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咱灵璧农村的“一户一田”

 灵璧家园 2023-02-14 发布于上海

以下言论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完全代表灵璧家园之观点 

怎样去理解“一户一田”
文/程武

   目前,“一户一田”已列入农村的重要工作来开展。

   “一户一田”意味着小块并大块,这样一来就可以统一使用机械化操作,省工省时方便管理,还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的确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老农民已吃了“定心丸”,1995年大动土地,当时中央政策,土地至少稳定30年不变,后来,中央文件再续30年。现在的“一户一田”只是对土地的调整,丝毫没有改变土地的性质。

   由于农民长期对自家责任田的管理,不得不说与土地接下了不解之缘。农民肯定要以地为本,因此,土地成了农民的命根子,说得更现实一点,土地就是农民养家糊口的重要资源。

   小田并大田正符合老农民的意愿。尽管如此,这项工作的开展还是很有难度的。

   笔者就当前关于土地调整存在的矛盾梳理如下:在流转土地上拥有建筑物的;不是一年生植物而是果树之类的;土地流转签订合同期未满的;基本农田并非都在村庄周围,有的距离十里八里的;种植结构不统一,有水田和旱田的;坟头集中的某些地块;一些与街道相邻的村庄土地被出售一部分的;土壤品质有明显差异的等等,这些不良因素都将会影响“一户一田”工作的进行。

   当然,所有的问题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个人理解,“一户一田”就是小块并大块,千万不可咬文爵字,更不能断章取义,一户两田甚至三田也是有可能的,因地制宜,尽量减少田块,争取达到一户一田。

   当前的土地调整,最大的争议焦点,一些承包大户在流转的基本农田上建库房、栽果树。像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文件上有没有明文细则说法?政府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按道理讲,流转土地在签订合同时,一般期限为5-10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建筑物绝不应该存在,这种做法也是很危险的,虽然国家支持土地流转,但绝不能违背原则,对被承包户不能有一丁点的侵权行为。还有栽果树的,比如葡萄园,一亩地投入几万块钱,况且当年还不能见到效益,说句粗俗的话,一个家庭的身家性命都压在几十亩葡萄园里,如果因种种原因不能继续承包,那还不倾家荡产吗?从天地良心讲,也说不过去啊!

   总之,这次的土地调整是一项硬工作,同时也是对村级新一届领导班子能力的考验。大家只要保持正常平衡的心态,我想,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切身与农民利益,小块并大块,然后再进一步对土地的整治,做到旱能灌溉涝能排水,确保农作物的丰产丰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

   但是仍有部分人似乎有先见之明,小块并大块,然后再进行流转,谁种地谁受益,我们的农田补贴很有可能取消或者会被资本占有。

   可笑!纯属于无稽之谈!

   土地如若完全流转还需要一户一田吗?粮食涨价(虽然然农资产品价格在涨但跟粮食涨价还是不成比例的),土地的合并,本身就有利于农户的种植,在农村,过了60岁的老人在无法打工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种地,“一户一田”的形成,不夸张地说,不费吹灰之力完全能管理好自家的责任田,这原本就是最适合国情的做法。

   不要猜疑,不要胡思乱想,我们对党和国家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应该多多地对“一户一田”这项工作理解和支持!并且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做法最终还是为乡村振兴走共同致富之路打基础的。

程武 2023年2月13日子时完稿

以上为作者个人观点,不完全代表灵璧家园之观点

本文作者简介:叶紫,本名程武,一个深深爱着家乡土地的农资经营者,始终没有忘却对写作的向往,偶尔提笔抒发一下情感,以免寻找内心的安慰。灵璧家园网优秀农民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