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笔记

 磐桓子 2023-02-14 发布于宁夏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光而不耀。 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等闻道的人,努力去修行践行;中等闻道的人,似信非信;下等闻道的人,哈哈大笑。不嘲笑,那就不能够成其为道了。所以古有立言之说:道光明却似暗昧;道前进却似后退;道平坦却似崎岖;真“德”就像峡谷;清白却不怕屈辱;宽广的德没有满盈;德的建立就像奸巧,质朴就像浑浊,最大的方正没有棱角;最大的音响无声无息;最大物象没有形状。“道”隐幽无名。那么“道”,只有善于援借潜修。

修道行道有三品“上中下”,道唯有真修实修为上士,六祖慧能因集市听闻《金刚经》,心即开悟,随即安顿老母,身往黄梅,终成正果;中士是世间最广大的人群,虽有所信,而志不坚、行不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始无果;下士对道愚痴,无有认同,嘲笑鄙视,但有下士的嘲笑,说明道的真实性。

建言是古人总结经验的“箴言”,也是现代的名人名言,这些都是体道悟道的认识。所以

宇宙最大的方正、声音、物相,超出人的观测范畴,如何判断,但不带表不存在。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大道中怎么看清道的全貌,至高是保持合道。

道德经,有时乍一看很清楚,细细一想又模糊不清,庄子《知北游》中的故事可算一个理解角度。冉求向孔子请教:“天地产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可以,古时候就像今天一样。”第二天再见孔子说:“昨天我问'天地产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先生回答说:'可以,古时候就象今天一样。’昨天我还明白,今天就糊涂了,请问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昨天你心里明白,是因为心神有所领悟;今天你糊涂了,是因为又拘滞于具体形象而有所疑问?没有古就没有今,没有开始就没有终结。不曾有子孙而存在子孙,可以吗?”冉求不能回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