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在宥天下 原文:闻在宥[yòu]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cuì]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人大喜邪,毗[pí]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zhì],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白话:听说过宽舒自在对待天下,没听说统治天下,自在对待天下,唯恐天下淫害他的天性,宽舒对待天下,唯恐天下迁改他的德性,天下不淫害他的天性,不迁改他的德性,那还用统治天下呢?从前尧治理天下,给天下人民欣喜快乐的感受,致使无法恬静;桀治理天下时,给天下人民忧苦悲惨的感受,致使没有快乐。没有恬静和快乐。不是德本身,没有德能够长治久安,天下没这回事。 人过于喜悦,助长阳气,过度发怒,助长阴气,阴阳失衡,人在四季中紊乱,寒冷酷热无法调和,反而伤害人的身体啊!使人喜怒无常,居无定所,思虑不能自主,做事没有章法,于是天下人民就开始出现诈伪责问的念头,然后盗跖行恶、曾参行善、史䲡行义,即使用天下来奖赏善也无法满足,用尽天下来惩恶也不够,所以,天下虽大也无法尽善尽美的赏罚,从三代(夏商周)以下,竞相采取赏善罚恶的方法,谁有闲暇安顿性命的真实呢! 体会:恬愉本自得,人治反伤德、失德。这是在宥(宽舒、自在)天下的问题;人心本自在,分别生纷乱,天下本泰然,治理反难安;庄子治理天下的观点,引用三代以上人心朴实做比照,为此人心一乱,千百年难以治愈,故天下在治理中永无安宁;这种观点在历史中难以实现,更像海市蜃楼、理想世界,人类发展是向前,无法倒退,这是铁律,人在矛盾中前行是符合宇宙动态原理,向好向善也是持之以恒的追求。 阴阳之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观念,《易经・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本章阴阳是身体因“喜怒”产生的心里作用,身心处于平和是健康及正常的状态,大悲大喜都刺激人的心态,因此产生心里作用,破坏身体阴阳平衡。被很多人认可万病由心生,万病由心灭。人的喜怒哀乐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而产生疾病,心里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中之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