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的闲话

 刘小明一点堂 2023-02-14 发布于江西

*


走进自然 采撷艺术

读书 | 漫游 | 写作 | 画画 | 视听

---------------------------------------------------

砚边随笔

///

      央视做过一档诗词大赛,很受大众喜欢,比的是诗词背诵。评委之一的康震特为大赛献诗一首: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央视诗词大会

      背诵诗、朗诵诗、写诗、诗研究,功夫都不在一个点上。不过,它们内在又有一些瓜葛。背诵是考记忆,朗诵是声音的艺术,写诗功夫在诗外,诗研究则要求学术底子厚。

孙道临朗诵诗

      康震是科班的,就上面那首七绝,技术部分,轮不到我去谈。从内容和诗意上,那的确是大而空,写了等于没写。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即兴的,又是在官方平台,只能那么写。但我觉得,恰恰是在这样的大平台,写这么空泛的诗,很容易把诗带偏了。

      诗,从时间上来划分,大致分古体、近体和现代。虽然都是诗,但有点像足球。有人说足球发端于我们两宋,但我觉得,除了球都是圆的,那几乎和现代足球没有毛线关系。

      但诗,毕竟还是诗。新诗旧诗,灵魂的东西还是一致的,那就是诗眼。有了这个诗眼,才有了酒娘,才能发酵,才能采撷那么多的意象。

      古体诗,淳朴,像村姑,天然去雕饰。发于心,是人类追求美的原始萌动:

春蚕不应老,

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

缠绵自有时。

诗人陶渊明

     古体诗发展到近体诗,很自然会对法度要求很高。从秦篆汉隶,发展到唐楷,几乎也是同样的路径。杜甫算是近体诗的代表吧。近体诗的字美、音美、境美,有人就把唐诗宋词比作当下的流行歌曲。不管恰当与否,起码,都有那么多的星可供大家去追。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人杜甫

      现代人要写好近体诗,几乎不太可能。从古今的基础教育,到人文生态,都不一样。单从字的量上,就缺乏充足的后备干部,跟不上格律的框架。再则,近体诗缺了用典,就缺了厚度。用典,不是故弄悬殊;用典,既是风雅、又是言简意赅;用典,字里行间,都藏了语码,内涵渊深。

      又有点像古代的瓷器。不同的瓶,插不同的花。而不同的瓶,又是伴随着时代与人文出现的。


      也有点像建筑。生态变了,老建筑只能当古董,供人鉴赏。很多功能,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真实生活。即使再利用,也仅仅是一些古典元素,消化在现代建筑里。新旧建筑,功能和结构都不是一回事。

古建筑

      外国人用筷子,虽然把菜夹起来了,但看着生硬、别扭,让人担心。

      现代诗,是随着白话文应运而生的。虽然,新诗同样也用典,但近体诗的典,是古籍。现代诗的典,包罗万象,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哲学;有传统的、也有外来的。

郭沫若的现代诗

     陆游那句话:写诗功夫在诗外。同样适用于旧诗和新诗。那意思是,别把太多精力放在诗的形式外壳上。诗的核心是内在的发现。

诗人陆游

      汉服只适合古人。服饰不只是好看,更重要的是适应现实生活。现代人硬要穿汉服,那只能在舞台或节日。日本人的和服,就有那么个意思。

      现代诗的样子,不再是传统诗词那样温文尔雅的样子了。它打破了约定俗成的外表,把诗眼、诗心藏在寻常语言里。它在发掘、破坏与反叛中找到美。

石匠

他祖传的手艺

无非是,把一尊佛

从石头中

救出来

给他磕头

也无非是,把一个人

囚进石头里

也给他磕头

      旧体诗,更多是用来吟的;现代诗,更多是用来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