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最经典的情诗,一问一答透出无限思念,为课本中的必背名篇

 acerbookstore 2023-02-15 发布于天津

如果有人问我,唐朝最擅长写爱情诗的诗人到底是谁,那么我可以眼都不眨地回答他——李商隐。

因为李商隐创作的“无题”诗,以及《锦瑟》、《嫦娥》、《为有》等名作,几乎全部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

李商隐的诗歌大多写得十分晦涩,又特别喜欢“用典”,所以经常让人搞不懂他在讲什么。不过他有一首非常出名的七绝,却没有使用任何典故。

这首诗讲述的内容,也是平时在大自然与生活中随时可能见到的场景,但是读者仍然觉得它写得情绪饱满,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这首诗就是——《夜雨寄北》。

一、《夜雨寄北》赏析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白话翻译: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回答说,还没有定下具体的时间。我只能告诉你,在这个大巴山的夜晚,一场连绵不绝的秋雨弄得池塘里面都涨水了,简直都快要溢出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同坐在西窗的烛火前缠绵夜话。到时候我再告诉你,此时和此刻,当我面对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李商瘾这首诗写得比较“浅”,且字数很少,结构比较典型,特别适合用来教学,因此它被收录入我们的初中课本里面。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对一封来信的回复。一般认为它是李商隐写妻子的回信,所以也有人说这首诗应该叫做《夜雨寄内》。

“君”是个代表,在中国古代一般用来代指男子,但是有时候也可以用来代指女性。比如元稹的名句:“取次花丛懒回首,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君”,指的就是女子。

按照古代诗文创作起、承、转、合来分析这首诗,第一句“起”的部分,按照陆机《文赋》的说法,就当“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意思就是说,这里本来应该弄一些提纲挈领的精辟警句出来点题。不过李商隐在这里并没有用什么精辟的警句,他只是淡然地在“一问一答”之间给妻子作了一个回复,宛如闲话家常。

“君问归期”说明了李商隐创作这首诗的理由,也表明了他此时“游子”的身份。接下来的三句诗都统摄在一个离家游子,思念亲人的主题之下。

第二句承上启下,李商隐在这里以秋雨灌满池塘的景象作为“隐喻”,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唐诗中“雨水”的意象一般是愁苦的,在这里它代表的是“离人的愁绪”。

“巴山夜雨涨秋池”,无论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还是连绵不绝下了一整晚的细雨,最终指代的都是作者感情在心中的蓄积。

公元851年的7月,李商隐从北方的长安来到南方的东川,在节度使柳某的府中做幕僚,他供职的地方属于大巴山一带,所以诗名中才有“巴山”二字。

古代从北方到南方,不管是走路还是坐马车,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李商隐在到达川东之前,至少已经离开家一两个月。

等到妻子来信,李商隐再写诗回复时,这中间数月的时间,他对妻子的思念肯定是没有中断过的。所以“巴山夜雨”理解为一场连绵不绝的细雨,更为适当

细雨即诗人心中的“愁丝”,它下的时间太长了,因此造成池塘涨水,就代表着诗人此时对爱人的思念已经无法控制了,仿佛已经面临“决堤”。

第三句到了“转折”的时候了,这时候李商隐的思维来了一个跳跃,一下子从“思念妻子”,直接跳到二人一同在西窗下剪烛夜话

这里是“虚”写了一个由诗人想象出来的场景,通过这个想象,诗歌中的情绪成功地由第二句的“愁烦”转换为了“欢愉”。

如此一来,就让这个故事产生了一个新的“希望”。将写诗人与读诗人都从前二句中愁烦的情绪里抽离出来,开始幻想夫妻欢聚的场景。

最后一句是“合”,回到现实中,李商隐表示,我对你的思念积蓄太久了,这不是两三句话可以说完的。等到将来我们再见的时候,我一定要把我现在这种感受,好好地和你说一下。

明人郭濬在《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里面点评这首诗时说:“两叠'巴山夜雨’,无聊之甚。”意思是说这首诗短短四句,竟用了两遍“巴山夜雨”。可见作者写这首诗时,内心真是无聊透顶。

本来诗题中就用了“夜雨”二字,结果正文第二句又写“夜雨”,末句三写“夜雨”,很明显是不符合古代诗歌的创作规则的,但是李商隐偏偏就这么写了。

借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重要的话要讲三遍”,不讲多几次,你怎么懂得他当时内心是有多么地忧愁呢?

