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1223】

 写字姑娘 2023-02-14 发布于山东

       昨天冬至,一整天的各种事情我都很开心,今天就平静了许多。在资料室看了一天的书,也没些什么新鲜事。

写一点最近的想法:

        这个周末,又是一年考研的日子了。看新闻今年有290万的考生,越来越多了,有多少只是去打酱油的啊。关于考研的文章及经历我从来没有写过,看到新世相昨天推送的考研文章,唉自己备考时的画面还历历在目。现在想来觉得也难也不难,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以坚持及自律的事,当然也讲究方法。我们对考研抱有了那么多未来的期望,现在真上了,觉得也不过如此。考上学也不是终点,一直没有终点,直到死亡。

        高中时,我们觉得吃吃苦上了大学就好了,上了大学松懈了,到毕业了,又觉得考上研就好了,现在研究生了,一样有焦虑,觉得找到满意的工作,安稳下来就好了,可是呢有了工作,后面还有婚姻,还有抚养孩子,然后再为孩子担心焦虑他的长大升学这一套。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好像总是不能停下来喘口气,总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为未来焦虑。

       好好享受当下吧,只要不和别人乱比较,只要自己看的开,日子会好过很多。活下去还是很简单的,物质生活再怎么过也都是类似的。

    二

       小时候我以为人人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每次填到爱好的表,我都会填的满满的落下哪个也舍不得。我读书写作我练字我画画都是我真的喜欢,不是为了给谁看给谁显摆,即使不告诉任何人,我一样会去做,我开心。

       现在,我才发现原来好多好多人并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他们终身所做之事不过是谋生的手段,或者打发时间而已。

       常常觉得人生无意义很无聊,幸好啊还有点爱好。 人的时间有限,如果能有些兴趣爱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心痒难耐要做的事,有灵魂冲动不得不做的事,那活着就有趣了许多。

       我发现我每次谈着谈着总是跑题谈到生命的意义上去......

       周四晚上上了耿老师的课,耿老师让我佩服。讲课时,他随口给我们讲历史,讲人文社会,我觉得老师是有真才实学的,并且他给我们讲课的时候我始终能感受得到老师的坦诚,课后我们私下一致表达了喜欢。我觉得我们的老师起码得是这样的。

        前天晚上看完了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以前读到好书时,都会非常佩服作者的思维。“晕轮效应”,也觉得作家们都挺高尚的,像教科书上的人物简介似的,被美化过了。看到毛姆写的那些作家生平,才知道他们某些人一样有着人性的弱点,虚荣,自私,刻薄,丑恶。私生活更是用我们的世俗看法将就是“渣”。

      不过好的作品依旧是好的作品,该享受读还一样读。 只是对作者的看法不一样了,作品与人品无关。我不知道国内的作者是否有的也这样,如果有, 这对我以前的认知真是有点冲击,也一样影响到我“看人”。

       不过话说回来来,一个循规蹈矩,庸庸碌碌没有啥想法的老实人又怎么能构思出这种大作,怎么深刻的写出人性,他们的故事怎么引发一代又一代的人共鸣?灵感一部分来源于现实吧,来源于经历,他们的情感可能比常人更丰沛,更为敏感。

        最近常想到更多的可能性这个词。我想,不论是提升自己还是想多多赚钱,我觉得都是为了拥有更多可能性,更多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