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读博如何治愈我的精神内耗?

 若歌sweet 2023-02-14 发布于山东

这些年来,尤其是,读博以来。通过写作和反思,我逐渐化解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创伤。这些年,我治愈了个体的诸多创伤,同时,也和我的原生家庭一起逐渐打造了一个持续成长、共同成长的体系。

这,某种程度上,归因于教育。当然也不仅于此,也归因于家庭的集体反思和努力。

我意识到,很多人,都难以逃离一个紧密的家庭所产生的很多集体性的家庭内耗和创伤。比如,每一次返乡所产生的剧烈的认知冲突,以及两代人之间永远无法同等对话的创伤。

我一直试图去输出一些这样的话题,比如我们如何真实地面对成长中的创伤,因为我相信,很多人困扰其中而不自知,或者困扰其中而无法寻求一种解决的途径。

虽然,我拥有了一些心得。可是,实际上,成长永无止境。只要你一直在成长,就一直会不断地遇到问题。这些记录本身,也是再一次拥抱生活的过程。

于是我想因此而开设一个专题,读博如何治愈我的精神内耗?——基于个体成长的创伤剖析与和解」

对于这个专题,今天,我想开设一个引子,在一些休闲的日子里,我将分享一些特别的主题。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无一例外地,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夫妻关系、恋人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等。所有的关系中,所发生的事情,都反映了我们个体的诸多问题。

这些年来,我拥有了特别多的口头禅,在我感受到愤怒、无奈和痛苦的时候,我时常会大声呼喊着「是不是有病」「傻逼」「烦死了」「我就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你这个人永远都改不了」「他这个人就这样」,这样的指责和愤怒,数不胜数。

我一直在思考,每一次让我“炸裂”的点在于哪里,为什么有一些事情可以长期困扰我且永无止境?而这些困扰,都是每个人,一生需要持续修炼的人生课题。

「城乡差异与贫穷的原生家庭」在过去一些年,我常常在一些不平等的关系感受到“内心不平衡”以及“失控感”,比如谈及“城乡差异,农村出身和城市出身的标签”。因为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抽离曾经的贫穷的生活,面对新的消费主义下的生活,在适应新的生活的过程中,我将一次次地撕裂过去的自我,以及重塑自我和建设自我。面对一些来自城市出身的同学的「傲慢」,你会不自觉地为其贴上一些傲慢的标签且不屑一顾,这是人在面对差异和不平等的时候而自然产生的本能。直到后来,当仔细审视着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运转机制,在一些社会学类的书籍的阅读之中,你会放下这些差距,而认真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关于努力与自我push的痛苦」同样地,我也时常内耗于一些学业的困扰,后来我观察到身边大多数同学都存在这样的状况。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一些学生树立了一种学习就是使命的学习观,然后在努力学习的魔咒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push,却发现其实生活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回头再看,不仅丢失了自己,还在过度努力之中,蹉跎了自己的光阴,浪费了大好的年华。

「恋爱婚姻与男女不平等的感知」以我的父亲为代表的那一类山东男人身上,兼具着我最讨厌的一些男性的特征:不尊重女性,认为女性做的一切牺牲都是理所当然,自作主张、以男性为中心等等。在后来我认识的男性中,如果他说出几句像极了我父亲说出的话语时,我将立刻为其打上0分。我一直拧巴着、挣扎着、质问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却发现原来一切的根源来自于家庭。所以,我足够努力,也足够独立,我从来不会因为感动而喜欢任何一个人,甚至我甚是感觉我冷血且无情。

「关于向上流动和父母的认知差」诚然,教育是一条实现向上流动的最好的路径,在我看来。高等教育知识本身,并没有让我和父母之间多了更多的理解,反而在大学期间,每一次归家,我都会因为一些生活习惯、认知习惯的差异,而在家庭内部和亲人发生剧烈的冲突。这些冲突,曾一度困扰我,且一度让我只想逃离那个爱怨交织的原生家庭。直到后来,我接触了社会学,我开始仔细审视这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在我读博的时候,我才真正地和原生家庭和解,我才开始和父母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汲取营养。

「试图减少冲突其实是在逃避问题」我有一些人生格言,朋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若即若离,因为这样,在进入深入了解的边界时,你可以随时抽身。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我才逐渐意识到,原来我是在逃避问题。我觉得远离一些可以给你制造内耗的人,你就会变得幸运和减少内耗。但是,我最近意识到,减少不等于避免和完全消失。如果你不解决好此刻给你制造内耗的那个人,那么你在未来的人生中,还会遇到类似的人,生活会逼迫你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位置」以我的母亲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中,克制、情绪稳定、忍耐、妥善处理家族的大小事务、牺牲和委屈求全,善待生活而又秉持着平淡生活就是幸福的价值观。我曾讨厌母亲的软弱,却在成长之后不断地汲取她身上的能量,她独立、能干和隐忍,撑起了一个承载安全感的家庭。长大之后,我觉得她有智慧,有担当,有对生活的彻底的反思和通透。我想成为她,又不想成为她。

「劳动家庭中多子女家庭中的女娃」相宜在抖音声嘶力竭地控诉在家庭中为了男性所做出的种种牺牲,让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我个体的困惑,而是诸多多子女家庭中的女性角色的困惑。劳动家庭中,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男性需要买车买房的社会现实背后,势必要让渡部分女性的利益,甚至是牺牲。我们如何关照这部分女性群体的创伤?他们的婚恋的过程中隐藏着哪些不为人说的自卑感?

诚然,我感到幸运,也许是母亲身上的独特的反思生活的基因的遗传,也许是学校教育本身让我遇到了一个可以帮助我不断解决生命问题的专业,让我持续性地在一些合适的时间,表达自我的情绪,面对自我的成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深刻感知到,读博让我把以上的问题再次放大,并且逐个击破的过程,我充满了无尽的成长的感激。遇到的人,都逐渐成为了生命中重要的学习的对象。

最后,在系列分享#读博如何治愈我的精神内耗?#结束的时候,希望能够邀请更多的女性群体,尤其在25-30岁之间的女性,共同参与到这样的成长创作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