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仲尼适楚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gōu]偻[lóu]者承蜩[tiáo],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蹶[juě]株[zhū]拘[jū];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shāng]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若履,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hūn]。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白话: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弯腰的老人在捉蝉,就像在地上捡拾。孔子说:“你这技巧高超啊,有什么诀窍吗?”老人说:“我有诀窍啊!五六个月中累加两个弹丸在杆头不掉落,这样捉蝉失误就很少了;累加三个弹丸不掉落,这样失误就十分之一,累加五个弹丸不掉落,就像在地面捡拾一样了。我安处身心,就像枯树杆;我抬起手臂,就像槁木的树枝。天地虽然广大,万物虽然繁多,我心中只知道蝉翼,怎么能捉不到呢?”孔子回顾对弟子说:“用心专注不纷乱,聚精会神。正是说的驼背弯腰老人的状态啊!” 颜渊问老师孔子说:“我曾今渡过觞深的水渊,摆渡人划船出神入化,我问他,说:'划船能学成这样吗?’他回答:'可以。善于游泳的人很快能学会。如果会潜水的人,就是没有见过船也能划。’我疑惑的问他,他没有告诉我,请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善于游泳的人学得快,因为忘记(忽略)水的存在;能够潜水的人,没见过船也能划,把水渊看做丘陵,把翻船看做倒车,翻船倒车情况万变却不影响他的心态,什么情况都有条不紊!用瓦片当赌注技术精巧,用带钩做赌注心生惧怕,用黄金做赌注心智混乱。赌博技巧是一样的,然而心有顾忌,那是看中外物。凡是重外物内心就笨拙。” 体会:这两个故事,也是凝神作用,技艺熟练是外在,而内心安住这是至高境界,常言“人神合一”,当心内无有杂念,专一一处时,人是格外静定,通常自我能够经验体会,尤其有技艺的人,专注一点,那种忘我真实存在,如人有时感到时间特别快,实质是专注后没有时间的感觉,所以人时常专心、静定,这也是人的高超智能状态。 任何技艺的炉火纯青,最终都要高度专注后才会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所以技艺最终就是心神的融合度。 习惯、习性,会成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甚至演化成个人的特性,人不会刻意去做作,而是自然而然的本能,如果有意识就会有了心理干预,反而变得笨拙,这也是心里状态对行为产生的关联作用。 达生,处变不惊,保持有条不紊,这种张弛有度的处世,正是达生的方式。重外者内拙,外物纷扰是自然现象,如果注意力重在外,内心就会浑浊,就像赌博下赌注不同,作用与心的效果大不同,如能保持平等心、同理心,那心内必然清明,达生者心清自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