“巴山”在唐朝是一个蛮荒之地,一般犯罪的人才会被流放到这里。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载弃置身。”

崔涂在《除夜》说:“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一个人一旦来到了大巴山,就几乎等于变相地与世隔绝了。

在异乡做客时,性格开朗活泼如陆游,还可以“拄杖无时夜叩门”,去找野老聊个家常。但是李商隐性格相对孤僻,他在长安时就没啥朋友,到了这巴山只怕更找不到人说话了。

李商隐是在七月到了川东,写诗的时候是在秋季,如果夜晚没有下雨,他还是可以独自出门赏月的。但是川东地区的秋冬时节晴少雨多的,晚上一直下雨。

李商隐就连出门散步看月亮都不行,所以就不怪他要以“夜雨”为题,反复叨叨了。反复写“夜雨”的确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可是谁让这个“无聊”的人是李商隐呢?

因为高超的写作技巧,过于真实的情感表达,以及平易通俗的语言,千百年来,李商隐这首七绝一直在民间广受好评。

二、《夜雨寄北》到底是写给谁的?

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夜雨寄北》是一首情诗,不过一直以来,也有人认为它并不是一首写给妻子的诗。

因为从创作时间上来看,李商隐写这首诗是在妻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因此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这首诗是写给友人令狐绹的。

想到当初李商隐未发迹时,曾经受过令狐绹父亲令狐楚的恩惠,二人一度亲如兄弟。后来令楚去世,李商隐娶了令狐家政敌的女儿王氏为妻,二人关系渐渐疏远。

为了生计,李商隐曾经多次主动写信联系令狐绹,但是后者总是因为公务繁忙“忘记”了,或者是故意拖延给他答复。

唐朝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令狐绹听说李商隐重病,终于一反常态地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当时李商隐作了一首《寄令狐郎中》答复他,“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这个意思就是说:不要再问你当年的那些旧门客了,我反正是快要死掉了。从诗中的口吻来看,他明显还是有点埋怨令狐绹的意思。

但是在作诗以后,李商隐并没有病死。估计病好以后,他又和令狐绹和好如初。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夜雨寄北》,就是他写给令狐绹的诗。

因为尽管创作这首诗时,李商隐的爱妻王氏已经不在,但是文学创作并不需要绝对真实。李商隐生平朋友极少,除了外出当官,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妻子王氏在贫病中相守度过的。

一个人这么爱自己的妻子,不要说他妻子在上一年才刚刚去世,就算已经过世了十年、二十年,写诗时以她作为思念的对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然苏轼怎么会写“十年生死两茫茫”。

《夜雨寄北》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意,明显是一种缠绵悱恻的“小儿女”之情,一个男人写信对一个女人说:我想你想到“河翻水涨,一发不可收拾”,这属于闺房情话,很正常。

但是一个男人写信给另一个男人时也这样说,就未免太奇怪了吧?就算李商隐和令狐绹的关系再好,可是王氏才死不久,他又怎么可能对另外一个人产生这么深的思念之情呢?

结语

唐朝的巴山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传信肯定是十分不便的。可想而知,李商隐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能把它寄回长安。

李商隐显然只是在通过这“一问一答”的方式,模拟妻子王氏还在生时的情形,回味妻子对远游的他的“关怀”。

假设这个推论得以成立,那么李商隐这首《夜雨寄北》,简直可算是《夜雨寄鬼》了。人本来是怕鬼的,但情到浓时,人更害怕的是世上无鬼,因为无鬼就不能与爱人的魂魄相见了。

就像是白居易《长恨歌》里描写唐玄宗思念死去的杨玉环那样,他会埋怨玉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甚至去找道士“上穷碧落下黄泉”替她招魂!

李商隐一直是个穷困潦倒的幕僚,他没有条件请临邛道士来替王氏招魂,他只能假想出一个王氏,在诗中与她对话。

王氏问他什么时候能团圆,李商隐回答“未有期”。因为生死的时间,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但是他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向王氏传达了自己对她的一腔深情。

接下来,李商隐幻想了二人同剪西窗烛的欢愉场景。然而这个场景只能是“虚”的,它并不能在人世中实现。

末句,李商隐再一次强调了自己想和王氏聊“巴山夜雨”,倾诉衷情。这就表明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将来地府与妻子团圆。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整首诗,那么就更显得它自有一种旷古绝今的悲剧感染力,也难怪能够千古流传,并吸引无数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