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中城:弥合我国城乡差距的一剂猛药

 且听分解 2023-02-14 发布于山东

后八村地处济宁邹城市东城新区。2005年前,后八村是个落后村。2005年以后,新一届村两委在老村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致力发展经济、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一位老人感叹,“在咱后八哪里会比城里人差?”

城乡差距,本质上是社会福利差距,包括总GDP、人均GDP和产业结构的差距,受教育情况的差距,当地社会竞争的差距,机遇多少的差距等等。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把进城务工、取得城市户口作为弥合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然而,后八村确不信邪,走出了一条别致的路:

首先,加快转型跨越,大搞经济建设,完成富村到文明村的成长。2009年,3000万注注入资金册成立“山东鑫琦实业有限公司”,全村人均配股12857元,实现了村民变股民的历史转变。2012年,投资6亿元建设集娱乐、商贸、办公、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商贸大厦,大力发展商业地产、集体经济。如今,投资3.5亿元打造“鑫琦佰金翰”商务会馆,打造城市近郊休闲旅游综合体。

  

其次,提高服务水平,让村民享受发展成果。2005年至今,后八村通过路面硬化、“亮灯”工程等措施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2008年1月开工建设鑫琦花园住宅小区。年底,全村480户村民搬进新居,成为全邹城市第一个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建成入住的新村。

再次,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全村18到65岁的村民分成15个班进行轮训,及时向村民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传递各类致富信息。村里还建起了图书室,藏有图书近1万册,电子阅览室里20台电脑全部上了互联网,免费供村民查阅各类信息和资料。每年年终,村里都会举行一系列文明创建和评选活动,激发村民争当先进、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如今的后八村村民腰包鼓了,心气顺了,一派诚实守信、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景象。村子发展给力,村民对村子的归属感和依附感增强了,外出务工的少了,甚至不少大学生甘愿回村创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少了,这对于农村的和谐稳定、乡土风俗传统的传承,都是善莫大焉。此外,农村流动人口的减少,可以直接缓解城市的治安、交通压力,遏制城市规模恶性膨胀。

昔有城中村,今有“村中城”。后八村的大发展,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地实现城市化,为弥合我国城乡差距提供了新思路。我国需要更多的后八村。也许有人会说,各村的村情不同,后八村模式不具普适性。这是事实。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各个村子的区位、资源等要素进行调研评估,大力扶持重点村。实现重点村的“先富”,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与周边村庄的“共富”。

后八村新建的发展展厅里有一面笑脸墙,墙上挂着180位后八村民幸福笑脸的照片。望着它,我浮想联翩:随着“村中城”规划的铺开,笑脸墙开遍了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