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讨论实践活动:高质量的讨论

 胡艳杰 2023-02-14 发布于河南

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尤其是双人组讨论,假如一个人不说话,那么另一个人也就无法形成讨论。教师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通过干预,将不参与讨论的学生引导回到讨论中。还有另外一种比较难以辨别的情况,两个学生表面看起来是在进行讨论,而实际上是在讨论无关的话题。避免这种状况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小组配对上下点功夫,让那些容易离题的学生,或者关系亲密的朋友分开坐。

现在我从书中摘取部分类型的讨论活动,以供大家参考。

课堂讨论活动1:调查型

调查型讨论活动是开展讨论活动的一种民主方式。其运作原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讨论的重点集中在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或观点上,而这些问题需要提前选出来。每一组轮流展示各自的问题或者观点陈述,并请一个志愿者把这些写在黑板上以便全体学生观看。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讨论。

课堂讨论活动2:彩虹小组

这个活动可以产生两次讨论。首先,不同的小组讨论不同的主题。其次,把先前的小组解散,再重新组合,以便分享第一次讨论的结果。

操作流程如下:

先把全班分成5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主题或者问题,让他们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活动时间根据班级的能力水平和讨论的主题来决定。

然后,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一种颜色。如果小组有5个成员,那么红、绿、橙、黄和蓝就够了,讨论之后,解散小组。新小组按照颜色重新组合,红色为一组,绿色为一组,以此类推。

按照颜色重新编码的小组在组内轮流分享原来小组讨论的内容,并进行第二次讨论。

在最后的总结报告和讨论结束后,整个小组回顾刚才讨论的一切,并在已经分享的各种不同想法和论点之间寻找联系和差异。

我的思考:

当然,如果结合我们的实际,还是存在问题的。班里通常有十几个小组,每组5个成员,第二次重新组合之后小组成员就变成了十几个,人数太多是不利于讨论的。然而,这种两次讨论的形式很好,有利于各小组之间互相分享。

课堂讨论活动3:滚雪球

首先,要求学生安静地思考一个问题、观点陈述或者主题。允许他们记录一些自己的想法。

然后,让他与身边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这对新二人组的成员讨论彼此的观点,对彼此的笔记,寻找共同点,确定他们达成共识的方面。

接着,这个二人组与另外的二人组组成四人组,重复刚才分享的过程。

最后,教师把大家召集起来,不同的四人小组分享想法。

当然,也可以从个人,到3人一组,再到6人一组合作。

课堂讨论活动4:三位一体

这个活动是高度结构化的,倾听非常重要,学生也有机会扮演多种角色。将全班分成三人组,每组必须包含以下角色:

发言人:此人对讨论作出的贡献最大。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主题进行详细叙述。

提问者:提问者会对讨论作出一定的贡献;然而,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不断地提问并促使发言人讲话。

倾听者:这个角色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讨论的内容,并记录要点。一旦讨论结束后,倾听者应向其他组成员,或是全班同学反馈。

如果一个讨论结束后,需要开始新的讨论话题,小组成员交换角色。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分成5人组、6人组。只要给每个学生安排好角色即可。比如:有抄写员记录讨论的重要内容,有提醒时间和把走神的人拉回正规的,有提出质疑的,有解释观点的、有给出理由、证据的。

课堂讨论活动5:特使

全班在讨论同一个话题时,讨论时间一到,每个小组提名一名学生当特使,离开自己的小组,加入别人的小组。加入之后,汇报在原小组讨论的任务、结果,如果两个小组之间存在有分歧,继续进行讨论。

然后,特使返回原来的小组中,讨论自己发现的新内容、新想法。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教师觉得次数足够为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