她应当是经历了许多次的心路起伏。
先是对老叶的感恩怀念,继而是对亲生儿子的想念疼惜,决定贴补后发现儿子依旧凉薄冷血,再后来是对养孙女照顾晚年的感谢以及对老叶的思念,对不幸人生的复盘,认识到唯一的温暖是老叶和他的孙女给予的......于是有了那三封字迹相同内容不同的遗嘱。
就像她的一生,对谁都友好忍让,得到的反馈却是天壤之别。种善因的,才能结善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