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要把买车,上升爱国的高度?

 老司机侃侃车 2023-02-14 发布于安徽

有多少人还记得,11年前的U型锁事件?这次事件,毁了两个家庭,而它带来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

2012年9月,中日出现钓鱼岛争端,在工地上打工的21岁小伙蔡某,看到游行队伍,也加入了其中,在游行之中,蔡某操起U型锁砸向了51岁的车主头部,造成后者颅骨崩裂,头破血流直接倒地。对此,蔡某被判10年监禁,去年刚刚出狱,而被砸的车主落下了终身残疾。

11年多过去了,这起事件逐渐被很多人淡忘,但在现实里,畸形的爱国方式——“U型锁”们并没有消失。去年8月3日,有网友在群内称,自己停在桥下的凯迪拉克牌汽车,无故被人砸了,同一天,另外一位车主的爱车被人用啤酒瓶砸了一个坑,并发图表示“热乎乎的,刚砸的。”11年过去了,还有人在以毁坏同胞花钱购买的车辆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爱国心”

买车和爱国这两件事,是什么时候被划上等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时至今日,持有不买国产车等于不爱国,等于卖国贼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抵制其他国家的汽车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个汽车品牌的前缀?丰田前面是一汽广汽,大众前面是一汽上汽,雪铁龙前面是东风,现代的前面是北京,而这些前缀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汽车产业集团,甚至是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集团。在抵制合资汽车品牌的同时,是不是连国内这些车企也一并抵制了?

而在这个全球产业化分工的今天,你买国产车,也不代表它的身上没有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零部件,比如说爱信的6AT变速箱,博世的ESP,你买国外品牌的车型,也不代表着它的零部件没有来自中国的,更何况它们大部分都是国内生产的,它的上下游产业链养活了数以千万计的国人。因此,在全球化大分工的背景下,商品的国籍,是很难分得清的。

当然了,我敬佩那些非国产车不买的人,你们拿真金白银支持国产车,让国产车可以有更多的钱来研发新产品,形成正向循环,这样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你不能强迫别人支持国产,也不能凭购买外国品牌的车就给这个人贴上“不爱国”的标签,这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

对于消费者来说,爱国情怀是一方面,但是购买实惠的,省钱的商品才是第一要务,前些年国产车的技术实力确实不如合资车,因此更多的人选择了国产车,无可厚非,如今国产混动车型崛起,销量节节攀升,国人更愿意购买国产车了,也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结果,你不能说现在的消费者,就要比之前的消费者更爱国,这样的推断是不合理的。

我们都希望国产车能好,希望国产汽车工业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但是,正视国产车的缺点,欣赏国产车的进步和成绩,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一股脑把买车和爱国划等号,不是真正的爱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