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双休日清理书橱,翻出了早年复印的张承志中篇小说《黑骏马》。标注的日期,为1995年8月。也就在那一年,我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所谓的小说了。 ![]() 《黑骏马》是我年轻时很喜欢的小说。最早看到它,大约是1983年,在元龙中学的阅览室,于《连环画报》上读的连载,被图画表现的爱情故事吸引。后来见到小说,是在一本没有封面和封底的文学刊物上;先是蹭在人家炕沿上看几页,再是“借”回来连夜读。工作5年后,在庆阳老县城再次与刊登这篇小说的杂志不期而遇,读过恋恋不舍,就复印了存留。 ![]() 多少年来,白音宝力格、索米娅和老额吉的形象都不曾磨灭,还有那匹用牛羊奶喂大的小马驹。这些形象,一是缘于张承志深情的描写,二是少年时看《连环画报》的记忆。我发现,一部好小说通过画家之手,人物形象会更加清晰,使人记忆深刻。 新世纪初,看过谢飞执导的电影《黑骏马》;娜仁花饰演的索米雅还过得去,腾格尔因为歌唱得太好了,电影人物形象一般。总体而言,影片没有小说好看,改编得太圆满,给人思考特别是跟着情节一路体验的感觉,找不到了。 ![]() 再读《黑骏马》,在这篇叙事缓慢,表现手法传统的小说里行走,还能被小说的韵味和民族性吸引。如此优美的文学作品,犹如一部饱经沧桑的乐章,情感发自肺腑。再读《黑骏马》,那支叫做“钢嘎·哈拉”的蒙古族长调,还在文字里悠扬。再读《黑骏马》,感叹张承志的文学才华;那么年轻就能写出传世之作,这才是作家啊。 ![]() 定论说:“《黑骏马》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 说得好。 现在的小说,叙述节奏不断加快,在表现手法上也尽可能多的增加信息量,都想把读者抓住,就如同近些年的综艺歌舞表演,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人同台,众多的服装道具,各种电子灯光,眼花缭乱的视频背景,热闹非凡。热闹过了,印象一般。 ![]() 《黑骏马》作为经典,可数的几个人,紧贴生活的故事,浓郁的民族气息,还有地域文化、人、马,包括古老的牛车,都是那么的亲切、生动。 写小说,如《黑骏马》样再讲一个简单的故事,缓慢而从容的叙述人和事,跟不上潮流了。可是,快节奏、多元化的编一些复杂故事,似乎也难以达到《黑骏马》那样的高度。 ![]() 《黑骏马》发表不久,即荣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相当于现在的“鲁奖”,影响却比后者大得多。《黑骏马》出过不少版本,也入选过多种文集。至今读起来,还能读出新意。张承志是有思想的作家,读他的小说,意义不仅限于文学。 再读《黑骏马》,致敬经典。 2023年2月14日晨于西安·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